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华
【摘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将14年抗战的历史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在深化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
【关键词】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14年抗战史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人们耳熟能详的“八年抗战”,主要指从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全民族抗战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阶段。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4年抗战是一个整体,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北大营的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第—枪。毛泽东同志曾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华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东北军是参加十四年抗战的一支重要队伍,如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不仅参与领导了全面抗日战争的第一场战斗——沈阳北大营战斗,也直接参与领导了长城抗战。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基础上,就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在认识上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90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写的《卢沟桥事变与八年抗战》提出“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抗日战争”。刘大年、白介夫主编的《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的引言指出:“从‘九一八算起,叫做14年抗争,或者叙述八年抗战,先从‘九一八讲起,都有道理。”21世纪以来,抗日战争史研究不断深化,有的学者提出抗日战争是十四年。如张宪文先生所写的《关于抗日战争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指出,1931-1937年间中国人民广泛的反日斗争,特别是那么多的武装反日战争,诸如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以及惨烈悲壮的长城抗战等。这些作战行为虽然未能得到国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部分国民党军队官兵拿起枪来自觉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行列,我们怎能把它划出抗日战争历史之外,应该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加以研究,才是科学的、符合历史的。
中央宣传理论局组织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一书提出“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局部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8年的全国抗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举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其他相关研究著述恕不一一列举。以上研究成果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得出了客观的历史结论。
总之,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同时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正是局部抗战拉开了抗战的序幕,这是对中华民族抗战行动的尊重和认可,更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必须将14年抗战的历史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是一个研究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不仅要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更要深入开展研究东北军统战的历史,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抗日战争史与中日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密切相关,为此亦成为国内,尤其是国外某些势力制造和传播错误史观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日本史学界将这次侵华战争称之为“侵华十四年战争”。然而近些年,日方不能正视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一味歪曲、否认和美化侵华历史,在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坚持严重错误的历史态度。日本文部科学省多次修改“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将错误史实、史观写入其教科书。这是日本政府将民粹主义和极右历史观“从娃娃抓起”的真实体现,是在用错误的史观影响青少年。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的问题。
同时,我国国内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在渗透到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正处于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加以教育,关系甚大。在一段时期内,在互联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滋生和蔓延,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在短时期内难以辨明是非,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错误的观点,反而对正确的历史史实、历史观产生了怀疑。这些错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青少年,也影响了更广大的人群,要通过这些现象,看待问题的本质,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严肃的对待。
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阶级矛盾错综交织。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作为一场群众性的抗日潮流,始自于“九一八”。正如历史学家刘大年先生指出的:九一八發生,一个历史潮流真正出现了。这就是全国兴起,统治者愈镇压愈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国共产党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三天——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坚决抵抗侵略和保卫苏维埃。从193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直接领导建立了十多支抗日游击队伍,于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就在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深入中国内地之时,政治形势风云际会,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仍倾注全力“围剿”长征中的工农红军。
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开始由抗日反蒋向联蒋抗日转变。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左派、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将领李烈钧、冯玉祥、傅作义等纷纷主张武装抗日。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沈钧儒等提出反对内战、武装抗日的主张。全国各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国运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八项抗日主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构筑起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深化抗日战争史研究,不仅仅在于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更在于推动青少年抗日战争史教育,深化国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