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这一亩大蒜可以卖8000元。”看着绿叶葱葱、长势喜人的蒜苗,毕节市织金縣板桥镇龙井村贫困户李家伦告诉记者,过去种土豆,收入还不到种大蒜的三分之一,现在加入合作社,每年能增加2000多元收入。
龙井村属二类贫困村,像李家伦一样的贫困户有38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不到600名劳动力中,外出务工者就占了58.7%。
面对贫困程度深、没有致富路、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困局,2016年初,在贵州“千企帮千村”脱贫浪潮中,龙井村主动与贵州省重庆商会对接,希望借力商会脱贫致富。
经过充分调研后,贵州省重庆商会以“公司+农户+集体”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井村和邻近的白果村建起200亩大蒜种植示范基地,由商会提供种子,村集体负责管理、贫困户以土地投资入股,签订种植分红协议,按照1:2:7的比例进行分红,即村集体按10%的比例分红,将资金用于村集体管理费用或扩大再生产;公司按20%的比例分红;70%为贫困户分红所得。
“大蒜种植不但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还有效利用秋收后闲置的土地,现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织金县板桥镇党委副书记陈蒙斌告诉记者,合作社带动了两个村200余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龙井村和白果村只是贵州省重庆商会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成立于2007年的贵州省重庆商会,现有会员2000余人,规模以上企业600余户,涉及20余个行业,分布在全省各地。
随着贵州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全省铺开,贵州省重庆商会积极响应,提出“渝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的行动倡议,并确定在贵州省内帮扶100个以上贫困村的目标任务。
按照“会长企业帮扶3个以上的贫困村、会长为目标责任人;一个副会长企业和5-8个理事单位共同帮扶1个贫困村、副会长为目标责任人”的承诺,发动分布在全省近50个县市的商会副会长以上企业家积极参与。
“商会有100多个会长,能启动对100多个村的帮扶,助力贵州早日摘贫帽、拔穷根。”贵州省重庆商会会长余治清说。
为确保帮扶工作的精准有效,贵州省重庆商会还成立精准扶贫管理办公室,在各市、县分别设立商会扶贫工作站。
余治清认为,扶贫不可一蹴而就,应是精确“滴灌”。在帮扶过程中,要把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帮扶愿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灵活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因户制宜确定帮扶措施,采取兴办发展产业、实施公益项目、培训招工就业、代销代购服务等多种途径加大帮扶力度,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渝商企业已分别与5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余治清说,下一步,贵州省重庆商会将不断加强和巩固结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对已实质性帮扶到位的贫困村产业做好维护和销售工作,对未实质性帮扶到位的贫困村抓紧落到实处,对先期试验种植的品种,一旦种植成功,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责任编辑/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