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豪
摘 要:李贺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创作了大量的鬼神诗。其中对于鬼神意象的运用更是无比奇绝、令人惊叹。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贺诗中鬼神意象的简要分析,探究李贺诗中鬼神意象与其生平经历的关系,进而探究其鬼神意象的成因。
关键词:李贺;鬼神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2
一、李贺与鬼神诗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旧唐书》记载李贺享年二十四岁,但《新唐书》却记载李贺享年二十七岁。同为唐代诗人的杜牧所著的《李长吉歌诗叙》是现存最早的记载李贺生平的著作,其中记载李贺享年二十七岁。今从《新唐书》及《李长吉歌诗叙》,认为李贺生于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李贺虽然是宗室之后,但到他父亲李晋肃时,就已然家道中落了。李贺从小就生长在幽静到有些荒僻的昌谷中,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才华横溢。七岁时,李贺提笔立就《高轩过》一诗,令造访的韩愈、皇甫湜吃惊非常。但李贺命途多舛,因为父丧、遭人嫉恨等原因而无缘进士考试,延误了仕途,直到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才担任了从九品的奉礼郎。由于种种原因,李贺在两年之后便告病还乡四处漂泊,直到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病逝于家乡昌谷。
在有限的二十七年中,李贺共创作诗歌240首左右(某些诗歌无法确定是否为李贺所作)。应该说,李贺已经是很高产的诗人了。而在李贺诗中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征,就是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鬼神意象。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李贺才有了“诗鬼”的称号。而这些出现了鬼神意象的诗作,也被称为“鬼神诗”。
在李贺之前,屈原、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曾出现过大量的鬼神意象,但相对而言,并不占据主导位置。所以他们诗作中的这些鬼神意象只是成为了他们奇丽、谲怪诗风的一个论据而已。但在李贺的这二百余首诗作中,提及鬼神的有将近90首,约占总数的38%,且大多是李贺的代表作品。所以李贺也就成了鬼神诗的代表。
二、李贺诗中的鬼神意象分析
1、鬼神意象的分类统计
在李贺的鬼神诗中,鬼神意象可分为神仙和鬼怪两大类别。
⑴神仙类
在李贺的鬼神诗中,提到各种神仙意象的共有55篇。在这55篇当中,所提到的神仙意象各有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天公”、“天眼”、“帝”等直接与天相关的最高神祗,如“天眼何时开”(《赠陈商》)等;第二类是“青帝”、“白帝”、“女娲”、“西王母”等众多神明,如“女娲炼石补天处”(《李凭箜篌引》)等;第三类是“吴刚”、“嫦娥”、“穆天子”、“王子乔”等仙人或修仙者,如“七星贯断嫦娥死”(《章和二年中》)等。当然,还有少数诗作中的神仙意象是泛指的“神仙”、“仙人”,如“武帝爱神仙”(《马诗》其二十三)。
⑵鬼怪类
在李贺的鬼神诗中,提到各种鬼怪意象的共有34篇。其中的鬼怪意象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各种鬼魂,占了鬼怪意象中的绝大部分,代表作品有描写苏小小的《苏小小墓》、提到已逝汉武帝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提到招魂祭天的《绿章封事》等;第二类是各种精灵,如“白狐相月号山风”(《溪晚凉》)、“山魅食时人森寒”(《神弦》)、“五精扫地凝云开”(《瑶华乐》)等。
2、鬼神意象的成因分析
关于李贺诗中鬼神意象的成因,历来有不同说法。本文认为李贺诗中鬼神意象的成因适合他的生活经历挂钩,甚至是直接相关的。其中的神仙意向是他对未来的理想和憧憬的投影,而鬼怪意象则是现实中悲惨命运的写照。除了自身的原因,李贺从小生活的环境,甚至当时唐代的时代背景,都对李贺诗中鬼神意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
⑴神仙意象与人生理想
李贺的诗作中有一些和屈原的风格很像。屈原作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常用到的一種手法就是以神仙喻帝王,以各种芳草喻高尚品德。李贺的诗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手法运用。
李贺的诗中有一首《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此诗的绝大部分诗句都在运用各种优美的意象描写天界神仙生活的美好,包括四季长春、鲜花不落、众神仙各司其职、生活无比静谧安逸等。最后两句引发对人间生活世事变幻无常的慨叹,就此戛然而止。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作者对于诗中所描写的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中自己悲惨遭遇的伤怀。
李贺甚至会为了抒发心中的想法而刻意的改变一些固有的意向。比如《苦昼短》中的“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一句,所运用的神仙意象就与传统的固有意向相悖。“若木”并不在天东,而是在太阳下落的西方,《山海经》郭璞注中认为“(若木)生昆仑西附西极”;而“烛龙”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中都曾出现,但都不曾和“若木”同在,而是“在雁门北”或者“居钟山下”。由此可见李贺在这句诗中所运用的这两则意象都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进行了加工的。李贺在这首诗中要表现的理想也非常的简单明了,是“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基本上都是通过浪漫的笔调描写出一派神仙气象,并在其中寄托着自己对未来能够逍遥快活,甚至是大展宏图的期盼。
⑵鬼怪意象与悲惨命运
李贺的一生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少时家贫、青年丧父、仕途不顺、英年早逝等悲剧,任何一种降临都会令人无比凄惨,但李贺却经历了全部。正是因为命运的坎坷,李贺的诗中才会出现各种鬼怪意象,映射着他的悲惨遭遇。
李贺的《秋来》写道: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中写“香魂”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书客”,不但奇绝新颖,而且将自己的不幸无比放大。而尾联之中,鬼魂在“秋坟”唱“鲍家诗”,这并非是在缅怀鲍照,而是在哀婉自身的怀才不遇,一身才华却没有知音能懂,只能与鬼为伴,空留一腔“恨血”在土中化碧。
又如《长平箭头歌》中的“左魂右魄啼肌瘦”、“回风送客吹阴火”等句。李贺在离开家乡,途径长平的时候,见到一枚先秦时期的同箭头。若换了其他诗人,自然少不了凭吊古迹,甚至借古讽今。但李贺却由这一枚箭头引出了对自身,乃至于国家未来的失望,使人在悲壮的古战场上也感受到了森森鬼气。
而《感讽六首》其二中的“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一句,更是以鬼自喻,尽显流亡在外的思乡之苦,无比的凄清幽暗。
⑶生活环境对鬼神意象的影响
李贺的《南山田中行》是作者在家乡南山的田中漫步,欣赏秋季景观时所作的一首写景诗。但是由于李贺从小生活的地方是闭塞的、幽寂的、冷清的,所以李贺即使在描写这些景象的时候也运用了令人可怖的鬼怪意象。
诗中写道: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前面还是一派明快、清新、诗情画意的秋景图,最后两句却笔锋突转。无比奇绝的用“泉滴沙”来形容石上的水流,自然能令那些只知道用“淙淙”、“潺潺”、“叮咚”的诗人汗颜,但也能感受到一丝寒意。最后更是直接描写墓间的鬼火,顿时使这首诗变得无比清冷、幽寂。
如果不是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李贺绝不会在描写秋景的诗中也夹杂着鬼怪意象。
⑷社会环境对鬼神意象的影响
李贺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唐代早已没有了太宗、玄宗时的强盛和繁华,有的只是昏暗的政治、动荡的局势,整个王朝江河日下。而在这种时候,以佛、道为首的各种宗教就开始大行其道。我们虽然找不到材料能够证明李贺有宗教信仰,但却可以认定李贺绝对收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宗教风气的影响。前文提到的《天上谣》就是很好的证明。作者所期望的理想生活是要通过道教的各路神仙来描摹的。
除了宗教的影响,当时的文坛中还流传着一股以“险怪”为特色的风气。以韩愈、孟郊等人为首的“韩孟诗派”就是这一风气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而李贺恰恰受到了韩愈的推崇和保护,更通过韩愈的引荐得以取得出身,他的诗风自然会受到韩愈的影响,变得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李贺在诗中大量运用鬼神意象这一之前并不多见的风格,很难说与当时的这种风气无关。
三、李贺鬼神诗的意义和影响
李贺在诗中运用鬼神意象,虽然可以认定是受了屈原等人的影响,但也算是开创了先河。因为在李贺之前,没有哪个诗人能够将鬼神意象运用到自己的各类诗中。而李贺却做到了无论是思乡诗、山水诗,还是咏史诗、叙怀诗,都可以运用鬼神意象。对鬼神意象的使用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有特定的指向性,而是千变万化,一切为我所用。
宋元时期的文人对李贺褒贬不一。及有人称赞他的奇绝瑰丽,也有人贬斥他是“牛鬼蛇神”。但从当时的文人创作了大量鬼诗(即假托鬼魂所作的诗)这一方面来看,他们也明显受到了李贺的影响。他们在鬼诗中所运用的各种鬼神意象,都能在李贺的诗中找到影子。即便到了明清时期,诗词的创作中也偶尔会出现鬼神意象的运用。
可以说,李贺是鬼神诗的集大成者。他对鬼神意象的运用代表了这一类诗词的高峰,基本上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我们甚至可以借用郭沫若先生评价《聊斋志异》的那句“写鬼写人入木三分”来评价李贺诗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2]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3]孟红梅:《大唐鬼才——李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2.
[4]葉葱奇:《李贺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3.
[5]钱锺书:《谈艺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