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国伟
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执行河长罗询:家家都建化粪池 不让污水入河段
◎本刊记者 刘国伟
2017年4月24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贵州境内赤水河流域入境段清水铺采集水样。
4月24日上午,“寻找中国好水”调研团一行乘车从贵阳出发赶往毕节,前往此行第一站毕节市。该市是全国最早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
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河水断面是赤水河从云南进入贵州之后的起始断面。记者发现,这里水位较浅,水质清澈,流速不是很快。桥头屹立着一块高大的黑色方碑,上面刻着2011年10月通过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凝重的色调宣示了贵州省保护赤水河生态的决心。走下桥头,左侧的办公楼是国家水文部门的观测站。清水铺镇的副镇长兼镇河段执行河长的罗询前来迎接我们,他是一个有着黑红色脸庞的当地汉子。沿着山脚下的河滩公路,我们边走边聊了起来。
罗询自我介绍说,他是清水铺镇河段的执行河长,他的上一级是七星关区的河长,下一级则是村一级的河长。他说,为了不让生活污水流入河段,必须管理好污水的排放。但村里没条件搞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所以采取分散处理的方法,即家家都建有化粪池,生活污水和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运到田间地头做肥料。下一步,市政府计划投资9000多万元,在毕节市建立一个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解决城乡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环境与生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境内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七星关区将河长制的实施范围推广到赤水河流域所有支流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区里实行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总河长,乡镇长任乡镇级河长,村一级负责人任村级河长的三级河长制,使全区大小河流和8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都纳入河长的管辖范围。同时按照“县考乡、乡考村”的考核机制实行逐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绩效考核。清水铺镇作为一级辖区,在河长制执行上有着周密的组织安排。
罗询介绍称,河长制成员包括镇长和党政办公室、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水利站、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河长办公室设在镇水利站,由站长执行日常工作。清水铺镇辖区内有3个村子(橙满园村、大坪村和兰田村)靠近赤水河,沿线有12公里的河段,罗询作为执行河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10人左右的巡逻小队巡视沿河地带的卫生,防止居民向河中倾倒垃圾和污水等。居民的生活垃圾在村中集中起来,镇里安排垃圾车运到区里的垃圾站统一处理。
《环境与生活》记者问罗询:“流域保护工作既有防也有治,防的方面您说了,治的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罗询说,如果有居民违反规定向河中乱倒垃圾,河长会通知执法人员依法依规上门教育和罚款。
记者走上山坡,目力所及满眼苍翠,但对岸的一大堆建筑垃圾,在风景中显得格外扎眼。罗询一脸无奈地说:“对岸属于邻省,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几个月了。我们发现后就向上级反映,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拍到的建筑垃圾照片发给四川那边的微信平台。问题需要层层反映,双方每年开一次联席会议的频率可能是慢了些。”
清水铺镇有16个村庄,总人口38200多人。去年全镇人均收入为7000多元,由于当地耕地严重不足,又缺少地方企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化速度很慢。
同行的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稽查处副处长孙中发对我们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如果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来概括的话,贵州这边只能走“边治理,边发展”的模式。为了保护好赤水河这样一条长江干流上原真性较好的河流,地处上游的毕节做出了很大牺牲,没有批准一家污染型企业进驻,全力为中下游包括众多的酿酒产业留下“一河好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的副镇长兼镇河段执行河长的罗询,在向“寻找中国好水”调研组介绍当地环保情况。
说起当地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罗询坦言,当地不适合种粮食作物,但山坡地上有大片的果树林,柑橘、樱桃、西瓜、桃子和李子产量可观。果园中的果树不施用化肥,因为果园中有存放人畜粪便的井,这样果园需要的有机肥就有了保障。如此种植出来的有机水果当然不愁销路,当地水果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每年来游玩的外地游客买走的。
橙满园村的招牌水果就是橙子,该村庄为自己的橙子注册了一个商标“橘满园”,之所以没有用自己的村庄名注册,是因为“橙满园”被对岸的四川果农抢注了。说到这里,罗询露出遗憾的表情。
河长制的推行和贯彻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水土保护也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毕节地处山区,清水铺一带的地形尤其崎岖,记者在问起当地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有哪些做法时,罗询称对于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一律退耕还林,不能退耕还林的地块开展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整治。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根据近3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赤水河干流七星关区境内水体水质总体为优,水质综合评价为清洁,符合二类水功能区要求。
记者采访时正值枯水季,到六七月份河水才会大涨,所以现在可以走进河滩就近观察赤水河,看随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采集水样。下午,在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好奇的注视下,一卷蓝色的“寻找中国好水”的横幅在赤水河边徐徐展开。明代的戍边士兵曾在这里眺望故乡,长征的红军曾在这里为理想鏖战,一代代毕节人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为生存而奋斗。滔滔的赤水河水赠给后人的,除了忠心可鉴的青史,还有值得期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