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群众的各种生活用品和自销品都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购买和销售。然而,便利的生活方式仅仅局限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在广大的西部贫困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电子商务的推广和运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很不成熟。文章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和分析,研究达州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因地制宜确定服务对象,希望为解决西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商商务 西部贫困地区 问题 对策
电子商务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1]现代电子商务的运作可超越时间、空间的制约,实现线上和线下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销售方式。为服务农民、助民增收、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阿里巴巴集团和各地政府合作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项目,将在三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我国农村网络零售增长空间十分广阔。[2]
一、电商入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
政府在基层积极的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是其入村的前提。就目前情况看,因基层电子商务系统还不完善,只是在一些典型的村落进行试点,再逐渐地推广,加之网络不发达,缺乏对电子商务做好宣传,大部分民众不知道有电子商务这一方便、快捷的商品交易方式,更不知道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生活用品,销售自剩农产品。在对柏树坝村村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村民对“电子商务”这个新事物并不知情,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众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与使用。
(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近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接受度和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在西部贫困地区,仍处于初步阶段,精通电子商务的人才严重缺乏。[3]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农民大多数教育程度低,对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甚至还有人才流失的现象。贫困地区的农民自身知识与文化水平较低,且多数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农村居民以中老年居多,对现代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把握能力不足,而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很少到贫困地区工作。要进行全方位的电商服务需要大量的人才,西部贫困地区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留不住”现象普遍。
(三)电商配套设施不完善
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信息传播和便捷的交通。首先,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互联网不發达,网络宽带覆盖面小,一些偏远地方甚至没有,网络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其次,交通不便,物流服务站点少且规范性不强,物流服务站点的缺乏是目前电商入村的一个难题,销售和购买产品都受到物流的限制。物流速度和配送依赖于交通环境,但许多地方的道路不通且路况不佳。同时,居民居住分散,许多地区还不能被物流企业覆盖,即使有物流配送的,配送成本也极高,导致农产品“难卖出”。在柏树坝村,物流的最后一站不能有效的满足消费者,柏树坝村位置相对偏远,经济不发达,农民的消费能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使电商进入柏树坝村存在极大的难题。
(四)农民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比率和频率不高
传统的购买与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是格格不入的,人们还沉浸在传统的商品交换方式中,一时不能适应新型的产品交易模式。电子商务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城镇居民,日常用品和产品的销售,农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自买自销模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民能使用电子商务。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农民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学习,使用率较低。同时,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西部贫困地区农民仍保持传统的交易方式和习惯,对电子商务的使用频率不高。
二、电商入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电子商务建设的资本投入不足
在广大的西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建设的专项资金不足,需投入资金巨大。2016年,国家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000亿,数目看起来庞大,但中央到地方一层一层地划拨,最终到达基层的资金就所剩无几了。由于交通、网络不发达,像柏树坝村这一类西部贫困村难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资,缺乏相关的资金投入。同时,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导致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条件不足。在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时,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往往无力进行建设、维护,从根本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中老年农民网络技能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在我国广大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农民整体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极不均衡,再加上网络普及率低,大部分青壮年和少数妇女都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儿童和受教育较少甚至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年人,老年人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在柏树坝村,年龄段在18~45岁的人口比较缺少,普遍存在中老年人对网络的认识、了解和应用程度不高。中老年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大,传统的购买和销售模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在柏树坝村的村民调查中,我们发现,60%以上的村民使用的通信工具,仍是老式的“功能机”,即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无法支持上网功能。而一部分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只会使用简单的电话、短信功能,上网的技能几乎不具备。
(三)政府电子商务服务意识不强
基层政府在电子商务入村中扮演着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角色。但在西部贫困地区,基层人员缺乏与电子商务相应的知识,尤其是各行政村,懂得计算机应用的工作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其次,基层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存在不足,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建立了淘宝点,有了网站就已经实现电子商务了,一些地方的淘宝点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多大的适用性;基层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相关专业技能不高,有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和维护电子商务系统的能力较弱。因此,作为电子商务知识的传递者,无法在各行政村进行宣传和普及工作。
三、西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建设中的对策
(一)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力度
要使电子商务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得从群众着手,加大电商入村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将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与本地商务系统提供的所有服务详细地向民众进行宣传介绍,使民众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了解通过电子商务可以获得哪些优惠。宣传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使民众知道电子商务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和销售,从而愿意甚至使用电子商务。
(二)加强电商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针对农村电商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电商发展的人才不足。加大力度推进当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备,从网络到物流,从交通到人才,形成一条完整的电商入村链。[4]提高农村网络的建设速度,扩大网络覆盖率。加大改善交通,提高交通投资;尽快在大部分贫困农村设立物流服务站点,方便农村物流配送。面向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和社会青年,针对他们缺少电商从业进行培训。面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本地居民(如失业青年,妇女)等进行电商培训。为大学生和回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提供一揽子优惠措施和激励措施,以及技能培训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加大力度吸引外来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电子商务体系
依托电子商务总平臺与各乡村农户实现有效对接,整合物流配送下乡入户,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集中配送,降低运营成本,运用现代物流开拓市场,增加农村收入,惠及当地村民。发挥各地区优势,依托现代物流平台,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当地资源,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消费”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商贸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买当地,卖全国,日用品和小商品买全国,卖当地。特别是通过电商模式,大幅提升物流园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打好当地绿色食品新名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制度,明确物流配送的范围,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下,“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改革创新物流配送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打通物流“断头路”,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促进物流网络向下延伸。[5]通过网络实现双向交易,即可“买进来”,又可“卖出去”。
(四)因地制宜建立农民淘宝点
政府可充分利用好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产品,促进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大量的人才流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发展电子商务。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降低农村地区的上网费用,提供廉价实用的上网设备,让低收入的农民也有机会接触网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弥补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网络鸿沟,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参与电子商务,建立农村上网点,特别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让更多的人掌握这种现代化的技术。努力争取上级县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争取上级政府的援助,同时,国家对贫困地区应有所扶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帮助这些地区尽快建立起电子商务工程。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商品交易模式,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巨大的作用。我国电子商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显得尤为重要。网购、电商逐渐进入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网络,既方便农民卖,也方便农民买。一方面,农产品上线销售,农民有了更多的致富渠道,另一方面工业品下乡,农民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电子商务为人们买和卖开辟了一条途径,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生活用品,自销产品。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政府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单位为四川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杨丽(1996—),女,本科在读,行政管理专业。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电商入村的机遇与挑战——以达州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为例”(201610644027)。]
参考文献
[1] [DB/OL]. http://baike.sogou.com/v88235.htm.
[2] 农村淘宝数据分析[DB/OL]. https://w
k.baidu.com/view/eed.
[3] 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网络与电子商务,2016(4):17-21.
[4] 王文艳,余茂辉.电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11):160-162.
[5] 滕飞,等.电商扶贫中的“短板”与对策[J].中国物价,2016(12):74-76.
[6] 马清泉.电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J].观点摘要,2016(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