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琴
从以前的学校计算机房,到现在越来越多智慧校园的建设,技术设备在学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如何管理和规范学生的技术使用,使技术、设备和资源应用聚焦在学习上,是旧问题,也是新挑战。本文从荷兰海牙美国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信息化设备使用条例的分析中,思考规范对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意义;并通过与国内中小学计算机房使用规则的比较,透视管理、规范与技术素养培育的价值关系,期待更多学校在信息化设备使用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中,逐渐实现从行政管理到素养培育的价值转变。
海牙美国学校(American School in The Hague)是位于荷兰海牙的一座国际学校,1000多名学生来源于70多个国家,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部分。作为一所注重技术应用的学校,该校中学所有年级和幼儿园、小学部分年级配备了个人电脑或Pad设备。在参观考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不同学段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规则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规则
1. 小学高年级阶段计算机使用规则[1]
学校提供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使用这些技术。为了保证师生在校园中充分使用技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并遵守使用规则。
(1)我理解使用本校的电脑教室、它的组成部分和网络是一项权利。我理解如果我以任何方式不当或滥用这些设备,学校有权利关闭我的账号。
(2)我只将学校的这些设备和网络用于学校学习。
(3)我只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电脑教室、教室计算机、手提电脑和其他设备。
(4)我会仔细对待这些设备。我不会在电脑附近吃喝東西。我不会改变或破坏电脑、鼠标、耳机、键盘、电线或打印机。
(5)我只用我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我只会将我的的密码告诉老师。我不会企图找到或使用其他人的密码。
(6)在学校里,我不会写、画、发送任何不合适或者可能冒犯、伤害或激怒别人的内容。
(7)在互联网上,我只查询经过核准的网站或适合孩子的目录。
(8)我会一直感激在我的作业中使用过相关文字、图片或声音资料的作者。
(9)我会节俭地使用纸张和油墨。
(10)只有在教师同意时我才能打印文件。
(11)我不会在邮箱或网络上,把我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学校地址给任何人。
2. 初中学段技术设备使用规则[2]
我理解使用本校的电脑教室、它的组成部分和网络是一项权利。我通过遵守学校的核心价值和以下规则来保持这项权利:
我会:
(1)在校使用电子设备、网络和软件为学习目的和学习活动。
(2)我的和别人的个人信息都是隐私。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密码等等。
(3)当使用技术时(包括社会媒体),需要尊重自己和别人。
(4)当我使用别人的观点和作品时,需要尊重。
(5)当发现技术有不当使用时立即报告。
(6)负责地且只有必要才打印。
(7)小心对待所有设备。
3. 高中学段技术设备使用规则[3]
海牙美国学校通过笔记本电脑、网络以及他们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和设备,提供给本校所有高中生使用技术的机会,比如“谷歌教育APP”“魔灯(Moodle)平台”“Power School平台”学校内的通讯系统、课程计划平台(Naviance) 以及其他设备来支持学习。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课堂学习、研究、预习、交流以及提升技术能力。
作为学校的一个技术用户,我会遵守:
(1)尊重和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隐私。
我会:
我所有账号的密码和用户名都是私人的,我会确保我的档案资料是受保护的。
只使用我自己的账号,不用其他人的账号登陆,保持我的文件是私人的。
如果我发布我的信息或图像在网络上,不能包含我的全名、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或者任何其他个人信息。
仔细考虑允许谁成为我的网上朋友。
意识到我在网上参与的所有内容都会留下公开的和永久的数字印迹。
(2)就像是自己的物品一样尊重和保护所有的电子资源。
我会:
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用户,理解到所有的使用都是一种特权,而不是一个权利。
小心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设备。
A.不会在设备附近吃喝。
B.不会拿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走路。
C.小心安放我的笔记本电脑。
D.不会在休息和午饭时间,在自助餐厅使用笔记本电脑。
E.我会给我使用的任何设备套上保护套。
(3)我会尊重和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
我会:
注明引用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信息、音乐、视频、图片等。
不抄袭。
只使用本校提供和安装的软件程序。
(4)尊重和保护社区的规则。
我会:
无论校内校外,无论进行什么形式的交流时使用礼貌的语言。
永远不使用任何形式的电子交流区伤害、威胁、恐吓和欺凌。
在课堂中,电脑和网络只用于学习活动。
在学校时间,不为个人使用下载数据流音乐、电影或者游戏。
只使用老师建议或批准的程序或网站。
许可时才打印,不浪费资源。
在校期间,可以为了学习目的使用社会网络或者游戏,但是需要在教师监控下。
负责任地使用学校的电子邮件账号,且需要每天检查邮件。
学生同意
我已经阅读了上述的这些指导意见。当我在校期间使用电脑、设备和网络时,我承诺任何时候遵守这些要求。我理解如果我不遵守这些条例时,我可能不会再被允许使用电脑。
规范核心内容解读
以上技术使用规范,虽然来源于不同年段,但是又都共同强调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1. 对责任和义务的重视
每个学段的技术使用条例,都体现出学生在校使用技术设备的责任和义务。如初中学段开头简明扼要地指出这两者的关系:“我理解使用本校的电脑教室、它的组成部分和网络是我的一项权利。我通过遵守学校的核心价值和以下规则来保持这项权利”。我有权使用,前提和条件是我需要遵守相关条例,否则就像小学段那样明确指出的“我理解如果我以任何方式不当或滥用这些设备,学校有权利关闭我的账号”。
2. 对于“技术只用于与学习相关活动”的校园使用原则的重视
无论哪个阶段的规则,“我只将学校的这些设备和网络用于学习活动”一直是其首要和核心内容。在高中学段,“在课堂中,电脑和网络只用于学习活动。在学校时间,不为个人使用下载数据流音乐、电影或者游戏。” 明确说明了技术设备在学校使用目的和范围,否则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学校有关闭账号的权利”“有可能不会再被允许使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意识——学校提供的这些技术设备在校期间只能作为学习工具来使用。
3. 对个人隐私和安全的重视
如何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在信息社会的安全与利益,提高其安全意识,是学生在网络工具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所学校的使用规则中,都强调对自己隐私以及网络安全的重视。这既包含对自己个人账号、用户名和密码的保护,如:“我只用我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我只会将我的密码告诉老师。我不会企图找到或使用其他人的密码”,也包含对网络使用安全的重视:“在互联网上,我只查询经过核准的网站或适合孩子的目录”“仔细考虑允许谁成为我的网上朋友,意识到我在网上参与的所有内容都会留下公开的和永久的数字印迹。”等内容。
4. 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对版权、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靠政策和制度的制约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长时间培育形成自觉意识和行为。而这种意识的培育,需体现在从小就应逐步养成的点滴使用习惯中,这点也同样体现在学校的技术使用规则中。本校各学段的使用规则都包含这点内容。
规范透视
1. 规范内容背后体现的技术素养要求
规范不仅是制约,更应是指导和方向,体现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育。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其中,在2007年颁布的《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数字公民职权”维度中包括“主张和实践安全的合法的及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技术”, 这所学校的规范要求包括对版权的重视,包括自我的安全意识、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安全合理使用技术范围,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在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2. 规范的层阶性体现不同发展阶段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样内容的规则和规范,无论在用语和表达上,还是在技术要求细节上,都需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差异。这所学校的规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差异。如在小学阶段,统一用简洁明了的句子来说明各点要求,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且所有的规范都在同一层级中;初中阶段相对简洁,而在高中阶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提炼归纳为四个部分——隐私的尊重,爱护设备和资源,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及社区社交规范,每个部分分别具体描述了相关要求。在资源和设备使用范围的细节规定上,小学阶段的要求是“我只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电脑教室、教室计算机、手提电脑和其他设备” ;而在高中阶段增加了“在校期间,可以为了学习目的使用社会网络或者游戏,但是需要在教师监控下”,针对现实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在小学阶段的知识产权部分,用的是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描述用语:“我会一直感激在我的作业中使用过相关文字、图片或声音资料的作者”,而在高中阶段,则具体很多。
在具体描述的细节上,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阶段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等级的信息素养内涵要求。如在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隐私部分,高中生的准则中除了对个人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之外,还特别提到对网络交友和自己在网上行为的重视。同样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越来越多参与网络社区的活动,特别强调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提及如何避免网络暴力和欺凌,如强调老师建议和要求,教师监控等内容。
这些或简洁或具体的表达差异,表面看是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差别,而在这些层次和要求差异背后,是基于不同阶段学生对技术理解的深浅程度、技术使用现状特征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是对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目标的贯彻和落实。
规范对比
由这所学校的管理规范,笔者联想到国内学校机房或教室类似设备管理条例,于是搜索了部分计算机房管理规则[4],如图1所示,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由此案例与海牙国际学校的技术设备使用规范做一对比,可以看出以下方面的差别。
1.“指导—管控”“素养培育—纪律维持”的差异
由图1可以看出来,中国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规则更多是管理管控型的。从规则的数量和内容上可以看出,维持机房秩序和爱护设备是首要和关键,基本没有涉及使用技术于学习过程中的意识、规范、责任、界限等具体内容,是以纪律维持为主要目的规范导向。
海牙美国学校的设备使用规范是指导型的,把握的是技术使用规范的核心内涵,是学生在校使用技术的共性和核心素养:具体责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从中得到明确的信息,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上网的界限和注意点在哪里,如何保护自己,尊重别人,规范执行的本身就是具体信息素养的培育过程。
2.“细节—粗略”的差异
在图1中国学校机房管理规范的最后一条涉及上网使用规则,但是较为笼统粗略的(这一点在很多学校都很普遍)。如“善于网上学习,要增强自护意识,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学生看了以后并不明白,什么是善于学习,怎样做才是增强自护意识,如何维护网络安全,怎样才是不破坏网络秩序,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海牙美国学校的规则规范非常明确清晰,列出具体方面的使用细节,可对比可落实,可操作性强。
3.“尊重—命令”的差异
仔细阅读,上述机房管理规则的语气是强制式的命令,多处使用“严禁”字样,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让人心生反感。海牙美国学校的机房管理规则也是严肃而认真的,但是强调责任与义务的统一,强调享受利益、自我保护和尊重他人等内容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纯粹管理命令式的。同时,第一人称的口吻显示对学生的尊重。虽然是描述字词的差异,但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差异,学生是用来管制的对象,还是用来培育指导的对象。
信息素养的培育和培养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和过程中,更体现在这样的管理和日常使用细节中。规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既是管理、约束和规范学生的使用行为,更是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为了指导和培育学生更好地应用,在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和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边界和规则,成为对己对人对社会都能担负责任的新一代公民。如何赋予规则制定和规范执行更多的指导功能,使其不仅仅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更成为学生在技术使用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育过程,是海牙美国学校技术规范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