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蕙瑜[安徽省淮北市司法局]
农民种植采摘“普法”苹果
安徽省淮北市是安徽省最北面的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全市幅员面积2741平方公里,设有濉溪县、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人口约220万人。近年来,淮北市以推进“法治淮北”建设为主线,以助力淮北转型崛起为目标,结合实际,围绕中心,立足大局,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打造普法品牌,致力于为建设“中国碳谷 绿金淮北”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为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淮北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普法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强化机制保障,构建普法格局。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市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实现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核、综合治理考核和市直机关效能考核,充分发挥考核作用,实现普法任务由“软”向“硬”的重大转变。
强化人才保障,建好普法队伍。一是培育普法骨干队伍。以县(区)司法局、司法所、市直部门等宣传(法制)负责人为主体,组建普法骨干队伍,每年定期举办全市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和“法律六进”推进会,切实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养。二是强化普法讲师团队伍。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优秀法律人才60余人组建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此外还设有“法律进道德讲堂”讲师团、宪法讲师团等专项讲师团。三是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募集十支队伍近千名普法志愿者,涉及各个领域不同专业,组建“法韵淮北”普法志愿者支队。市检察院、市中院、市建委、市律协等联合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活动,相山区组织千名志愿者开展“行走普法”活动。
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协同联动。一是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建立普法目录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横向联动、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二是推进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公、检、法、司等机关组织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重点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定期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将以案释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以案释法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为应对“互联网+”大趋势下的普法工作,淮北市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手段,拓展法治宣传阵地,融合传统与新兴宣传载体,打造立体化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开拓宣传载体多轮驱动。一是深化传统媒体阵地。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开设“司法行政”“淮北公安”“法院在线”“检察视点”等专栏,在《安徽法制报》开辟“淮北政法专刊”,在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开设《法治时空》《法在身边》广播电视栏目,三区一县均在媒体开设普法栏目,扩大法治宣传的受众面。同时,在全市3条公交主线路60辆公交车上安装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普法教育视频,在主要街区繁华地段LED电子显示屏插播法治宣传公益广告,展播法治漫画、故事、微视频、书画摄影作品,确保群众随时随地接受普法教育。二是完善新兴媒体普法平台。及时更新门户网站“淮北普法网”“法韵淮北”微信公众号和新浪、腾讯普法官方微博,制作动漫、微电影、H5作品、微博长图等展示普法成果,推行“互联网+农村法治宣传行动”,农村普法APP用户达到近万人。三是巩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载体。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市民学校、农民夜校等定期举办法治培训班、法治讲座等活动;依托司法行政工作站、综治维稳信访站、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室等基层站点向群众面对面讲法、释法;全面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排律师值班并与110联动,实现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淮北市“三·八”维权月活动启动仪式
突出法治文化三种载体。一是突出法治文化艺术化载体。鼓励民间艺术团体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演出。“七五”普法以来,部分社区、村(居)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千余场次,其中,相山区村(居)法治宣传巡演实现全覆盖。二是突出法治文化实体化载体。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四入”行动,即“著名景区嵌入行动、繁华街区融入行动、乡镇村庄纳入行动、建制小区注入行动”,现建有法治公园10个,法治广场23个,法治街区27条,宪法主题社区1个,市级法治宣传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相山区重点打造隋唐运河古镇法治文化基地,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提档升级。三是突出法治文化典型化载体。2016年3月,淮北市委政法委等四部门联合举办“精致淮北·法治力量”首届淮北十大法治人物颁奖典礼,扩大了法治榜样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组织开展优秀人物事迹报告巡讲,传播社会正能量。
在庙会现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联合工商局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食品安全知识
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淮北市深化融合“法律六进”活动,抓住普法重点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成效。
坚持服务导向。在普法工作中,淮北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建设管理遇到的、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普法工作。一是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开展法律咨询、法律体检等活动,为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二是助力棚户区改造。棚改工作是淮北市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市司法局联合市房管局开展“棚改知识知多少”有奖微信竞赛活动,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及走村入户等方式针对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市司法局部署“法律六进”集中宣传月活动,开展“四百”活动,在主要窗口单位摆放普法资料,动员成员单位和律师事务所“送法进基层”,掀起多轮普法高潮。四是开展新法新规和重要法规集中宣传。市法宣办对新实施的重要法律法规,如《反家庭暴力法》《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淮北市城乡规划条例》等,要求成员单位开展集中重点宣传。7月,淮北市邀请杨立新教授对《民法总则》进行专题解读,为听众带来一场法学盛宴。
坚持专题引领。一是精心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及“12·4”系列活动等。二是抓好重要节点普法。抓住综治宣传月、“3·8”维权月、“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及《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0周年、“反家暴法”实施等普法节点和食博会、相山庙会、石榴文化节等重要时机,集中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
抓牢重点对象。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普法,推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一是抓牢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依托市领导干部教育载体“转型崛起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为全市领导干部作法治知识讲座;组织全市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年度宪法法律知识网络测试;联合市政府办(法制办)、市中院等开展领导干部观摩法院庭审活动,进一步增强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二是抓牢青少年群体这一重点人群。淮北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普法工作,重点推出“校园第一课”等一系列特色普法品牌,同时,还定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活动,如“以案释法·以案说理”法治讲座、青少年模拟法庭、“与法同行·呵护成长”法治宣传进校园“五个一”活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法治进校园活动、“法治,与你同行”征文活动等,实现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更加鲜活化。三是抓住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联合多家部门,结合农民工春节返乡等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春风送法”“为你说法”“送法到家”等农民工普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倾力为农民工维权。
举办淮北市“地税杯”法律知识竞赛
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向村民赠送法律书籍,讲解法律知识
淮北市秉持着倡导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提升法治实效的普法工作标准,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并通过自查、督查、复核等方式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复核,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诚信单位”创建、“法律六进”示范点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各单位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效能。推动全市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截至2017年6月,淮北市委、市政府及102家政府部门均已聘请法律顾问,县区、乡镇法律顾问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2017年以来,全市组织公开旁听庭审100余场次,参与群众4000余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市中院、市检察院分别开展“法院开放日”“检察院开放日”活动,各级法院实现法律文书公开上网,积极推进公开宣判、庭审直播、远程视频庭审,增强审判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