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八路军抗战故事

2017-05-19 03:48马晓荣
中国军转民 2017年4期
关键词:鬼子八路军日军

■ 马晓荣

纪念建军90 周年故事会

激动人心的八路军抗战故事

■ 马晓荣

编者按:讲好军工故事是本刊的特色和使命。刚刚送别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又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人民军工既是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供应保障者,二者又有着相互依存的军民鱼水情谊。为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本刊编辑部立足军工角度回顾往昔峥嵘岁月,特约作者摘取历史的浪花,讲述人民解放军与人民军工的故事。相信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怦然心动,总有一种心情让你热血沸腾……

故事之一:

八路军守卫兵工厂:战士肠子流出与鬼子同归于尽

怀里的书被鲜血染红。1941年秋,扫荡太行根据地的日本鬼子进驻关家垴,准备取道归巢。八路军得到情报后,乘着夜色摸到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将敌包围,不料被鬼子发现,战斗由此打响。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二营当卫生员的郝维烈始终坚守在救护伤员的岗位上。

战斗的第二天,敌机狂轰滥炸。郝维烈所在的救护所离重机枪火力点只有十几米,突然一颗炸弹在救护所和重机枪火力点之间爆炸,重机枪手当场牺牲,郝维烈被炸出十几米远,晕了过去。地里的谷茬子穿透了他的衣服,刺破了他的皮肉,他揣在怀里的《论持久战》《共产党宣言》被鲜血染红。郝维烈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书呢?我的书呢?”看到两本书后,他又投入激烈的战斗。

拼死抵抗8天8夜。1941年11月,5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气势汹汹地向太行根据地黄崖洞袭来,企图摧毁我军兵工厂,截断我军武器弹药的供给来源。

为粉碎敌人的企图,我军拼死抵抗,战斗尤为惨烈。郝维烈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南口,是进入兵工厂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峡窄谷深,蜿蜒千米,两侧高峰对峙,一边是绝壁,一边是瀑布,仰视‘一线天’,俗称‘瓮圪廊’。我军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占据着有利地形,打退敌人10多次冲击,打死打伤100多个鬼子。气急败坏的敌人,动用了山炮、燃烧弹和掷弹筒。突然,1发炮弹击中了我7连阵地,连长当场牺牲。还有个战士腹部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他坚持用一只手捂住流出来的肠子,另一只手持枪射击,最后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郝维烈动情地说,这次战斗我军拼死抵抗8天8夜,以1个团的兵力歼敌1000多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奇迹。

故事之二:

八路军18岁迫击炮手800米外击毙日军中将

1939年11月7日,日军“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在黄土岭战斗中被八路军迫击炮弹击中毙命。日本的《朝日新闻》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谁也不会想到,发射这发迫击炮弹的是一名年仅18岁的八路军迫击炮手,他叫李二喜。

1939年11月3日,八路军部队在河北涞源县雁宿崖围歼了日军500余人。刚刚升任中将仅1个月的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兼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于次日率其旅团主力向晋察冀1分区腹地扑来,欲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报复。阿部规秀在日军中被认为是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抓住日军急于报复的心理,集中兵力于黄土岭一带围歼日军。11月7日下午3时,日军部队进入黄土岭峡谷。八路军迅速将敌人压缩在上庄子附近两公里长、百余米深的山谷里。

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负责迎头阻击的1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位于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个名叫教场的小村庄附近,有一座独立小院,不断有腰挎战刀的日军军官进进出出;距离小院100米远的小山包上,有一群穿黄呢大衣、挎战刀的日军军官,正举着望远镜观察。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小山包是敌人的观察所。他急令分区炮兵连连长杨九秤率部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展开,隐蔽构筑阵地。

炮兵连进入阵地后,杨九秤带着迫击炮手李二喜到指挥所领受任务,陈正湘指着望远镜里观察到的那两处目标问迫击炮能否打到,杨九秤目测距离后胸有成竹地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李二喜迅速赶到炮位,以最快速度测距定向,调整炮位。陈正湘一声令下,李二喜手起弹出——“哐、哐”,两发炮弹不偏不倚,像长了眼睛一样在院内开了花。紧接着,他又娴熟地扭转炮口,对着小山包上的日军军官打出了剩余的两发炮弹。硝烟散去后,只见独立小院的敌人跑进跑出,异常慌乱。小山包上的敌人拖着死尸和伤员仓皇撤离。

指挥所遭受炮击,日军恐慌异常,他们纠集力量拼命向黄土岭突围,遭我军各部迎头痛击。当时,我军并不知道炸死何人,几天之后,从敌人的广播和报纸上获悉,被击毙在黄土岭的日军最高指挥官——阿部规秀中将中炮身亡。

李二喜当时还不知道,他已经在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毙命在自己迫击炮弹下的阿部规秀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当年他击毙阿部规秀的那门迫击炮,如今成了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中。

故事之三:

太行山上八路军用10多种战法打得日军团团转

80多年前,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民族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伫马太行。

一场恶战,打出八路军的军威

武乡县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这个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纪念馆里,一张一人多高的老照片堪称经典。照片中,一身粗布军服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背靠战壕,右脚蹬住壕沟前的土壁,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的日军阵地。彭德怀铁塔般的身姿,专注的神情,被随军摄影师徐肖冰永远定格。这一天,是1940年10月30日,这里,距离关家垴战场不足500米!

“关家垴一战,打出了八路军的血性和军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部主任李东光讲起这场战斗,依然感到震撼。当时,日军500余人的冈崎大队窜进八路军在武乡的黄崖洞兵工厂一带,逼近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大怒,下令歼敌。战斗打响后,敌军慌忙撤退到关家垴高地。这块高地三面断崖,易守难攻。总攻发起前,彭德怀亲自向决死队动员:“同志们,你们要向谁决死呀?”战士们响亮回答:“日本鬼子!”

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们不断冲锋,倒下;再冲锋,再倒下。这一仗,打了两天两夜。最终,日军伤亡大半,仓皇而逃,而我军也付出伤亡2000人的代价。

关家垴战斗,是声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的精彩一页。为了继续探寻这场大战,记者在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中,瞻仰砖壁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的指令,正是从这里发出。

砖壁村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八路军总部建在村内一座祠堂内。彭德怀亲手栽下的老榆树依然枝叶茂盛,电台、参谋处、医疗室等都保留了原来模样。讲解员肖建廷指着当年的作战地图告诉记者,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5000里战线上战斗1824次,毙伤和俘虏日军、伪军4.6万余人,摧毁车站37个、公路1500公里,打破了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事实上,在百团大战前,八路军还在大同市灵丘县完成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在这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第一个大胜仗中,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余人。“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戳穿了他们自认为‘不可战胜’的神话。”

10多种战法,打得鬼子团团转

武乡县王家峪村,是八路军的另一处总部所在地,这里是4座相连的四合小院。王家峪总部纪念馆馆长助理魏菊仙,已解说了30年,她从另一个视角解读着八路军抗战,“他们打鬼子,办法多着哩。”

笔者看到,小院依山而建,靠山一侧房屋为窑洞结构。在窑洞墙角处,魏菊仙推开一个柜子,后面露出洞口。“里头不仅能储藏粮食、武器,还能当地道呢。”武乡地处太行山西麓,沟连沟,洞连洞,一条隧道有多处出口,既能藏身,又能战斗,鬼子来了,往往能将全村百姓都藏进去。

据讲述,1937年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游击战占据主要地位。窑洞战,就是当时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创造发明的一种游击战形式。此外,还有麻雀战、联防战、捕捉战、伏击战等10多种战法。

在当年敌我实力悬殊,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八路军充分调动资源,打得鬼子团团转。魏菊仙介绍,为了节约子弹,八路军白天不出动,晚上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伏击鬼子。“他们和老百姓一起挖坑,等鬼子掉到陷阱里,再用菜刀、棍子、斧头打,打死了鬼子,咱就有武器了。”魏菊仙记得,曾有老兵回到总部参观,亲口对她讲:有一次交战,自己只剩两颗手榴弹,他把玉米杆插满身,让鬼子远远地看过来,误以为他身上都是弹药,不敢轻举妄动。

八路军英勇而智慧,他们还善于发动群众,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辽阔的华北敌后战场。李东光说,在大家熟知的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115师瞅住日军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采取“麻雀满天飞”的办法,组建游击区、组织游击队和各类抗日团体,使我军主力迅速从2000余人扩大到7600多人。

一棵“红星杨”,太行精神耀千秋

不久前,一场名为“八路军总部在太行”的展览,将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在全国多地巡展。李东光是这次展出的策划人,他的团队将运用图片、景观,雕塑、绘画等方式,讲述从八路军创建到抗战结束的历史。他说,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把历史讲出来,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八路精神一代一代传承。

其实,这样的传承,早已融入到百姓生活。在武乡县,笔者看到,“红星杨”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这里的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很多都是以它命名。这个红色品牌源自于朱德在王家峪栽下的一棵白杨树。

魏菊仙掰开这棵树的一段树枝,树枝的断面竟呈现红色的五角星模样!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朱德离开太行山时,把一颗红星埋在树根,以后就长在了树枝中。这棵“红星杨”,把它所承载的精神,深扎在武乡百姓心中。正如王家峪总部的宣传语中写道:领袖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人民的军队在这里壮大,民族的脊梁从这里挺起,时代的精神在这里升华。

不止在武乡。在那场改变世界的战争中,从宝塔山麓到黄海之滨,从长城内外到陇海沿线,英勇无畏的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浴血鏖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年中,他们共与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军125万多人。“从武乡发源的八路精神,以及由它延伸出的太行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讲解员李东光说。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惠阳集团公司)

猜你喜欢
鬼子八路军日军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艰难的行走(随笔)
亡羊补牢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