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学校的未来教育平台建构

2017-05-20 09:53张林洪忠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梅山建构学校

张林+洪忠明

梅山学校,是浙江省宁波市梅山岛上唯一一所义务段学校,2012年9月由梅山中小学合并而成,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学校总建筑面积25329平方米,占地面积87亩,现有学生536名,教学班20个,在职在编教师45名。未来的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鲜明信息时代特征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的能力的教育,最终是为了培养具备未来能力的人;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未来学习方式变革、未来课程体系再造、未来学校组织创新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所以海岛学校的未来教育必定要求立足海岛,面向未来,指向人的成长。未来教育平台建构作为未来学校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这样开始考验着海岛人的教育智慧。

未来教育平台建构的背后首先是未来视野的建构

未来学校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也离不开未来学校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支撑,主动式学习区域、探究与创造学习区域、非正式学习区域的建设都可以增强未来学校建设的整体性和协同性,都是未来教育平台建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未来教育平台建构的背后首先是全校教师未来视野的建构,这是驱动未来学校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前提。未来视野的建构,一是理念的总体取向。未来教育并不虚,其实就是面向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的能力的教育。未来学校则是“面向未来社会需要培养的能力所开展教学的学校”。二是教育专业的眼光。未来教育离不开数字化,但仅有数字化不足以称之未来教育,学校要根据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办学实践形成对教育规律的系统认识,并善于利用这种认识在教育比较中寻求更科学先进的育人模式。所以数字化只是未来教育的支撑,以期能够无条件、极大地满足学习者个体成长的需求。三是务实的未来教育行动,因为只有在结合校本的教育探索中扩大价值半径,才能称之为真正具有教育者的未来视野。

内生式校本行动是撬动未来教育平台变革的关键

任何时候,行动都是撬动变革的关键,而这一行动更需是内生式校本行动。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地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都是建立在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基础上的,每一所学校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烙印。我们不可能脱离现实去全盘推行类似“未来学校”“云谷学校”等模式,且不说硬件设施能否保障,全盘移植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水土不服”,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校本解读。所以未来学校的校本行动就是从我们的办学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特点和育人目标,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探索实践。

1. 聚焦育人目标

我校于2013年迁入投资1.3亿、总建筑面积25329平方米、占地面积87亩的新校区,这对于仅有530多名学生的学校而言,在硬件上为未来学校的建设提供了极好的保障,有利于营造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同时,多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发展,始终坚持“树梅”这一核心办学理念,把博大精深的梅的文化和与时俱进的梅山文化——“双梅文化”作为教育生长的根基,进行“倡双梅文化,创树梅品牌”的教育实践与追寻。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指向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追求完整的生活、完整的人生。国际上公认的核心素养包括“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三个方面,国家也颁布了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的核心素养,我们所要聚焦的核心素养更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抽象的发展目标具象,让素养要求在具象中得到积极的回应。我们发动教师根据梅山学子的现有特点进行反复研究,基于政策法规、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三方面的思考,我们把梅山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做品正学芳的现代梅山人”,并进一步细化为梅山学校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身心健康、学识芬芳、审美雅趣、实践丰富、创意纷呈。

2. 重构课程体系

如何培养“品正学芳的現代梅山人”,如何聚焦本校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毫无疑问,教育的生长根植于课程,课程是学生生长的核心供给力。梅山学校突破以往的发展方式,强调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走内生式发展之路,通过构建“五轴四环”学芳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学校遵循 “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义,尊重学生的天性,使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健康生长,并通过学校课程给学生的人生打上梅山印记。

梅山学校兼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强调课程与校情、学情的关联,通过基础加拓展、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学校“学芳课程”体系。“学芳课程”框架是一个舵的形状,由五轴四环构成,巧妙地对应校标形状。“五轴”指身心健康、学识芬芳、审美雅趣、实践丰富、创意纷呈五大核心素养;“四环”指基础性学科课程、拓展性特色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节日课程,这为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体系做了充足的准备。

尤其基础性学科课程重整合,立足于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如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内部整合课程,以及其他学科的学科间整合课程,这些是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面向未来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

3. 设计学习空间

一是探索非正式学习区与正式学习区的融合。学校的图书馆设有阅览室和书籍借阅室。学生在阅读课上通过教师导读、讲读等形式后,可以到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借阅室每天向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书籍外借。学校建有“学芳厅”,将“品正学芳”四个字放大做成桌形,上面展示的是学生的科艺类作品;“学芳厅”还设有宝石形坐椅、书橱,放有各类书籍,供学生阅览。

二是建设非正式学习区域。将空闲场地改造成开放式的主动式学校区域和非正式学习空间,空间内摆放可变换的桌椅设施,提供书籍、平板、Wi-Fi等丰富的技术及资源。根据学生需求布置休闲设备,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人际关系、掌握行为规范、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成长,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积极体验。

三是建设了创客空间实验室。除了电子门禁系统(人脸识别),实验室还安装了可控灯光、烟雾报警器、空气质量监测、摄像头等电子设备以及自动移窗等物联网技术,并且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实验室又分为教学区和作品展示区,配有可移动桌椅,以适应集体授课、小组讨论、考试、展示汇报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创客空间实验室引入STEAM创新教学模式,开设了3D打印笔、Arduino和3D打印课程。3D打印笔课程对中低段学生开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3D打印知识,用3D打印笔绘制立体画,或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Arduino课程对高段及初中学生开设,引导学生接触、认识不同的电子元件,并用电子元件创作自己需要的电子产品;3D打印课程对中高段学生及初中学生开设,认识3D打印机,学习建模软件,设计并打印自己的作品。同时我们还引入了机器人和无人机课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创客”方式思考,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并不断在设计中创造。创客空间实验室能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开展主题式、任务式的学习活动,发挥其探究与创造学习区域的功能。

建构全通互联的未来教育平台可立足教育生态圈

教育生态圈下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与宁波海洋研究院合作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引入宁波海洋研究院的海岛环境调查、海洋生物研究、海洋数据分析、海洋战略规划、海洋文化建设等研究项目,在专门区域对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计划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海洋研究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海洋研究项目以及未来海洋的开发与研究之中。

我校目前重点开发、打造的“水族造景”生态瓶研究与制作项目,将学习空间建设成水族景观引导区、数字传媒介绍区以及生态瓶研究制作主动学习区,让学生从了解海洋生物、感受海洋文化,到制作景观生态瓶,共同参与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这一学习空间将在非上学时段和宁波海洋研究院合作,以社会实践基地、夏令营等方式向校外学生开放,全国各地有学习愿望的学生,都可以以家庭、学校为单位,有组织地参与到项目当中。随着海洋研究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将不断推出新的研究项目。

开放灵动的未来教育平台重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只局限在教室里,更强调体验性和实践性。我们打破各种壁垒实现空间整合,建构跨学科、超学科整合与拓展的教育平台课程,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生态圈下的活动平台,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學校为每一个班级安装了电子班牌,改变了单一的课堂学习和文本学习。电子班牌为触控显示屏,系统内装有书籍、影像等学习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浏览里面的内容。学校也会将活动通知、各活动评比结果等展示在电子班牌上,让全校学生查阅;各班也可以将本班的班级信息、学生作品、开展活动精彩片断、每周之星等内容放到电子班牌上,既可以相互观看,还可以互动点赞。

此外,校园里的各种植物和景观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载体。六年级的同学通过学习校园植物,为每一种植物制作了介绍网页,并生成二维码,将这些植物的名称和二维码制作成标牌挂在每一种植物上,想要了解某一种植物的同学、家长、老师,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打开他们编写的植物介绍网页。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及来参观学校的家长、老师们耳目一新。

以校内“沈郎桥”为载体的“星火沈郎”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具有共识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性质。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超越学科边界,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主题来源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或者由学生自觉发现。我们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注重知识彼此的相互联系及学生能力发展的整体过程,核心是立足“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来发展助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未来已来,未来教育已经开始在敲打我们的视野与行动之窗。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

猜你喜欢
梅山建构学校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建构游戏玩不够
学校推介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梅山习俗与梅山相衣剪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