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艳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方法思考
文/何艳
学习音乐最基本的工具是乐谱,而识谱是唱好歌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要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就得先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而现阶段音乐的教学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不同的学时段对识谱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课堂上的唱歌、律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们喜欢音乐课,可是枯燥的识谱课堂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常有的情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我对现阶段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策略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如在对1—7音名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利用课堂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音名是什么?唱名是什么?学生们知道1—7的音名是C、D、E、F、G、A、B,唱名为do、re、mi、fa、sol、la、s i之后,教师还要解决好学生们对于音高的把握问题,可以通过问“你们的班级在楼上,同学们怎么上来的?”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阶的认识,学生回答是通过上楼梯之后,教师接着回答学生,七个音符的发音就是像上楼梯一样,每个台阶像一个音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们对音阶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通过合理运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们唱2~3分钟的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通过“跳房”这个游戏,去练习找音、唱音高,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带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思维能力,教师想要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学习,享受对音乐的学习,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角色扮演、多媒体课间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有趣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对于音符这种枯燥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找朋友识音符”的游戏来加深学生们对音符的认识,学完《找朋友》这首歌曲,让学生们把音符和唱名贴在头上,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们比比对音符掌握的熟练程度,这种教学方式让枯燥无味的音符知识很轻松的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基础知识得到积累之后,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就可以很容易的接受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提升学生们的识谱能力,却得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反复对枯燥的知识进行讲解,不仅会降低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适当的在教学中转换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听磁带录音来进行模仿演唱,再能熟练唱完歌曲之后,让学生认识曲谱,对旋律有印象的基础上再看曲谱,对于音符就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大多数人都是先会说话再会识字,先唱歌再识谱也是这个道理,先熟悉发音再来学唱曲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所学习的知识,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学生的识谱能力是比较低的,小学阶段的教学对的教师备课能力要求严格,教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对知识点的教学顺序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教学环节紧紧相扣,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堂知识教学,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想让学生更加轻松容易的学习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起承转合、波澜叠拓的教学环节,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们也更加容易的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指出来的,识谱的最佳教学活动就是将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识谱能力的练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的了解每个音符的时值、音高,并练习自己的听音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自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新歌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练习乐器的曲调,来让学生加深对音符的认识。
学生要想终身学习音乐,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学生想要感受到音乐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多样,就必须拥有独立识谱能力和音乐基础知识,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对音乐内涵的认识就能跟上一层楼。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对乐器掌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乐器的合理运用,加深对音符变化的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生音乐教学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这是由《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音乐学习的规律相符合,不能把认识乐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避免偏离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向,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从而丧失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