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习近平多次引用古典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名句,通过习近平的表达,融合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走向了世界,成为全球化的时代强音。这里,我们系统梳理出的是有关“全球治理”和“中国方案”的古典名句。
全球治理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
典出:《三国志·夏侯玄传》。
原文: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释义: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
典出: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原文: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释义:只要彼此相知,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
合则强,孤则弱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典出:《管子》。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各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
典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原文: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释义: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
典出:清·魏源《默觚·治篇八》。
原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释义: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
远则必忠之以言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典出:《庄子·人间世》。
原文: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释义:凡是交往,与身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远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习近平在斐济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2014年11月21日)
典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尽力照顾别人,自己也更为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
典出:战国·墨翟《墨子·兼爱中》。
原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释义:强大者不控制弱小者,富人不欺侮穷人。
登泰山而览群岳,
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习近平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15年11月6日)
典出 :唐·王勃《八卦大演论》。
原文:故據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释义:登上泰山看其他山,就知道其他山峰为什么以泰山为尊了。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
典出: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原文: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释义:和衷共济,从未改变,齐心来共同成就事业,这才是君子交朋友的方式。
中国方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
典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释义: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
典出:清·魏源《古微堂·治篇》。
原文: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释义: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2014年7月4日)
典出:《大学》。
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释义: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
典出:汉·桓宽《盐铁论》。
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隨世而制。
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日)
典出:《周易·系辞下》。
原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
典出:春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释义: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都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
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4年7月9日)
典出: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原文: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年10月l6日)
典出:东汉·荀悦《申鉴》。
原文: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释义:足部受寒了会伤害到心脏,民众穷困就会损害到国家。
(邱宝珊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