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回族聚居地区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

2017-05-18 16:05侯秋凤徐锋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保护发展

侯秋凤+徐锋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 730070)

摘要:甘肃回族人口众多,聚居地区分布广泛,地区内伊斯兰传统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与独特性。在当前西部大开发与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好伊斯兰传统建筑,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经济建设、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回族聚居地区;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发展

1.甘肃回族聚居地区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410,498人,占全省人口总数9.43%。其中回族为省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258,641人。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省内共有一个回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个回族自治县(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8个回族乡(1、陇南市礼县白关堡回族乡2、陇南市徽县东关回族乡3、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4、平凉市崆峒区白庙回族乡5、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6、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7、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8、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9、平凉市崆峒区上杨回族乡10、平涼市华亭县神裕回族乡11、平凉市华亭县山寨回族乡12、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13、庆阳市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14、酒泉市瓜州县沙河回族乡15、定西县安定区香泉回族乡16、甘南州临潭县古战回族乡17、甘南州临潭县长川回族乡18、甘南州临潭县卓洛回族乡)。

在回族聚居地区,由于汉族儒家文化、阿拉伯地区和西亚伊斯兰文化的交互影响,发展出了灿烂的回族文化,回族伊斯兰建筑就是这其中的重要代表。

2.甘肃回族伊斯兰传统建筑分类与特点

回族伊斯兰建筑可分为宗教建筑与非宗教建筑(也称世俗建筑),宗教建筑包括:清真寺、拱北、教经院;非宗教建筑包括村落、集市、官邸、民居、园林等类型。

清真寺是伊斯兰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由于伊斯兰教在甘肃有着较为悠久的传播历史,所以境内清真寺数量众多。但历史长远的清真寺往往由于历经战乱和文革损毁,现存清真寺很多为文革后复建或近几十年来翻建,具有历史传统的清真寺相对较少,应加以删选和保护。

拱北是最能体现甘肃伊斯兰教及其文化的宗教建筑,甘肃境内拱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空间布局深刻地反映了甘肃传统伊斯兰宗教建筑风格。由于拱北是伊斯兰教门宦先贤的陵墓,往往年代相对久远,虽然大部分也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但后期复建时多由当地匠人采用本地传统建筑形式和材料,按照历史原貌修造,并且拱北内往往装饰有精美的砖雕与木雕,所以具有较高的保护(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

甘肃回族多采用“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模式,所以在境内容易形成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如甘肃临夏市内的八坊就是典型的由清真寺、拱北、民居、集市等组成的城市回民街区,区内城市肌理清晰,民居历史悠久,但在城市扩张的大潮中正慢慢消失,十分可惜,对它的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不仅上述建筑与聚落,其他形式的伊斯兰建筑也基本上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了甘肃回族聚居地区特有的气候、地理、资源、材料、工具、劳动方法,除在形制上满足伊斯兰教义要求外,建筑构造和材料更是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地方特色,例如临夏的砖雕、木构,平凉的拼花、彩绘等等;还有回族村落在形式上与周边地区汉族村落的异同点,都十分具有研究与保护意义。

3.甘肃回族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甘肃回族伊斯兰传统建筑不仅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建与宗教建筑风格,更承载了数百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对研究和传承甘肃回族文化与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传统建筑是回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

在回族形成的数百年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围寺而居的聚落模式,清真寺在回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至一日五次的礼拜,大到重要的穆斯林三大节日,穆斯林信徒均会不时地与清真寺接触,清真寺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宗教建筑的拱北,作为穆斯林先贤的陵墓,寄托了教民对宗教的深厚感情,所以说建筑中寄托了回族对民族、文化、生活的热爱,也是联系回族社区的重要纽带,是沟通教民之间感情的重要场所。

3.2传统建筑是启发和传承民族信心的载体

回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甘肃回族传统建筑艺术更是回族建筑的重要代表。它在使用功能上不但传承于伊斯兰建筑体系,建筑形式上更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并结合独特的地域环境发展出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大至教坊制的城市聚落格局,还是小至建筑中的装饰构件,都凝聚了回族数百年来的智慧与发展、承载了回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是这个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体现。

3.3传统建筑是甘肃回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回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回族聚居地区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独特,今天的回族伊斯兰建筑由于受社会变革及世界建筑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正经受传统与现代,已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当下中国,正在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只有在保护传统的过程中,发掘出那些积淀在建筑中的精髓,结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历史与传统支撑。

3.4传统建筑已成为甘肃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甘肃回族地区要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基础。回族聚居地区及其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风貌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民族地区的民族建筑历来对外部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甘肃回族文化与建筑特点,发展出适应当地条件的旅游资源,可促当地进经济多方面发展。

4.甘肃回族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的可行性措施

4.1应尊重回族群众对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教育群众热爱并延续自己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

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只有群众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建筑才能永久长存。保护传统建筑尤其是文物建筑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义务,更是当地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条件所限,甘肃回族聚居区往往经济较为落后,群众文化水平较低,这就要求政府、社会应当积极的引导当地群众,加强对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的认知。

4.2做好城市与乡村回族聚居区发展规划,做到统筹发展

要保护好伊斯兰传统建筑,首先要合理的将其纳入到地区整体发展规划体系,做好城市与乡村发展规劃,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传统建筑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当前城市现代化和乡镇城市化快速演变的大背景下,由于规划与保护的滞后,全国各地的传统建筑均受到严重毁坏;如何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得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保护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首要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应在地区发展过程中,把保护传统建筑作为地区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并且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长期持之以恒,才会在城市与村镇发展中逐步显示出规划的重要性。

4.3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保护伊斯兰传统建筑,不仅是保护建筑的现状、更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在伊斯兰传统建筑保护中要充分认识到他的文化特殊性,确保在保护过程中做到维护传统建筑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特征,适应宗教要求;要注重发掘各方面资料,开展历史、宗教、民族、社会、建筑、美术等多学科合作,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相互配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对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可以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全面、深入、确切地调查认知传统建筑,使得保护措施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就在2014年,在甘肃省住建厅的主持下,由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单位共同进行的“甘肃传统居民、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正式启动,相信这一工作会促进对甘肃伊斯兰传统建筑的保护。

4.4保护范围应适当、合理、重点突出

甘肃回族聚居区历史久远、分布广泛,伊斯兰传统建筑众多,保护范围可先涵盖重要的历史聚居区,应优先保护重要的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突出重点与特点,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再将范围扩大。例如临夏伊斯兰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砖雕技艺,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得社会对此项传统建筑技艺产生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临夏传统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

5.结语

甘肃的伊斯兰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融合与发展也严重干扰了其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对优秀的传统建筑产生了很大的破环。处于这样一种大的建筑文化环境之下的甘肃伊斯兰传统建筑要想做到传承与更新,除了自身的积极发展之外,有目的、有阶段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我们当下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志辉.浅析回族建筑风格[J].建筑创作 2005,08.

[2]余振贵.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漫谈[J].中国穆斯林 2002,02.

[3]马蓓.中国的伊斯兰建筑艺术-以临夏清真寺和拱北为例[J]. 发展 2010,09.

[4]路秉杰,张广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 上海三联书店2005,04.

猜你喜欢
保护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