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煜昊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基于对南通市、苏州市、宿迁市的对比分析
吴煜昊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近年来我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郊区或城区从事非农兼业活动越来越普遍。根据兼业程度的不同,将传统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对江苏省内3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市县进行调研,研究农户兼业是否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及此现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江苏省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兼业水平越高;江苏省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兼业的选择对于其在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兼业结构的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积极导向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农户兼业;土地利用行为;区域分组对比分析
在30 a的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户之间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由于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后果也有所差异[1]。并且,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户兼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兼业农户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因而逐渐普遍化的农户兼业行为势必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后果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这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兼业化行为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变化。
农户兼业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国际现象。相关文献显示,德国、美国、奥地利、挪威和瑞士等老牌发达国家的农户兼业率都超过50%,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则超过80%。已有研究表明兼业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并将在长期内普遍存在。同时兼业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影响农业的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农户对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3-10]。国际上各发达国家的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现状给予我国在此方面可对比借鉴相关经验。
目前,中国农户之所以普遍兼业是因为其内在的几大因素促成:兼业中的农业综合收益较高;农民非农就业的人力资本积累要求不高,他们来回移动工作比较方便;农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较低,导致流转农地的价格较低;城市就业极不稳定,生活没有保障。这几大因素从不同方面制约了我国的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11]。因此综合国内外研究我国的农户兼业的确改变了新时代农业的发展面貌,尤其是在处理人地矛盾、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对社会就业结构的架构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选择江苏省内3个具有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代表性的市(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为样本点,以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分组比较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结合相关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的划分标准[12-13],农户按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分为纯农户(小于10%)、一兼农户(10%~50%)、二兼农户(50%~90%)、纯非农户(大于90%)。
2.1 数据来源
2016年7~8月在江苏省的南通市海安县、苏州市昆山市、宿迁市沭阳县分别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样本的选择依据平均分布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为使数据更加有效和可信,在调查过程中采取直接与户主直接对话的形式。共发放270份问卷,除去不具有代表性的无效问卷34份,有效样本236个。文件的设计兼顾考虑了研究的内容和农民对问题的接受度,主要包括农民的家庭基本情况、收入分布情况、农业投入情况等。
2.2 样本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根据2014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在地区总产值方面,呈现昆山市最高(约3 001.02亿元),海安县第二(约624.14亿元),沭阳县最低(约579.96亿元)的情况;而农业产值方面,呈现相反的情况,即沭阳县最高(约78.83亿元),海安县第二(约51.27亿元),昆山市最低(约27.46亿元)。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低。
2.3 农户类型比例
对样本数据进行兼业化程度分析得出:纯农户35户,一兼农户47户,二兼农户128户。农户兼业率高达85.17%,远高于全国兼业化水平,可见在江苏省域内兼业化现象非常常见(表1)。另外通过对表1观察,可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业化水平越高。
表1 不同类型农户的比例 (%)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显著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如果观测变量在某控制变量的各个水平中出现了明显波动,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是影响观测变量的主要因素;反之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没有对观测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其数据的波动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14]。选择农户的兼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选择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指标(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施肥数量、土地经营规模等)作为观测变量,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4.1 农户兼业与土地利用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3个市县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农户兼业行为的选择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表2),验证不同兼业水平对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在整个江苏省内的普遍性。
表2 样本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再对3个市县数据进行了独立分析,都得出同样的结果,可以看出市县中不存在与整体存在差别的个例(表3、表4、表5)。这说明不论在何种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域,农户兼业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 苏州(昆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4 南通(海安)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5 宿迁(沭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2 投入行为分析
根据前期资料查询和分析可知,农户的兼业类型是根据非农业收入的占比划分的,因此农业收入占比随兼业的程度加深而下降,说明农业劳作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程度逐步降低。换个角度来说,当农业已经不在一个农户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时,农户主体则会将资金等投入转向非农业的投资上。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对不同兼业水平对单位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等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因此本文对3市县的调查样本进行了土地利用行为的描述统计分析,以观察具体的土地利用行为差异(表6、表7)。
表6 土地利用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工时/667m2)
4.2.1 劳动力投入 在单位劳动力投入方面,不论是不同农户类型还是地区间的差异都较小。这个结果与其他前人研究中的结果(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相悖[14]。其原因可能是本文将雇佣劳动力计入劳动力投入当中。雇佣劳动力往往在农忙时集中投入且强度较高,工资水平也较高。发达地区和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家庭往往选择这种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提高了劳动力投入。因此,这个结果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总之,在农户家庭自身劳动力投入方面是纯农户高于一兼农户,远远高于二兼农户;但当兼业程度高的农户将劳动力投入转化为资金形态进行投入时,各类农户的投入差距便会缩小。
表7 土地利用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元/667m2)
4.2.2 资金投入 在单位资金投入方面,3个地区总体趋势一致,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非农户。这个结果是可信的,当兼业水平提高时,资本将会向非农业投资倾斜,因而农业投入缩减。从三个地区的总体对比中可以观察到昆山市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县,这是由于苏南地区经济更加发达和发达地区集约经营导致的。
4.2.3 肥料投入 在单位肥料投入方面,3市县趋势基本一致,一兼农户>纯农户>二兼农户>非农户,但差异较小。这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共同导致的。纯农户的生活来源完全依靠于农业,但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我国传统小农经济资金收益较低,因而肥料投入低于有其他非农收入可用来支持农业生产的一兼农户。一兼农户的单位肥料投入高居第一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规模小于纯农户,肥料更加集中投入。
4.2.4 土地经营规模 在土地经营规模方面,3市县趋势基本一致,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非农户。这与生活生产的中心相关,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重心在于农,则在单位土地投入多,生产能力强;而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仅仅是“离乡不离土”,在非农就业不顺利时回来从事农业,投入甚微,生产能力弱。
5.1 结 论
在江苏省的苏州市昆山市、南通市海安县、宿迁市沭阳县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组比较分析方法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三市县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原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农户兼业在江苏省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兼业水平越高。
(2)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在江苏省是普遍存在的。
(3)农户兼业的选择对于其在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性的影响。普遍上,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呈现资金投入、土地经营规模下降,劳动力变化较小,肥料投入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通过对这些投入行为的分析得出:随经济发展,出现了由精耕细作的传统农户向集约经营的现代兼业农户发展的情况。
5.2 建 议
5.2.1 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兼业结构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打破当前隔断城乡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使农民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推进二兼农户向非农户的转化。
5.2.2 控制好农业投入比例 根据不同的兼业水平和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符合特殊情况的资金、劳动力、肥料投入力度。
5.2.3 引导农地规模经营 根据不同的兼业水平,采取有差异的路径实现规模经营;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土地的集中流转;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经营规模。
5.2.4 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 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通常是以农业为重要支柱,其发展不能盲目地跟随和赶超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镇,而是应该扶持其走特色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发挥当地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农业生产潜力,集中规模化地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开发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以开放式的姿态拓宽市场,引进资金技术,以反哺其农业。
5.2.5 提高科技和管理能力 特别对于兼业化程度高的农户,采用农业科学技术,使用大机械生产,采用先进农业实验成果;提高农业管理能力,安排好耕作作息。
5.2.6 复兴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挽救随经济发展农业地位下降的趋势,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区域间的农业经济合作;在经济发达的以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为主的城镇,发展劳力资源需求量小、占地规模小和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生产,如蔬菜、花卉;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以一兼农户和纯农户为主的乡镇,发展规模较大和集中生产的大农作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将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合作、地域间农业发展的合作相融合,走农业复兴道路。
[1] 谭淑豪,曲福田,黄贤金. 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土地保护政策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110-114.
[2] 尚 欣,郭庆海. 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我国兼业农户行为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5):597-601.
[3] 董智明,王建红. 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农户兼业化[J].日本问题研究,2006,(2):31-48.
[4] 扶玉枝,朱 磊. 家庭特征对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分析—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J]. 广东商学院报,2007(8):81-83.
[5] 高 强,雷海章. 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改革[J]. 农业经济问题,1998,(8):4-8.
[6] 韦 革. 我国兼业农户形成的原因及其评价[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3):65-68.
[7] 梅建明.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的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05.
[8] 张晓明. 农户兼业行为初探[J]. 学术交流,1999,(5):50-52.
[9] 梁流涛,刘 涛. 城市郊区农户兼业问题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 农村经济,2006,(4):96-98.
[10]胡 浩,王 图. 展农户兼业化进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经济导刊,2004,(4):25-30.
[11] 黄延廷. 农户兼业化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机理分析[J]. 农村经济,2012,(01):49-51.
[12] 陈晓红.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及其因素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0):90-94.
[13]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1.
[14]梁流涛,曲福田,诸培新,等.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2008,(10):1525-1532.
(责任编辑:朱 蓓)
The Impact of Rural Households’ Concurrent Industry on Land Use—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ntong, Suzhou and Suqian
WU Yu-hao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In recent years, farmers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y engaged in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s wer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suburbs or urban area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ncurrent difference, traditional farmers are gradually divided into pure farmers, first-class multiple occupations farmer, second-class multiple occupations farmers and non-farmers.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farmer's concurrent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 use behavio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on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ee representativ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household concurrent industry was preval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concurrent industry; the farmers’ concurrent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 use behavior; The choice of the farmer household concurrent industry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apital investment, labor input, fertilizer input, land management scal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ousehold concurrent industry, the positive orientation of land use and land scale management.
rural household concurrent industry, land use behavior, regional group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F325.15
A
1006-060X(2017)04-0115-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4.032
2017-02-13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
吴煜昊(1995-),男,四川内江市人,本科生,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