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倾听能力是听者理解别人口头表达的信息,并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是一种技巧,一种素养,是一门艺术,也是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优化讲课艺术,激发倾听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兴趣与教师教课的吸引力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优化讲课艺术,使用富有趣味、智慧、幽默、条理的语言,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时刻都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教师设计教学思路要做到简洁、新颖、有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紧跟课堂教学节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还要注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启发、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究。比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让学生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对此,在教学中笔者这样启发学生,突出关键问题:一般人是怎样切苹果的?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一般人为什么不从中间切呢?这些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同时,开始积极思考问题。
第三,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时机组织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从多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更加注意倾听老师的讲授。比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开始,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演示苹果的不同切法,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他们认真倾听,注意力十分集中。
提高发言质量,掌握发言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有时间性的,他们很难做到整堂课都能聚精会神。在课堂上,其实学生倾听最多是同学的发言。为了让学生能够耐心倾听,我会要求学生要等老师点名叫自己发言的时候才发言,如果没有教自己发言,就要先听别人发言。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叫谁发言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每一个重要的段落片段,笔者都会点名让学生来朗读,被点名的学生朗读能力很好,能够准确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他们的朗读能够使倾听者感受到文章简洁、朴实、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文中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情感。接下来,再让那些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来练习,他们在倾听了别人的朗读后,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朗读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小学生受多种限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也会听不明白发言者的意思。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完成意思的表述,这样才能使发言者减轻表达的压力,树立自信,从而引起倾听者的关注。
优化训练方法,培养倾听习惯
倾听习惯与其他良好习惯的形成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此介绍几种培养方法。
听问法 是指学生在听了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后,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实质及解决问题的方向,或者直接做出回答,这是培养学生倾听判断能力采用的基本训练方法。比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笔者提问学生:你知道那个“璧”指的什么?学生回答:“‘璧,指……老师,你可不可以告诉我?”笔者微笑着說,“很好,静影沉‘璧的‘璧下面是个什么字?”(玉字),你猜下,这个“璧”可能是指什么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我觉得是指月亮像玉佩一样皎洁,倒映在水中……
听述法 使倾听者在最初接受信息时,引起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象以免遗忘。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听记意识,提高倾听质量,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记忆检测所知效果的经常采用的方法。比如,在学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
听后记录 口语表达感觉是一闪而过的,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所接受的声音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倾听时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迅速。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力,只有带着问题、有目的细心谛听,才能保证听的效果。比如,在《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倾听的:“明明是母亲的启蒙,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母亲与月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月有光。我喜欢看月夜,月色不分贫富贵贱,分摊给每家每户,照亮了大地。母爱有光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倾听老师的讲述,提高了学习质量。
结束语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学生将来发展中的必备能力。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倾听做到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