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表示春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

2017-05-19 18:59陈永岐
牡丹 2017年6期
关键词:和歌俳句秋千

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表示春季的十二个季节词。结果表明:这些季节词,历史久远,寓意深刻,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注重学习理解日语中的这些季节词,有利于理解日语,了解日本人,解读日本文化。

日语中有很多表示春季的季节词,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季节词的研究并不多见。例如,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语中的季节词”一文,诠释了七个季节词。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本俳句赏析”一文,强调了赏析俳句时,理解季节词的重要性。陈永岐(2016)“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收集了诸多季节词,但是,解释过于简单,缺乏实例。陈永岐(2016)“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一文,只是比较了中日樱花文化的异同点。

因此,本稿文以日语中表示春季的季节词作为考察对象,分为初春、仲春、晚春等三个方面,探讨它们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一、表示初春的季节词

在本部分,笔者将要考查闹猫、强风、秋千等三个初春的季节词。

(一)闹猫

“闹猫”(nekonokoi),指的是从冬末到初春的猫的交尾期。

所谓季语,并非机械地选择某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它是与俳句这一形式的确立过程并行、筛选、创造出来的。所以,它与常用词的用法有所不同。

“闹猫”也一样,脱离了日常的用法,是俳句特有的季语。但是俳句赞美的是其春之趣,因此成为初春的季语。

文人喜欢吟咏猫。藤原定家在《北条五代记》咏道:“真想抛却理性与伦理,像野猫一样放声求爱”将这样卑俗的素材,放在优雅的和歌、连歌中,是很少见的。越智越人的“极其羡慕正当要下决心时听到了闹猫”也是根据藤原定家的和歌创作出来的。小西来山的俳句更是别致,“公猫母猫都长胡子却在谈恋爱”。

(二)强风

“春一番”(haruitiban)指的是立春与春分之间第一次刮的强偏南风。风速在每秒8米以上。它原来是在石川县能登地区,三重县志摩地区以西的渔民之间使用的词,后来成为气象用语。据说这个词来源于一段悲惨的海难事故。

地区不同,春天的强风的名称也不相同,如“春疾風”(haruhayate)、“春荒”(haruare)、“春嵐”(haruarasi)。中村草田男的俳句“春风正如少女声,千吹万吹任不停”,石田波郷的俳句“闻得春风起,尸魂随之去”出现以后,其中的季语才受到重视,并开始普及。

在现代汉语中,春风有三种解释,一是春天的风;二是书面语,表示恩惠;三是比喻和悦的神色。“春风得意”,唐代孟郊的《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使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艳阳得意的样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其中的春风,是为万物带来生机的春风。“春风化雨”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三)秋千

“秋千”(buranko),在古汉语中写作鞦韆,是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在木架活铁架上系两根长绳或锁链,下面拴一块横木板。人坐或站在木板上,随木板前后摆动。

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和名抄》和《色叶字类抄》中有“鞦韆”词条。据说秋千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在唐朝寒食节皇宫有宫女荡秋千的习俗。唐玄宗认为荡秋千可以体会到羽化登仙(人长翼,成为仙人,并且登上天)的感觉,赐名“半仙戏”。

秋千总是出现在咏春的中国诗文中。苏东坡的七绝《春夜》中有“秋千院落夜沉沉”的诗句。《蝶恋花》词中还写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苏轼的一诗一词来看,荡秋千之佳人的印象,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胸中。酒宴也好,游玩也好,宜早不宜迟。至今荡秋千之余韵未尽。从华丽与寂寞交错的静谧中,作者发现了“值千金”之美。秋千佳人之印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于其作品中。

受其影响,作为春天的景物被日本固定下来。深夜,年轻女子或中年男子,在公园中独自荡秋千,作为孤寂的象征,经常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出现,例如,比较有名的是黑泽明导演的《生きる》(ikiru)的镜头。

二、表示仲春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女儿节、莺、惊蛰、油菜花等仲春的季节词。

(一)女儿节

三月三日上巳节,有女孩的家庭,设偶人坛装饰玩偶,祝贺女孩的幸福和成长。女儿也称为桃花节,除了季节的理由之外,人们相信桃子能驱除邪气制服百鬼。

在农家,三月是农活即将开始的季节,进行斋戒或祓禊,自古就有将污浊移到偶人身上(替身)顺河流走的习俗。现在有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风俗,在三日傍晚,将偶人与供品一起放入河中任其漂走。这个偶人就是“雛人形”(hinaningyou)(三月三偶人)的起源。

关东与关西偶人的装饰法不同,最上边摆的是装饰模拟天皇、皇后装束的一对偶人,两侧是纸罩烛灯,中间摆放一对酒壶,在关东,左侧是男偶人,右侧是女偶人,在关西正好相反。装饰的时间并没有特殊的规定,一般摆放十天左右,3月4日收起。如果收拾晚了,传说将来女孩会晚出嫁。

(二)莺

日本人喜欢莺的叫声。自古以来,在诗歌与绘画中会经常同时出现,喻意“相得益彰”。莺的初鸣日,是报告春天来临的信息。现在比较早的是2月20日,在北海道大概4月30日前后,此时正好是梅花盛开时节。在《拾遗和歌集》中有一首和歌,歌意为:“因为是天皇的命令实在是抱歉,仅此献上红梅树,但是如果黄莺回来问道,我的家哪里去了?我真不知应该如何回答。”由于清凉殿的梅树枯萎了,当时村上天皇命令把纪贯之女儿纪内侍家院内的红梅树挖走,此时,纪内侍献给天皇這首和歌,结果天皇感其诚没有挖走。

(三)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阴历3月6日前后。《礼记》七十二候中说“蛰虫咸动,启户,始出”,蛰虫是指隐藏于地面之下的各种虫子之意,蚂蚁、蚯蚓、蛇、蜥蜴、蛙类等从漫长的冬眠苏醒,从洞穴中爬到地面上来,表示春之胎动。这个季节打的雷称为春雷,因为具有让蛰虫苏醒的作用。

在汉语中,惊蛰原来写作“启蛰”,因为“启”是汉景帝的名讳,为了避讳,而写成“惊蛰”。到了唐朝,名讳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曾经一时使用“启蛰”,但是由于人们用惯了“惊蛰”,所以一直沿用。二十四节气传到日本是在使用“启蛰”的时代,所以日本一直使用“啓蟄”,在二十四节气中,中日只有一个名称不同,既是中国使用“惊蛰”,日本使用“啓蟄”。

汉语中的“蛰居”,表示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在日语中也有“蟄居”一词,但是意义与汉语不同,它有三个意思,其一是蛰伏;其二是蛰居;其三是江户时代的对武士的一种刑罚,禁闭之意。不可望文生义。

(四)油菜花

油菜,花黄色,种子可以榨油。在日语中,油菜花(nanohana)是春天的季语。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是春天田园风景的代表之一。江户时代(1603~1868年)以后,当人们了解到菜籽油是优质的食用油、润滑油、灯油时,作为重要的现金收入来源,其栽培迅速推广,以后便能欣赏到油菜花盛开的美丽风景。

与谢芜村的俳句“暮春三月菜花黄,东边月初西残阳”是很有名的。据说与谢芜村的俳句来源于陶渊明的诗“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以及丹后的歌谣。

《大和本草》中形容油菜花是“满地如金”,《农业全书》赞扬油菜花是“如铺黄绢”。

三、表示晚春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蝴蝶、蛙、樱花等晚春的季节词。

(一)蝴蝶

蝴蝶,简称蝶,是一种颜色美丽的昆虫,吸食花蜜,种类很多。蝴蝶是日本人最喜爱的昆虫之一。据说日本有260多种蝴蝶,但是《万叶集》中没有一首吟咏蝴蝶的和歌,蝴蝶最早出现是在《怀风藻》中,纪古麻吕的“柳絮未飞蝶先舞 梅芳犹迟花早临”。日本人喜欢中国诗文,也就开始喜欢其中的蝴蝶,“庄周梦蝶”,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他写的是何等轻灵缥缈。蝴蝶的别名“梦见鸟”,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二人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祝英台的父亲逼其另嫁不从,二人结婚不成,梁祝化蝶双舞。根据这个故事而产生的交响乐是中国第一部交响乐,在音乐史上也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枕草子》的第四十段将蝶列为有风趣的昆虫之一。据《日本书纪》中有如下的记载,供奉蝴蝶,就会得到长寿和富贵,因此当时人们狂热地信仰。

(二)蛙

蛙是两栖动物,种类很多。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生产有益。

在日语中,蛙有“kaeru”、“kawazu”两种称呼,“kaeru”是常用词,“kawazu”用于和歌、俳句。自古吟咏蛙的和歌很多。

“蛙”在日本自古就被视为春天的景物。《万叶集》收录了20首吟咏“蛙”(kawazu)的和歌。松尾芭蕉的吟咏蛙的俳句“古池,青蛙飞入,水声”,几乎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会如此有名呢?传统的美学意识是以蛙声为对象的,而这个俳句的句眼是水声。作者没有沿袭陈规咏蛙鸣,而是从水声中发现了玄妙,暮春之情趣溢于言外。日本人是以水稻栽培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对蛙尤为感到亲切。在日本,以蛙为主人公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因此,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認为蟾蜍是大地之主宰之神的使者,用于祈雨仪式。

蛙鸣是爱的呼唤,把自己的种别和性别通知对方,最终目的是为了繁殖。

根据《大和本草》的记载,蛙如其名“kaeru”,即使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其本性一定回到原来的地方,其名字来源于此。在日语中“蛙”的发音有“归”之意,所以有将蛙形吉祥物放入钱包的习惯。

自古以来,蛙在人类文化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中国古代认为月亮是三条腿的白玉蟾蜍,因为月亮表面和蟾蜍皮肤一样凹凸不平。中国神话认为三条腿的金蟾是财神的坐骑,象征财富。

(三)樱花

樱花古来被称为花王,是日本的国花。在古代“花”指的就是樱花。本居宣长吟咏樱花的和歌“如果问什么是宝岛的大和心?那就是旭日中飘香的山樱花”,受到赞赏,因此产生了樱花就是日本精神的象征。

在日本代表春天的花是樱花和梅花。但是,用于俳句岁时记的“花”是指“樱花”。例如,松尾芭蕉的“樱花如云,钟声来自上野还是浅草?”。

日本人早就认识了樱花树的实用价值。从福井县的鸟滨遗迹出土的5000年多年的绳文(公元前4世纪)前期的弓上,可以看到用樱花树皮缠在弓上,用于加固。用樱花树皮装饰的茶盒、小盒,以及用樱花树皮缝制的器物的连接处,至今仍在使用。其木质细腻,便于加工,用于制作家具和造船,《大和本草》中记载“中华以梓刻书,日本用樱,材坚良材也”,用于木版印刷。

四、结语

本文从初春、仲春、晚春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日语中表示春季的季节词。结果表明:日语中这些表示春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密切相关。这些季节词在日本独特的风土中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正确理解这些季节词,有助于理解更好地理解日语、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

除此之外日语中还有很多表示春季的季节词,如“花冷え”(hanabie)、“苗代”(nawasiro)、“初午”(hatuuma)、“若駒”(wakagoma)、“土筆”(tukusi),希望日语专业的学生以及日语爱好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学习季节词。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和歌俳句秋千
趣说俳句
毛南和歌
“荡秋千”的由来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山县和歌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新派俳句的倾向
On e at a Time
关于松尾芭蕉俳句汉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