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远 张在磊
“三个坚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田宗远 张在磊
自南迁以来,遵义医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形成了“弘扬长征精神,注重实践教育,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培育更多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强化文化育人功能,逐步形成了开放化、系统化和常态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精气神,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修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
“身修”方能“德立”。立德树人,立德就是为全社会立德,首先要立师德,就是要坚持教师先受教育,保持高尚的道德观念;树人是为全社会树人,首先是树人师,教师是学生德之源、高校德之本,要坚持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之所以被称作是“经师”“人师”,是因为教师的学识与涵养离不开于公于私、于国于民的道德品行。教师不但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视“传道”为己任,始终牢记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课堂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同等重要,要善于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努力探索科学知识向理想信念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把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用好主课堂,开发第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要全面掌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倘若只会生搬硬套和空洞的理论讲解,大学生难免会“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什么时候大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坐前排”,课堂教学才算是基本过关。抓好思政课,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是关键。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语言的渗透力,善于把教材语言、学术话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易接受的课堂语言,以真理的力量打动人,以科学的力量征服人,以丰富的内涵吸引人,讲好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发现育人资源,开发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贵州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红军的一天”“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使大学生接受爱国教育;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医学生义诊等活动,增强大学生感恩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把握“互联网+”的创业机遇,发挥大学生“创客”的引领作用,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和完善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育人系统。“两个课堂”的教育缺一不可,教师能够有效地衔接好,所培养的大学生才是全面的、立体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教育者要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围绕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围绕学生,就是要从大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喜好特点,以增强理想信念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重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融合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培养方案。
关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关照学生,就是要关照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情感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高校,教育者尤其要注重贫困学生资助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到资助。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要让学生的学习更进步、情感更真挚、生活更幸福,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服务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服务学生,首先要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对照服务标准细化工作方案。作为一所医学院校,要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坚持管理服务与教书育人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
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才能入脑入心、触及灵魂。教育者在人的思想上做工作,要有文化担当,自觉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责任。
厚植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源自我们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史和厚重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重修养,蕴含着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民惟邦国之本”“民贵君轻”体现了治理国家的民本思想,“修齐治平”“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体现了君子的个人修养与爱国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和道德内涵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成人、立志、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懂得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后继有人、与时俱进,也只有传承我们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相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根源。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学生才会有“书卷气”,才会正确认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文化内涵,自觉抵御庸俗媚俗的文化现象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坚守文化自信。
弘扬长征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长征文化遗产是贵州省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长征精神作为长征实践的文化精神创造物,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教育者要引导全校师生始终牢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融入”和“渗透”上下功夫,坚持用长征精神立心铸魂、成风化人,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创建长征文化的社团组织,吸引大学生参与长征文化的研究。领悟长征精神,树立“长征文化、现代表述”的传播思路,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借助新媒体开展红歌赏析、革命微电影拍摄等活动,运用好、发挥好长征文化的心灵熏陶和思想启迪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特别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勇气,以红军长征精神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图强。
思想政治工作者任重道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着眼于建设“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的大局,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此必须身体力行、不容懈怠。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
责任编辑:谢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