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以理性思想见长,他的思想中具有“主体性思想”的特点。墨子思想是中国“天人二分”学说的发端,为后世研究“天人二分”思想留下了宝贵的材料。
天人二分与天人合一是哲学发展的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天人二分思想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言 “我之自觉”,是在“我之自觉”之后世界才划分为我与非我的世界。而天人合一就是没有产生主题性思想世界。不管是强调“我之自觉”的天人二分思想还是强调天人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自所处的社会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曾经产生过一些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当基督教传入欧洲,天人二分观念成为主流,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便在西方销声匿迹了。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后来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笛卡尔以“天赋观念”为思维设定了最高真理,通过“我思故我在”使主体能够从他的内在范围走出来去认识外在的客体,西方二元论体系的大厦正式建立起来,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天人二分思想变得更为自觉和积极主动了。
从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看,天人二分或是天人合一只是后人对于前人思想的一种划分,天人二分只是相对于天人合一的主客体不分而言的。墨子学说的天人二分划分了主客体关系,将人作为天的对立位置的一种主体存在,为主体性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路径。
墨子的学说中有很多理论体现了 “天人二分”的因素。为什么墨子说天对百姓是有大利的呢?他认为日月山川四时百物,甚至王公侯伯都是天设置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这些都是给百姓利用的,从这也证明了天之爱民何等厚重,因此,一国君主若不爱民则会遭致天之处罚。当然,国君假如爱民利民就会受到优厚的封赏。爱民的利,不仅是顺从天的意志,同时也会有利于鬼,三者皆利就是无所不利,这就是“是谓天德”,反之,“是谓天贼”,这就是 “天德天贼”之辨,关键还在于天志。义作为一种善政,是用于规范人们的生活的,所以,上位者应当规范下位者,而下位者应当认同这种规范。因此,上从天子下至文武官员,这样一层层地规范下去,最后就会出现“天子未得次已而为政,有天政之”这样一种格局,天子是按照上天的意志来做事的,是不能独擅专权的。
墨子的“非命”思想正是反对命定论,联系墨子提出的“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强调人们应当“强力从事”的思想,人们可以看出墨子对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而意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到了人自身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主体性思想存在的一种反映。同时,可以看出墨子强调的是人们要“运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倡导人们积极作为,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墨子的思想中,“天”是作为“人格神”的标准存在的,人们必须服从天的意志,同时天也对人世间的事情进行管理。这样的方式,使得“天”成為一种客体化的存在,也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途径。而且,墨子认为人不应该相信命运,也就是要“非命”,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这也是墨子所提倡的“强力从事”。“兼爱、非命、节用”等思想,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功利主义特点,而墨子的方法论则展现了墨子思想具备了一丝天人二分的因素,这对于研究墨子的天人二分思想以及后期墨家学派的思想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