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义
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学科,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如今的小学生从外表看起来个个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就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教师教学中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不能将问题逐一深入思考的学生,基本是没有感受到数学乐趣。有的喜欢数学却不喜欢老师上的数学课,这说明数学课堂对他吸引力不大;有的不喜欢这门学科,说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合适宜,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老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呆若木鸡,学生原本听不懂老师的教学。我第一次接手一个班的数学时,一个聪明、灵活,反应快的小女孩,每次批改她的作业都是非常认真,但课堂上她居然在上数学课时,经常躲在课桌下画“动画小人物”,这与她的作业表现可是不成比例的。课后我单独邀约这个小女孩聊天,结果她告诉我数学课堂不吸引人,没有动听的故事。其实,学生对一门学科失去兴趣,老师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于是我认真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课,让课堂具有吸引力。课堂上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手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过程与成功,培养兴趣,孩子们如今个个数学课上是忙的不亦乐乎。
2 情感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的这种需求老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就,老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认同,哪怕是一次举手,一个不显眼的表现。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些孩子仅有的最初表现,使得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愉快,而后不愿意举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也随之淡化,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也不够深入。此外,老师课堂、课后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的亲近方式。
3 习惯养成
习惯的养成是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今的小学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大,社会的复杂性,家庭条件的好坏,……。如孩子有了随意花钱的习惯,从不需要为生活的艰辛而担忧,故而只要最终的结果,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此外,父母迫于社会压力,忙于奔波,无从顾暇孩子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看漫画,上网打游戏等坏习惯的养成,孩子为了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往往是寄希望于网络,只要轻轻敲击几下,问题的结果就有了,完全疏于分析问题的过程,慢慢也就不再流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
4 学习动机
學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没有动机的学习往往敷衍了事,有了学习动机学习的效果就好,就能促使其积极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他非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向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向及老师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孩子便有了深入思考的目的,老师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深入活动状态,孩子就会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去思考,去听讲,去探索问题或去实践它。
深入思考不仅能解决学习中本不属于的困难,同时也能改变我们对生活中新鲜事物的认识,重新认识自我。
(作者单位:宣城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