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摘 要:本文是一篇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作者认为,文言教学应突出三点:一是文言教学要把字词理解与总体把握相结合,突出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二是文言教学要以教师示范引领与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突出学生自我探索;三是文言教学将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突出时代观照。文言教学要通过读、诵、写、讨论等方式,达到观古知今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教学;时代观照;观古知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71-2
课堂实录
师:刘勰有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孙子兵法中也说:“作战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左传》。
(学生齐读《左传》的注解)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初读”文章,“感受”一下抑扬顿挫的词句。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
检测学案,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师:在初读文本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们来“细读”文本,“探”波澜起伏的情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生:烛之武。
师:很好,文本中出现在第几小节,我们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除了烛之武的言语,文本只用了两个词来写烛之武的行为,哪两个词?
生1:“辞”和“许之”
师:辞的原因是什么?
生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师:这是从什么角度推辞的?
生1:个人角度。
师:很好,那为什么后来又“许之”了呢?
生2:郑伯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一方面可见郑伯很有诚意,说的情真意切,另一方面国难当前,国家灭亡对个人也没有好处啊!
师:很好,郑国内部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不正是我们现在习总书记提倡的“家国情怀”吗?这种生死与共的命运与秦晋松散的联盟形成对比。
投影:秦晋围郑示意图。
师:民间评价“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是如何做到的呢?
学生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师:先看第一论,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3:烛之武欲扬先抑,站在秦国立场,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师:很棒。接着呢?开始分析利弊了吧。第二论谁来分析一下?
生4:亡郑对秦有害无益,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师:很好,第三论呢?
生5:烛之武分析说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的,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对你也没有害处。
师:理解的很透彻。第四论呢?烛之武在说什么?
生6:他在挑拨秦晋关系。
师:用什么事件来挑拨的?
生6: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
师:他在说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秦君啊!这样的晋国不可共事啊!最后一论呢?
生7:最后一论烛之武在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啊!
师:所以文章最后晋文公也只能说“吾其还也!”
师投影:左氏叙事、述言、论断,色色精绝……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笔有化工。
师:在梳理完波澜起伏的情节基础上,我们来“精读”文本,“品”精妙绝伦的语言。文章最精彩的是第几小节?
生:第三小节。
师:谁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诵读的语气。
生8:我觉得开始烛之武要好像置身事外,语气要柔弱一些,后来分析利弊的时候語气平稳,不卑不亢。最后赤裸裸的挑拨时要读的慷慨一些。还有我觉得“阙秦”要读的重一些,让秦伯彻底醒悟。
师: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在品读文章之后我们再来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是不是很简单了呢?谁来尝试着分析一下?
生9:烛之武是一个勇敢、深明大义的人。
生10:他机智、顾全大局。
生11:他擅长外交辞令。
师:投影: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师:如果我们把秦晋围郑作为一个宏大的舞台,烛之武便是舞台的主角,王侯将相皆为配角。无疑,烛之武在暮年绽放的芳华不仅纵横捭阖于春秋,而且通过文学历史的形式留名青史。
让我们试着为烛之武写一份颁奖词。
展示学生的颁奖词。
投影老师的颁奖词:
烛者,洞烛天下,宏大之器局。烛之武日夜筹谋,其目视者,非一国一域,乃是全局之大观。仅此下城与秦王一述,媲美蔺相如却秦,烛之武列为史之外交家,可也。
武者,技击娴熟、勇猛无惧也。烛之武携纵横捭阖之术、乘国家分合之势,说以利益、晓以情理,退秦国强兵,破合围之势,还隙中之郑。烛之武之武,救国之术,乃大武也。烛之武“平生最萧瑟、暮年动新郑”。
下课。
教学反思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要做到三个结合,三个突出。
一是文言教学要把字词理解与总体把握相结合,突出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宏观与微观,既是一对矛盾,也是统一体。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亦可以大而化之不审细微,但是让学生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通体把握文章,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正确方向。文言文教学,字词理解是基础,也是必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才是目的,对文章故事的演绎、人物的理解、传达的精神必须要突出。
二是文言教学要以教师示范引领与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突出学生自我探索。教师的示范引领不是填鸭式地教学,实施交代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对文言的作为探索能力。针对本次教学内容,我把战场的纵横捭阖比作了一个舞台,舞台的主角是烛之武,布置学生对烛之武颁奖词的写作工作,而这种写的工作是要在整体理解和彻底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我也自己写了一篇颁奖词,以写促写。教师花的备课时间多了,但是对教学的理解也更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是文言教学将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突出时代观照。应该说,对古代历史的诠释与发挥总是蕴含着时代精神。而且,中国文言教育也是饱含着时代观照。在文言教学中,必须以古观今,与时偕行。应该说,烛之武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无义战”。频繁连绵的战争给当时的能人异士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舞台,但是也映照出春秋时代人民群众的苦难。“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此,我们的侧重点必须更加突出,就是突出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并且将《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知识与操守与当今时代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学习不仅是外在的‘形式学习,更重要的还有其内在的‘心灵成长,包括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的成长”。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将烛之武面对国难挺身而出的言行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将烛之武不受重用但是时刻准备与当今时代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面对困难坚持自我的信心,更加深了面对国难挺身而出的行为自觉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两点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一是课堂的情感处理还要再抑扬顿挫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往往就是一首诗,而诗歌要在感情处理上更深入,在趣味教学上增情趣。二是文本研读过程中再穿插一些重点实词的梳理,使得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与把握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