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晚云
作文好比做人,貴在真诚实在。孩子们因为生活阅历不丰富,思想认识较浅薄,情感体验少,文化底蕴不深厚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近年来,在引导孩子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欲写情必动情。写作前,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人肺腑的小诗,让孩子们从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中体会真情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内心的真情。
我出示《一碗油盐饭》这首小诗,让孩子们轻声朗诵,“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孩子们朗读时语气平平,没有读出特别的感受。我用低沉舒缓的语调满怀深情地范读,读完后我泪盈眼眶。受我的感染,有些孩子也跟着落泪了。但我知道,年幼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首短诗包蕴的感情。我把“油盐饭”三个字特意标记出来,动情地对孩子们说:“再多再大的财富,都比不上妈妈对孩子的深情关爱;再苦再穷的家庭,只要有妈妈在,就是温暖的、幸福的,哪怕每餐只有一碗简单的油盐饭。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于是他创造了母亲。每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伟大的。即使贫寒,即使凄苦,母亲也会竭尽全力给孩子仁爱、温暖和慈善。作者用52个字,将生活的艰辛、拥有母爱的幸福、失去母亲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强大的震撼力与穿透力。多少人读了《一碗油盐饭》潸然泪下,这就是真情的力量。真情不能夸张,真情不能浮华,真情只需要用心、用情、用最平凡朴实的语言去打动人。”
我解读小诗后,让孩子们自由地反复朗诵《一碗油盐饭》,再全班齐读。我特别留意了孩子们朗诵时的语调和表情,很显然,这一次的朗诵效果比他们初次朗诵时好多了,不少孩子悄悄流下了眼泪。最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孩子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对小诗的理解,对母爱的理解,对亲情的理解。理解虽然粗浅,但很真切。
接下来,我又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首特别让人揪心的小诗《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些》。结合小诗的背景,我动情地给孩子们讲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肆虐残杀无辜的故事。听完故事,再读小诗“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点。深了,明天妈妈找不到我”,我和孩子们都泪眼婆娑。
趁热打铁,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对父母、对老师、对伙伴、对人生、对大自然的爱用最朴实、最真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尝试,看谁写得最打动人心。”我让学生们找出一个倾诉对象,抓住某一个细节,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此刻最想说的心里话,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情实感的表达。
正确引导,长期训练,孩子们慢慢懂得了用最贴切、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正符合语文课标“写出真情实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培植了孩子们用真情书写人生的优秀品质,引领着孩子们做真诚重情的人。
(作者单位:洞口县教学研究室)
湖南教育·中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