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当前,中职教育的确面临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困境,比如适龄生源减少、社会认可度降低、缺乏“双师型”教师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育人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想方设法突破制约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为自己所挚爱的中职教育事业、为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孩子们撑起了一方晴空。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卓越中职”是这样炼成的———来自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报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职学校涅槃重生的成功案例。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成功的办学实践,再次印证了“事在人为”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该校实现绝地重振、华丽转身的关键因素始终在人:一位激情领跑的魅力领头人,一群德技双馨的专业引路人,培养着一“家”工匠精神的传承人。
毋庸置疑,要办好一所中职学校,首先需要一位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领头人。这个领头人,既要懂得抬头看路,又要甘于埋头实干。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不断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劲头。郭米红在接任校长之初,没有被学校难以为继的困局吓倒,而是一面用“一年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两年创建省示范特色中职学校,三年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三步走”目标鼓舞士气;一面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立了“立足园区,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打造陶瓷花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职教服务产业,培养人才支撑企业”的办学理念。提士气鼓干劲、克时艰树目标,自此,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热潮。
我们知道,教育的出路在质量,质量的核心在师资。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没有一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是无法办好学校、育好学生的。近年来,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校内名师评选”“师徒结对”“能工巧匠进校园”“高校回炉”和“国外研修”等途径,努力打造大师引领、名师带动、骨干支撑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所有学校首先要思考的大问题。职业学校的侧重点在哪里?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德技并重”為前提,以“理实一体、生产育人”为培养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感恩社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品德素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因为有了高标准的育人目标,学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这无疑是学校超常规发展的秘诀所在。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人人的教育、终身的教育。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发展的后劲和内驱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因为它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在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愿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经验为样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立足自身实际,寻求对接地方产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最佳路径,不断推动我省职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