◎文/本刊记者 王砾尧
“自由呼吸·自在荣成”这句话,在三面环海的山东省荣成市随处可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这八个字已深深融入了这座深受传统儒家文化与海洋文化熏陶的城市中,成为城市信用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之语,让越来越多的荣成人越发深切感受到了因信用而自由、因信用而自在的氛围。2014年5月,荣成市在山东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2016年4月,荣成市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也是全国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近日,记者就城市信用建设问题专访了荣成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昌松。
记者:荣成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县域城市前列,有哪些重要的创新亮点?
刘昌松:围绕强化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荣成市从诚信建设入手,推进“以德治市”与“依法治市”相结合。2016年4月,获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形成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建立起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市所有区域和信用产品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荣成市围绕征信规则、评价指标、信息运用、联合奖惩等多个方面,在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荣成市自然人信用管理办法》等35件市级规范性文件,部门制订信用管理文件270多件,形成了“市、部门、区镇”贯通融合、相互衔接的信用管理制度框架和标准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创新方面,荣成实施了“政务信用评级”,统一对全市所有社会成员,包括社会法人、自然人、党政机关、村居组织进行评级,推出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信用产品,出具的信用报告在本市范围内有效,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荣成市还创新性地建立并实施了“1+N”联合奖惩机制:“1”是指市域联合奖惩,依托荣成市征信管理系统,对市级诚信主体和严重失信主体,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信用激励和约束措施,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奖惩;“N”是指部门协同奖惩,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与若干实施部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
荣成市公安局开展机关岗位征信,为每名公安干警建立信用档案
记者:荣成市建设信用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各个层面的全覆盖,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刘昌松:2014年5月,我们建成相对完善的征信管理系统,实现了“三个全覆盖。”
一是信用体系覆盖到所有行业领域。荣成以“三网四库”为载体建立征信管理系统。“三网”,是指“公共征信网”“基层征信网”“信用荣成网”三网分级管理、共享使用。“四库”,即形成了自然人、社会法人、党政机关、村居组织四个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其中,党政机关、村居组织数据库属全国首创。
二是信用对象覆盖到所有社会组织成员。依托“四库”,将全市79万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3.5万个体工商户、1.6万家企业、140个部门单位、1420个村居和社会组织,全部纳入征信系统,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
三是实现征信内容覆盖经济社会各方面。按照政务管理和社会治理需求,编制《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对自然人,主要征集商务信用、遵纪守法、荣誉奖励等5类240项内容;对社会法人,主要征集生产经营、商务合作、信贷纳税等20类150项内容;对党政机关,主要征集工作落实、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等190多项内容;对村居组织,主要征集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精神文明等80多项内容。
目前,信息平台共征集基础信息800多万条,信用信息130万条(守信49万条、失信71万条、资质许可信息10万条),向“信用中国”网站推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20万条。为扩大信用信息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和查询机,利用“信用荣成网”、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公开信用信息12万条,社会查询量达90万人次。
记者:荣成市的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机制具体是怎样建立的?
刘昌松:针对信用体系搭建平台容易、信息征集难、信用评价难的现实问题,荣成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推行“三级征信、三层评级”的运行机制。
在征集方式上,推行社会、行业、区域“三级征信”。社会征信,成立常设的荣成市社会信用征集管理办公室,负责社会性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管理;行业征信,在城建、交通、环保等42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建设,建立各自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区域征信,由部门镇街和村居组织为主体,为全市27万户居民建立信用档案,成为全国首家开展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县级市。这三个层面,既有单独的评价指标,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凡符合市级评价指标的社会性信用信息,都上传到市级数据库,及时纳入社会性管理。
在信用评价上,推行政务、基层、社会“三层评级”。
政务评级主要用于政务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对全市所有社会成员,包括社会法人、自然人、党政机关、村居组织进行评级,信用报告在本市范围内有效。实行千分制考核和动态化管理,设定了1000分的基础分值,细化了150多项加分项、570多项扣分项,根据信用对象的不同行为进行加减分,划分AAA、AA、A、B、C、D六个等级,分别代表诚信模范、诚信优秀、诚信、较诚信、诚信警示和不诚信,对86种严重失信行为实行直接降级,为党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信用参考和依据。
基层评级主要用于行业监管、社会管理领域,信用评价在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域内使用。发挥部门、行业、市场的作用,在社会组织、房地产、出租客运、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40多个领域和教师、医生、村干部等20类重点人群中开展信用建设,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全市社会组织、公务员、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信用档案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评级主要用于经济活动领域。引入两家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依照独立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实行信用审查、信用准入、信用加分制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为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交易等经济活动出具信用报告。三年来,有500多家企业因信用等级较高获得了评标加分和优先中标的奖励,有30多家企业因失信而丧失了招投标资格,真正让诚实守信的企业得到激励,让诚信缺失的企业受到约束。
记者:荣成市如何推行信用结果的应用,实现信用建设与推动工作互促共进?
刘昌松:荣成先后出台了《荣成市关于在党政管理等领域实施信用管理的实施办法》《关于在全市推行信用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行“信用+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信用+党政机关、信用+事业单位、信用+村居组织、信用+重点领域、信用+机关干部、信用+重点人群、信用+村居居民、信用+企业、信用+联合奖惩等管理模式),将信用嵌入党政管理、社会管理、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坚持真评价、真使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成为荣成各级各领域和各类社会主体开展工作、服务发展、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
一是政府带头,实现党政管理信用化。在政务管理方面,出台了《荣成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用“四个凡是”强化信用体系的使用:凡是市里出台的奖励性政策,全部注明适用的信用等级;凡是企业和个人提交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在申请表中增加信用等级栏目,并就自身信用作出承诺;凡是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等级达不到B级的不予批准;凡是岗位招考、评定职称、政府资金补助等社会管理活动,必须进行信用审查,信用等级为C、D级的个人,取消相应资格。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将信用信息应用与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挂钩,信用等级达不到A级的实行“一票否决”;B级及以下的,不予提名农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目前,已出具政务信用报告1.6万份,向140多个单位提供公务查询8万余人次,有超过1600多人(企业)因失信被取消发展党员、职称评定、提拔重用、评先选优、项目申报、工程招投标等资格,35人在村“两委”换届时被取消提名资格,26人被取消“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资格。
二是部门配合实施联动奖惩,推行行业监管信用化。探索推行“跨行业信息共享、信用联管”模式,荣成市信用办与人民银行、交通、城建等20多个部门签订协议,将市级信用数据库与部门信用平台对接,共享本部门管辖范围之外的信用信息,依法运用到本行业管理中。在失信被执行人、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40个领域(行业)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发起部门及时将严重失信信息,提供给关联部门参考使用,按备忘录约定进行联合惩戒。例如,我市某企业因拖欠税款,被税务部门处罚,信用等级降为B级,在年终诚信企业评选中被取消了资格,银行在办理续贷时,通过查询该企业信用报告发现违规问题,为防控风险,银行要求追加抵押物后才能续贷,且利息需上浮20%。再如在鱼粉生产行业,除了由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强制关停外,还由畜牧部门在发放饲料生产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在换发营业执照等方面予以限制。目前,相关部门已报送共享联合奖惩信息1300多条,对230多家失信市场主体实施了联合惩戒。对1000多家诚信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激励,同时,建立了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每月发布一次“红黑名单”和严重失信案例,收到了“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效果。
三是引导全社会崇尚“信用有价”,实现信用管理社会化。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依法诚信纳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80家重点企业带头签订诚信承诺书,约定了企业诚信十项准则。出台《关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意见》,鼓励社会成员使用信用信息,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仅今年,社会成员在选择合作伙伴、投资、信贷、招工等方面使用“政务报告”就超过1000份。
在为中小企业、微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市政府出资3亿元,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已累计为1741家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的中小企业发放创业扶持贷款1.7亿元。为褒奖诚信,荣成农商行创新推出“个人荣誉贷”“个人信用贷”等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以贷款者的荣誉作担保、以信用报告作保证,对诚信个人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给予30%的利率优惠,全市407名拥有诚信荣誉称号的市民申请到个人荣誉贷。
目前,荣成市行政审批事项由555项压缩到275项,减少51%,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率达到96.2%,办件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了91%,年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万多件,评选表彰各类诚信典型3.5万多个,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26%,法院案件执结率同比上升10%,政府公信力和干群互信度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记者:荣成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特有的“荣成模式”,其中有哪些值得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刘昌松:一是创新社会信用建设组织体系。荣成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市直各部门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兼职信用管理员,乡镇、街道设立基层信用办,村居成立信用议事会,分级做好信用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二是形成符合县域实际的“政务信用评级”机制。政务评级实行千分制考核和动态化管理,通过政务信用评级,为党政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了信用使用标准和“硬杠杠”,较好地解决了“信息无法使用”的现实问题。
荣成市信用“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由荣成市信用办提供)
三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荣成市在围绕能够减免费用、降低门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领域,积极探索信用结果社会化应用,实行信用等级差别化待遇,引导社会崇尚“信用有价”。全市20多个部门先后推出了“个人信用贷”“信用骑”“信用阅”“信用医”“信用购”等30多个守信联合激励产品。比如,在卫生医疗领域,推出了“信用诊疗服务”,信用等级高的个人可以享受免收住院押金、门诊陪诊服务、“一卡通”免除工本费、轮椅平车借用、出院手续容缺办理等一系列优惠待遇。一系列的信用应用产品的推出,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信用带来的实惠,让守信者有获得感,失信者有缺失感,从而倒逼社会成员自觉尊法守信。
以上举措共同发力,让“荣成模式”与现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衔接,其最大优势是政府强力推行信用信息数据资源的收集、汇总、整理、加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推广使用,迅速有效地发挥其社会效益。这一做法,在一定区域内解决了当前信用信息征集缓慢、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在机制衔接方面,“荣成模式”充分考虑了与“信用山东”系统的有效对接,县域公共信用信息整合后,自然而然便可连点成片,对推动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步前进发挥了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