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向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91-01
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是一个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两条基本途径。而适当有效的课外阅读,则是青少年涉猎各种知识的“肥沃土壤”和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银行”。
而如今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当下中国中小学里功利性的阅读思想正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不可挡,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破坏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一、操练式的阅读教学,破坏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去复制、去接受,而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
而我们一线语文教学的现实是,整节课教师自始至终只注重理性的分析和讲解。唯恐教材挖掘不深,知识点有遗漏,重难点不突出。竭尽所能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跟出题者斗智斗勇,将一篇篇有血有肉、内涵丰富的佳作分解成支离破碎的知识拼盘。直到这时,我们呕心沥血、精疲力竭的亲爱的老师们才会长舒一口气,算是不辱此节课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但是实事求是的教学效果,却只存在于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和不容更改的所谓的标準答案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容器”地位,独立思考无从谈起,体验独特的情感历程、感悟丰富的人文精神更是痴人说梦。这样的阅读教学,完全破坏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败坏了学生积极阅读的胃口。
二、功利性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尽管我明白此次习作必须了解中国近代史,这对于我所接手的课外阅读量相对欠缺的“农民工子弟班”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尽管习作前,我指导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恶补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力所能及查阅自己能找到的一切资料,全力以赴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
可等习作完成后,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的学生根本搞不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跟抗美援朝的区别。黄继光是堵日本人的枪口牺牲的,刘胡兰也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好像中国人心目中所有的英雄都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至于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庚子赔款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学生的笔下完全被肆意改写了,纯粹乱成了一锅粥。对于中国的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更是东拉西扯、张冠李戴,让人啼笑皆非,欲哭无泪。
我为学生贫瘠的思想和荒芜的心灵感到深深的悲哀,同时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我的“农民工子弟班”仅仅只是一个个案吗?
我曾私底下要求一个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写出五本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名,其中80%的学生所写的书名中有形形色色的作文选,40%的学生所写书名除了作文选还是作文选。当我询问学生为什么不阅读除作文书以外的其他课外书籍时,30%的学生认为与其花时间看课外书,还不如读作文选实用。熟记一些典型的作文结构和佳句好段,考试时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套写,甚至玩文字搬家的游戏,就有机会获得高分直接进重点学校的尖子班。即使进不了尖子班,这样的作文至少也不会有得到最低分的风险,何况老师也一直鼓励他们这样做。
还有60%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一个“多”字了得,整天疲于应付那些铺天盖地的作业,根本抽不出时间读书。再说了,博览群书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短期内达不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干嘛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呢?
还有学生普遍反映,大部分家长也不支持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认为与其花时间和精力看闲书,还不如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好在即将面临的小考中增加几分胜算。即使有家长愿意掏钱为孩子选择课外书籍,也是热衷于挑选那些每篇文章后面附有阅读训练的教辅读物。
只有10%的学生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坚持进行纯粹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只是这10%的学生是不是更像万绿丛中一抹红,能否带给广袤的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意呢?我们的学生不能承受阅读之重,而我们的社会也不能承受阅读之轻。
毋庸置疑,我们的学生正在成长为一个个考试机器,功利性的阅读思想已根深蒂固地影响和左右着他们现在乃至将来学习语文的状态和兴趣。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感悟生活、加宽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这是中国孩子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对于生活来说,无疑于是生活中的阳光;书籍对于智慧来说,无疑于是智慧的翅膀。”请远离急功近利式的阅读教学,给孩子沐浴阳光的自由和权利,让我们的孩子插上智慧的翅膀,在阳光灿烂的花季,展翅翱翔,飞得更高更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