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佳 徐颋 黄融 董聪聪 李育才 周琪
(浙江绿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城市河道中红虫现象、成因与处置
秦丽佳 徐颋 黄融 董聪聪 李育才 周琪
(浙江绿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本文着重阐述城市河道中红虫现象,浮游动物的成因,提出浮游动物引起水质突变的应急处置方法。
红虫;浮游动物;城市河道;水质突变;成因
水质突变是指在河道管理中非正常条件下突然发生的问题水质现象。水质突变现象有污花、油花、蓝藻爆发等,针对水质突变现象都有一定研究,本文主要阐述城市河道中的红虫现象。
红虫现象是,河道水面出现成片或局部红色,近观为大量聚集的红虫,不同环境下,这些红虫类型不同,常见的有枝角类(水蚤或红虫)、水蚯蚓(红线虫)、摇蚊幼虫等。红虫现象是常见自然问题,对水体本身不具有破坏性,聚集的带颜色的浮游动物备受关注,主要会对人们的感官造成不适。
浮游动物具体包括了三种,枝角类(水蚤或红虫)、红线虫(水蚯蚓)、摇蚊幼虫,成因分析:水蚤是常见的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是最重要的水生生物,红线虫生长在淤泥中。三者出现均是在水温适度时,高温天气反而难以生存;水体中溶解氧不足,红线虫、水蚤会成片聚集在氧含量高的近水面;导致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因素一是高温,二是水中或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高,耗氧量大;到了繁殖季节,摇蚊幼虫形成水面聚集。浮游动物是养殖业最好的饵料,但水体中缺乏鱼群,为浮游动物创造了安全条件。
摇蚊与水蚤是水体中常见的浮游动物,彻底杀灭其本身没有意义,反而是破坏,应该是控制聚集条件。红线虫是在基质含量较高的浅水淤泥区,因此控制营养流入、清理淤泥对控制红线虫是有意义的。控制好溶解氧,保持水面流动,对抑制摇蚊幼虫与水蚤的聚集是有效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是恢复鱼群适宜的生态系统。
3.1 浮游动物应急处置方法选择
浮游动物在条件适宜时,会大规模聚集,所对应的处置方法有:
(1)引水冲污法。流水可以冲走浮游动物,适用于大规模的浮游动物聚集。
(2)截污治污法。控制水体污染物,可以从源头控制浮游动物。
(3)底泥疏浚法。反复出现红线虫的区域可进行底泥疏浚。
(4)机械分离法。规模的浮游动物聚集,用机械分离法作预处理。
(5)捕捞分离法。小规模的浮游动物,根据浮游动物类型及大小,选择对应的筛网进行人工捕捞。
(6)投加氧化剂。少量氧化剂用于驱散浮游动物聚集,不可过量,防止杀死后仍在原位聚集,造成水体生态破坏。
在时间为150 s及γ=30噪声水平下,对机器人传感器网络节点位置信息进行了测量,如图2所示.通过显示与原始节点之间的实际位置、估计位置,对MDS结合KL定位方法进行了定性评价.由于噪声的影响,估计的位置与节点的实际坐标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误差.采用MDS和KL联合定位方法,误差的波动远小于传统的MDS定位方法.
(7)河道曝气法。河道曝气通常是开启的,不做应急处置考虑。
(8)生物操纵法。构建鱼群的生态系统,减少浮游动物聚集。适当投放鱼类,可控制浮游动物。
(9)日照法。割掉植被,将虫在阳光下曝晒,让其自行离开或死亡后进行捕捞。
针对浮游动物可选择的应急处置方法有:引水冲污法、底泥疏浚法、机械分离法、捕捞分离法、投加氧化剂、生物操纵法、日照法。
3.2 浮游动物应急处置方法执行等级划分
浮游动物应急处置方法执行等级划分见表3-1。
表3-1 浮游动物应急处置方法执行等级划分表
3.3 浮游动物应急处置具体实施
在应急处置时,应当注意不同类型浮游动物的特征。
(1)发现浮游动物聚集,首先判断是什么物种,通常有三种:水蚤、红线虫、摇蚊幼虫;红线虫出现在浅水居多,摇蚊幼虫可能出现在各个地方。
(2)水蚤体积最小,1-3mm;红线虫体积最大,30-100mm;摇蚊幼虫体积居中,2-30mm。尺寸决定捕捞网孔孔径。通常优先采用人工捕捞分离。
(3)若是超大面积的规模,采用机械设备清理,投加药剂驱赶。
(4)对于红线虫,可在近岸边割掉一些水草,让光直射进来,驱赶红线虫。
(5)清理完红线虫,可对该区域的淤泥进行改善清理。
(6)将聚集区域进行围捕,投放鱼群也是一种方式。
(7)清理完的浮游动物可送至养鱼区域投放。
目前,红虫的一些处置方法对河道本身也是一种破坏。红虫现象是在水温合适、水中溶解氧不足时,浮游动物会成片聚集在含氧量高的近水面。红虫现象是自然现象,不会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会引起公众感官不适。加强公众科普教育,了解红虫现象的成因,避免公众恐慌。恢复鱼类生态系统,完善河道生态系统,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处置”,促进水质突变应急处置成熟,形成明确的城市河道治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