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
【摘 要】散文素有“美文”之称,贵在“形散而神不散”,在创作过程中虽讲究一定的技法,但第一要诀是求“真”,叙事要求“真”,抒情要求“真”,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是散文创作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
【关键词】散文创作;求“真”;事贵“真”;情贵“真”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64-01
散文作为一种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创作题材十分广泛,表现手法也非常自由,侧重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素有“美文”之称。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和其他文学体裁—样,在创作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技法,第一要诀便是求“真”——叙事要求“真”,抒情也要求“真”。
散文创作的第一要务——事贵“真”。散文在创作过程中,也要像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遵循“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原则。虽然可以适度虚构,但原则上要写真事,“事贵真”对叙事散文来说尤为重要。清人袁枚有句话叫“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季羡林说写作》中也强调: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通常是写别人的事,可完全靠虚构来编故事、编人物,而散文通常是写自己的心中事,不能瞎编,一编就假,一编就走样儿。换言之,散文选材的过程就是作者对自己日常生活素材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要选取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并深深触动过自己灵魂的,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唯有这样的人与事,才能激发起作者强烈的创作热情,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写真人真事最大的好处是作者行文时可自由发挥,不需处心积虑地虚构,从而使文章规避了干瘪和枯燥,让文章独具感染力。在这方面,朱自清先生堪称楷模。《背影》中,年迈的“父亲”因事务繁忙,本说好不去火车站送“我”,但终究因不放心已成年的“我”独自出门,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到车站为“我”送别,并给“我”买了橘子。“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如实地刻画出“父亲”的背影。这样的背影不苗条,不婀娜,毫无美感,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人世间最美的背影呢?就是这样普通的生活片段,经朱自清先生的笔,演绎成了人间大爱。
初读先生的《背影》,是在初中时,当时年少轻狂,背包里装着琼瑶的《一帘幽梦》、《在水一方》……并奉为天下第一美文。及至成年,再次拜读先生的《背影》,才发觉,经典就是经典,不矫揉造作的真实生活再现,与虚拟的风花雪月,不可同日而语。
散文创作的第二要务——情贵“真”。散文易学难工,优秀的散文一定讲究情感的真实、真切、真诚,是作者真情的凝聚和心灵的坦露。
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散文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力所在。贾平凹在《关于散文》中,有“真情实感文章兴,浮艳虚假文章衰”的论断。人世间,唯有真情才最动人、最能打动人心。散文创作的过程,究其实,是作者借写人、记事、绘景等,对生活情感进行提炼结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意,展现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是散文的最大魅力和使命所在。
朱自清先生的《悼亡妇》之所以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字”,不僅是因为先生选取了生活中普通、真实的场景作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先生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真情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好的文章总能打动人,当代诗人、对联学者李暮寒读罢《悼亡妇》,写下“秋坟如旧无夏雪,浪子不曾忘卿恩。”一句“浪子不曾忘卿恩”,道出了朱自清先生对亡妻的思念,虽岁月更迭,“新人”在侧,但先生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却不曾有半分消减。先生用如话家常般的明净语言,回忆亡妻生前对自己和孩子的无私奉献,娓娓道来,虽没有一处直接表达对亡妻的爱,但先生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悼念之情却无处不在。《悼亡妇》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记述不朽的大事,只是通过对亡妻点点滴滴生活的回忆,抒发真挚的感情。可以说,是“真情”成就了《悼亡妇》这篇名篇。
不可否认,散文创作过程中,会有很多技法,但求“真”是其中最重要的准则。关于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笔者曾创作过一篇散文《父亲》,因为对父亲怀有深厚的感情,又选取了父亲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因而这篇散文的创作如话家常,水到渠成。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构思,却深情感人,读罢令人动容。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并被收录到《全国群文系统文艺作品选集》中。
总之,写真事,抒真情,这是散文创作应遵循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