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散文对中国近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2017-05-19 18:58吴静
牡丹 2017年6期
关键词:桐城派游记变革

吴静

作为晚清外交家,黎庶昌在外交思想上有着新的变革理念;作为桐城派作家,其散文也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晚清的时代背景为黎庶昌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提供了更多内容,在他的散文里,人们能够发现很多不同于别的散文家的散文书写情况。清代涌现出了很多散文作家,黎庶昌是其中最具代表力的人物之一,对中国近代散文创作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黎庶昌是曾国藩的弟子,也是桐城派的重要成员。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的经历让黎庶昌本身就比较推崇儒道文化,加上曾经留学日本,在海外购得大量佛教典籍,都表明了他身上的文人气息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儒道文化影响的文人,却渐渐远离古文,走向了散文的创作道路。外交家的身份,为黎庶昌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历和经验,他的思想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西洋杂志》《使西日记》等就可以看出,那时候的黎庶昌已经具有了浓烈的近代思想。

一、黎庶昌的散文创作发展史

(一)论说类散文

《拙尊园丛稿》是一篇论说文。文章的开头,也就是序的部分,有句话称赞黎庶昌行文铿锵有力,这是薛福成回忆了自己与黎庶昌、曾国藩的交往过程写出的序,那句话是当时曾国藩夸奖黎庶昌的。这篇论说文条理非常清晰,层次清楚,对于论证的观点,引经据典,具有很强的辩论性。还有在《上穆宗皇帝书》中,黎庶昌对于政府存在的滥用私情现象勇于提出批评;在《敬陈管见摺》中,他谈到了国家需要改革的项目和如何进行的措施。黎庶昌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曾游历欧洲,又去了日本,眼界已是十分开阔。在多年的游历过程中,他见证了欧洲和日本不同于中国的经济、政治等相关政策,并向皇帝谏言向西方学习,实行变革。

黎庶昌在他的论说文这类散文中,个人的民族思想表达是非常强烈的,比如对于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黎庶昌是持大加赞赏态度的。另外,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很是赞同,也表现了黎庶昌对于中国的国家政策还停留在封闭年代深感惋惜,表现了他与时俱进的思想。

(二)传记类散文

黎庶昌的这类散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有达官贵人,下有黎民百姓,每个人身上的形象特点都被他深入地刻画出来。他曾为其母亲和小妾写过一篇传记,里面全部都是非常亲切的用词,回忆了当时他与老母、妾室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在写到自己将出使塞外时,赵孺人和自己依依不舍的画面描写得情深意切,也感叹了生命的变幻莫测。黎庶昌在这类散文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这是非常难得的。

(三)游记散文

黎庶昌的游记散文给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充满异国情调的欧洲游历史,当然对于中国名园的描写,黎庶昌也从极美的角度描写出中国园林的艺术之美,在《拙尊园丛稿》中,他通过园林一年四季的变换之景来描写园林的美观,富有诗意。

在他的游记散文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有《西洋杂志》。整本书描写的都是欧洲的风土人情,对于一个从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家走出去的黎庶昌来说,这些不同于中国的物质文明大大地吸引了他,对于西方当时兴起的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黎庶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中国也能学习这些技术,从这一点来看,黎庶昌的这篇游记散文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总体来说,黎庶昌的散文形式多变,内容丰富,所采用的描写手法也各有不一,既有忧民忧国的思想,又有丰富浪漫的个人情感,加上出众的文笔,当时也可以算是桐城派的散文代表。

二、黎庶昌散文对中国近代散文的影响

(一)是中国近代散文的先声

黎庶昌的散文创作能够小有成就,原因很多,在落后的晚清,在浑浑噩噩的时代氛围中,黎庶昌能够运用古文,吸收他国的变革思想,用古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看法,堪比近代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并受到了当代很多学者的推崇,有学者认为黎庶昌的散文在当时是一股清流,也有学者认为,黎庶昌的散文,尤其是游记类散文描写得十分优美,已经具有了现代气息的审美。

(二)内容上有了革新

黎庶昌虽然是以四书五经进入官场的,对于传统文学十分热爱,但是在他的散文里,依然能够指出当时清朝所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提出的比较委婉、谨慎,可见当时的思想限制有多么严重。在他的散文里,他没有大声斥责清朝的腐败统治,只是在文中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传达出自己正直、恪守本分、有见地的思想感情,这些传达大部分都是极其隐晦。文中大量描写的还是一直跟和珅作对的小官,许多桐城派作家,思想还停留在大清国地大物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封建思想里,丝毫没有察觉到世界的进步、中国的落后,但是黎庶昌看见了,他预见了大清国如果不加以变革的后果,他将自己对中国接下来应该做的事写进了书里。

(三)为中国近代散文提供了新的因素

从黎庶昌开始,中国的散文式创作,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桀骜难懂的古文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在写法上,黎庶昌带领大家冲破了以往桐城派的写作风格,将游记的内容从祖国的山川河流扩大到世界各地,打破了以往小格局、小格调的游记形式,文章体裁也更加开放。而这些变更都是从以往最顽固的桐城派开始的,这为其他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敢于抒发自己豪情的先例,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散文文体的变革。而黎庶昌的散文恰恰就处于变革的准备时期,贴近西方社会层面的散文倾向,让后世的近代散文得以继承,成为后来游记散文的先导。

所以,黎庶昌的散文,不管从语言、内容、思想还是文学表现手法,都为中国近代散文开了一个先河,为近代散文创作提供新的因素,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D20142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桐城派游记变革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周作人“桐城派”批评之梳理与反思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