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以及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

2017-05-20 12:23姜珊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宏观经济商业银行

姜珊

摘 要 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通过分析引发笔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思考。本文整体思路由小及大,先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论证,随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周期进行研究。文章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研究从商业银行自身和监管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

一、引言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大幅度衰退,美国众多商业银行破产或转型,众多全球知名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资产价格持续暴跌,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对次级贷款无限制发放造成不良资产过高,由于商业银行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持续高风险运营过程中,微小的风险事件便可以星火燎原,造成国际金融危机。回顾此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尤其是信贷风险管理小到关乎银行生存大至影响国际稳定,必须引起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贷款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下面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起因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机制两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原因分析

第一,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是指借款人在借款时,银行方面对其资产、信用等相关信息了解相对较少,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便会提高贷款利率,利率的提高会挤出部分低风险贷款企业,留下的大多是高风险贷款企业。“道德风险”是指在取得银行贷款之后,企业可能会拿着借来的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活动,用自有资金可能不敢从事的活动可以拿“别人的钱”来进行,一旦成功便可获取高额利润而一旦失败便形成债务违约。

第二,商业银行管理治理制度不完善。在公司治理方面,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明确,经营策略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影响,因而无法做到足够的风险管控,而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致使风控部门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利益导向性,商业银行自上而下均存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而忽略风险积累的现象,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员工可以利用职务优势规避相关监管,人为造成大量风险因素。此外,商业银行行为决策趋利性也会导致决策者为了利益而忽略风险,从而做出错误决定。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机制

商业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无法保证贷款能够按时足额收回,必然产生信贷风险。当某一大额贷款无法按时还清,突发事件造成银行无法及时应对,造成银行流動性缺失,银行业务也会受到影响,累积的不良贷款风险一触即发,必然影响到对储蓄者的支付。而储蓄者和各个金融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家银行出问题,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引发整个金融机构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经济体和金融机构紧密相连,一国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必然会牵连到其他国家,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三、宏观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风险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宏观经济周期的反映。“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指出,债务的无序和货币购买力失衡是破坏经济发展的根源。由于经济周期的内在性以及新技术新发明等外部冲击,萧条的经济体出现了复苏预期,在较好的经济预期下,资产价格上涨,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普遍比较乐观,随之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政策,扩张贷款规模,对不良贷款管理力度也不断降低。新投资领域的出现吸引了大量资本,经济联动效应带动资金进入其他投资领域,社会总产出增加,利润空间扩大,高额的投资收益再次吸引新的资金流入。此过程循环往复合力造就出一个繁荣的经济时期。随着流通货币的不断增加,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断上升,成本也随之提高,通货膨胀效应逐渐显现,而此时“闭着眼投资都赚钱”的效应让投资者盲目乐观,此时多数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已经过渡负债。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抑制经济滞胀抑或是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等突发事件引发大面积债务违约,银行坏账泛滥,收缩银根。由于无法获取足量的资金维持流动性需求,众多企业资金链紧张进而造成一系列财政危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进一步限制贷款发放,最终导致众多企业破产甚至引发银行财务危机进而波及全球金融领域。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能让银行陷入困境甚至让世界陷入危机,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都应当时刻保持对信贷风险的谨慎性和敏感性,无论经济多么繁荣都不能放松对信贷风险的把控,下面从银行和监管两个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银行层面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银行内部监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相关激励奖惩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商业银行经营的规范程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监管,银行高管和员工必须在相互监督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决策和操作,对于违规操作和滥用职权等现象要严惩不贷,对于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的员工有所奖励。在工作之中要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减少操作失误并提高风险防空能力。

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分析。商业银行应成立宏观经济研究组并进行周期性的研究分析,对国家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经济政策进行专业深入的解读,同时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下,定期进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估和预测,对于可能发生的违约提前做好预案,全方位提高风险管控。

第三,加快进行中间业务创新。传统存贷业务受制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为了增强商业银行持续盈利能力,必须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中间业务可以降低风险。中间业务本身风险就比较低,多种多样的中间业务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组合会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甚至可以取得无风险收益。

(二)监管层面政策建议

第一,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监管,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利益导向性驱动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监管,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时刻与商业银行“作斗争”,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风险。明确信息披露流程,增强信息透明度,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证市场稳定性。

第二,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第一步可以先建立上市公司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然后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在此之前应当先对相关公司或行业建立专门的信贷风险数据库,选取相关预警指标,研究符合国情的风险预警模型。预警指标的选取可以从多角度进行,首先应选取企业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数据,然后加入宏观经济指标例如GDP、CPI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经验或相关理论知识补充相关指标例如企业发展潜力、宏观经济趋势、宏观经济周期等指标。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于我国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相关部门应当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了如指掌,进而深入分析其利弊,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或制止,从滞后性变为前瞻性,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

参考文献

[1] 李思慧,颜向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07(8).

[2] 毛瑞宁.存量与增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动态学分析[J].金融研究,2002(6).

[3] 沈全芳.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宏观经济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