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津私家园林造园特色浅析

2017-05-17 08:51田安博杨传贵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造园天津

田安博,杨传贵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明清时期,天津逐渐成为长芦盐区管理、生产和运销的中心,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促使这座新兴的城市迅速崛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1],清代也是天津封建历史上私家造园最繁盛的时期。造园活动从清初开始盛行,到雍乾年间达到建设高潮。数十座可与同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媲美的名园胜景遍布天津城内外,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私家园林体系,在造园艺术和园林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1 天津私家园林发展背景

天津城初建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永乐二年 (1404年)成祖朱棣在直沽设卫筑城并赐名“天津”。从此天津就作为封建王朝的“畿辅屏障”、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而发展起来[2]。此外,天津还是大运河漕运或海运南粮进京的枢纽和长芦盐的转运中心。天津城市的快速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为造园活动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自清代开始,天津的发展也使商贾缙绅家业壮大,他们构筑了大量的私家园林彼此交相辉映,建筑、山水、花木景象丰富,也产生了在天津历史有非常重要影响的文化艺术成就。

在天津各地方志书中所记载的私家园林有二三十座之多(表1),而其中更产生了被赞为“水木清华,为津门园亭之冠”的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的水西庄,还有“海内名流过津者,无不假馆,称为小玉山云”的问津园[3]。

清代,富裕的商贾缙绅和文人世家在天津大兴土木,竞相建造园林。私家园林兴建达到空前盛况,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造园之风最盛,这其中原因除了天津城市蓬勃发展,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权力财富的象征

天津盐业、漕运和商业贸易的发展,造就了许多盐商富贾,尤其康熙七年(1668年)长芦巡盐御史衙门由北京迁至天津,越来越多的富商宦官汇聚于此。富甲一方的商贾缙绅不满足于原有宅、邸,竞相建造属于自己的别院花园,以供享受生活和欣赏山水之乐。但是别致的园林,叠山理水、建造亭台楼榭均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其目的不仅是表面的享乐,更是象征了私家花园背后园主的权力与财富。私家园林建成后,不仅用于起居生活,还会成为会客交流、极尽风雅之事的社交场所,同时也成为炫耀财富的场所。私家园林的建造,真实的反映出了富有程度和权力大小。

表1 清代天津私家园林一览表

(2)社会地位的提升

清代天津私家园林的建造者主要是盐商巨贾,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却少有受到社会的尊崇[4]。因此清代的天津富商除了热衷仕途之外,就是大肆兴建私家园林,吸引文人学士来此结社交流,以改变单纯的商人形象。张霔有“尝科头靸履行街衢间,为车马客所辟易,或闲走郊坰,访友于道院僧寮,即事阄题啸歌以为快”[3]。水西庄查氏因盐业起家,但在传统社会里,商人富有却社会地位低,因此查氏在努力进入仕途的同时,通过兴建水西庄来广交天下名流学士。私家园林的营造不仅是园主寄情山水的需要,更是他们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满足精神需求的途径。因而他们营造自然秀丽的花园,并且作为文人宾客来此进行吟诗酬唱等文化交流的场所,以此来获得精神愉悦、提升社会地位与个人声望。

2 独特的造园风格和地域特色

天津私家园林在其造园立意上倾向于山林野趣,不追求奢华,着意于清新自然田园景致。巧于因借,“遐想借虚”,营造自然山水的美感和“写意山水园”,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私家园林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2.1 相地选址

据天津地方志等史料考究,绝大多数园林选址于城郊,只有杞园、帆斋、萧闲园等少数园林建于城内,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远离“车马喧”,查为仁在《蔗塘未定稿·抱瓮集》中道:“永谢车马喧,聊遂岩壑私。”佟鋐游依绿园时有云:“翛然林馆静,一水抱名园。坐有濠梁乐,门无车马喧。”[5]

在选址上,天津私家园林另一方面也是最注重的就是园林所处水陆位置。私家园林的选址多位于既邻水而交通又较为发达的区域。查曦描写水西庄“胜地近村仍近郭,通衢宜骑复宜船”[6]。依据《天津历史名园》《天津县志》等史志记载和天津古代园林坐落示意图[7](图1)所注的园林地址发现,清代天津私家园林多位于天津旧城外的北、西北、东北与东南部,并且都依河而建。其中怀园、水西庄、沽水草堂等多数还相地于在河流的内弯环抱处。水西庄有记“三面环抱大河,距孔道半里许”。邻水而建,以便于开湖凿池,一是利用自然水体资源,丰富园内景观,同时可以“凭水借景”“凭高远眺”;二是易于营造山水野趣,使之与周围环境融为整体,达到一种山水田园的效果。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山水自然的园林诗句将这些景观描绘的淋漓尽致,华鼎元《怀园》诗中道:“古曼缘墙薜荔痕,风光五月小江村。扁舟一棹冲烟出,雨后菰蒲绿到门。”吴雯颂的《春初过问津园》:“河流带残雪,轻舟问前渡。沙软没屐齿,柴门向溪路。”权在一在《乱后归里高广义招饮浣园》中描写浣花村:“河流一曲围春坞,松柏千章履草堂。绰约轻风红玉动,芬芳新酿郁金香。”

图1 天津古代园林坐落示意图,引自《天津城市建设志略》

2.2 空间布置

天津私家园林在地理环境上大多选择僻静而又靠近大道和河流的地方。造园要素以植物为主,并注重建构筑物、山石、水体、植被的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水系,因地布置各种造园要素,划分空间和组织景观。如杨秉钺的萧闲园(图2),叠石花木景观加以亭阁构筑,形成独具匠心的私家庭院。以植物为主导的园林空间充满了野趣,以少量建筑为主景,加之体量合宜的山石水体,使园林整体变为天然的清新秀美胜景。既没有北方其他园林的高大建筑的体量感和院落空间的方正感,又不同于江南私家园林的雅致精巧。

图2 萧闲园平面图 引自《天津历史名园》

2.3 建筑风格

图3 秋庄夜雨读书图朱岷绘

天津私家园林大多以天然河流山地环境为基础进行营造,并在其中布置少量建筑作为景点主体。寓游园有诗记述“删草开三径”“花柳天然合”的造园过程[5]。 建筑风格上,园林中的“斋”“轩”“亭”等建筑多是“蓬窗”“茅斋”“草亭”“茅屋”“茆亭”等质朴的建筑。《天津县志》中描述问津园的楼堂斋榭等建筑古朴典雅。沈一揆《游问津园》中有“壁间留健笔,花外有茅斋”。陈仪在《王氏别墅记》中提到“茅屋十许间,轩窗疏豁”。龙震在帆斋有诗《雨中坐欸乃书屋》写道“开窗疑在蓬窗下,径草烟寒鸥一双”。徐文山《题金芥舟黄竹山房》诗中描绘杞园中景致“一座草亭里,烟霞与世忘”,史料记载其建筑为 “篬筤亭”“黄竹山房”。园内建筑在数量上并非以多取胜,而是因地制宜布置,使园林整体形成天然野趣。“广可百亩”的水西庄(图3)虽然景胜建筑相对较多,但也仅仅是“三分亭台七分林麓”,查为仁《抱瓮集·水西庄诗》中写道:“因地布置,不加丹垩。”并且有诗谓“因树开轩”“半苋半瓦”[9]。

2.4 花木造景

在植物景致上,以原生植物为主,辅以人工移栽植物。尤其是清初,园内的花木种植都为素朴的原生植物[8]。植物种类多为 “白苹”“瓜豆”“野花”“荻”“荷花”“青柳”“藤”“菊”“蒲莲”等,使园内植物景观自然清新,充满山野情趣。《天津县志·卷七》记述问津园中“松槐杨柳、杏李竹薇、芍药芙蕖,花木扶疏”。邵长蘅有诗描绘一亩园“蹬危仍缀菊,涧仄亦游鱼。老树侵霜秃,寒藤挂石疏”。沈起麟在《康园水亭即》诗中道:“辟径通流水,编篱护野花。嫩荷经风涨,疏柳趁风斜。”翁嵩年在《沽水草堂》诗中写道“入门高兴发,弥望尽蒲莲”。

同时园内花木栽培不乏多样化,花木景观以原生植物为主的同时,也会在某些景致上通过人工移植栽培花木,使得园林景观清新脱俗,具文人园林特色的同时,却又浑然天成。竹作为江南文人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在天津私家园林中同样颇受偏爱,这在吟咏唱和的诗句中得到了极大体现。如诗人沈一揆《游问津园》诗中有“树根疑卧石,竹影渐移阶”。《津门纪略》有诗描述老夫村“宅虽仅五亩,竹已足千竿”。而水西庄中著名的景点绣野簃更是由大量的移植竹子营造而成的景观。另外,水西庄还种植了红菱和芭蕉等南方植物。查为仁在《采菱曲》中写道“自从遗种寄芳函,溪涨年年碧影涵”。胡睿烈《古上题襟集》中有“种蕉分暑称闲居,一径繁阴覆石除”。

3 天津私家园林对天津文化的影响

历史虽不甚渊远的天津,在清代其人文之盛与素称人文荟萃之江浙并提,这不仅在天津历史上仅有,在北方文化史上亦属罕见。这其中天津私家园林的文化活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私家园林提供了天津本土文化及与其它地域文化交流碰撞的空间场所,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形成发展。

私园园主虽皆为商贾官宦,少有文人,但在园内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方面多有文人风采。清代天津私家园林内的活动除了赏园游乐以外,也包括吟诗唱酬等传统文人的交流活动。庭园景胜、金石书画,不断吸引着文人墨客结社于园。清初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主要以文学名家以及与园主有交好关系的亲朋好友为主。《津门小令》中描写篆水楼诗句有“篆水楼前秋月白,数帆台畔晚青烟,唱和聚良朋”。张霖从弟张霔有《春晴初过问津园》曰:“园树入春不寂寞,酒杯行处自相携。高楼客戏弄管弦,落日村争鸣犬鸡。”私家名园南溪,有吟咏“曲沼荒凉感胜游,一联堂上集名流”。许多佳作都描绘了当时的“觞咏唱和”情景。此外,园林还是收藏的场所,赏玩金石书画也是园内文人学士的交流活动。张霖的问津园中“楼堂内名人字画,鼎彝古器,愈显文韵”。沽水草堂金石书画非常丰富,时人把沽水草堂比作江南的“天籁阁”和元代的“清閟阁”。陈奕禧称沽水草堂中“金石考遗文,彝鼎陈满几。似窥清閟藏,熠耀眩眸子”[5]。

诗词唱酬等文化社交活动到了清中叶规模和影响力剧增,推动天津文化发展达到鼎盛。在园内进行的活动也不仅限于园主文人好友的社交唱酬,更是常常有大型的宴游活动,这其中属水西庄影响最深远。水西庄以园中亭林佳景之盛,金石图书之富,聚集着南北各类文人学士,迁客骚人。其宾客主要有陈元龙、陈鹏年、张照、刘文煊、佟鋐、袁枚、汪沆、杭世骏、厉鹗、朱岷等各方名流学士。宾主间除了诗词酬唱,还共同探讨学术并纂修天津府县两志和长芦盐法志,是当时天津文化中心和南北文化交汇之处。水西庄园林之盛,不仅是广大南北学士文人交结之所,还为天子所倾,乾隆出巡驻跸于此,并留下御题诗文。此外寓游园也是当时极一时之盛的文人雅集之所。

4 结语

清代,是天津短暂的封建历史上私家园林的高潮,私家造园活动达到了鼎盛。在天津城市快速崛起的基础上,富裕的盐商富贾和宦官大肆兴建私家园林,以此广交文人学士。天津私家园林在城内外分布广泛,且私家园林的规模差异很大,建筑、空间布置、花木等等造园手法均形成了独特的造园风格和地域特色。私家园林不仅成为商贾缙绅生活和寄情山水的重要场所,也是文人墨客结社交流的场所。同时也反映了独特的天津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52-355.

[2](清)张志奇,等.天津县志[M].清乾隆四年(1739)//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 (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卷之七.

[3](民)高凌雯纂.天津县新志[M],民国二十年(1931)//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卷二十一之二,人物(二);卷二十一之一,人物(一).

[4]刘海岩.关于近代天津文化及其特质的对话[M]//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城市史研究.第10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73.

[5]郭喜东,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5-36,75,132-133.

[6]梅成栋.津门诗钞[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7]天津简史编写组.天津简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

[8]张亦弛.从文人纪事题咏看康雍乾时期天津盐商私家园林的转折[J].中国园林,2013,(06):87-91.

[9]刘尚恒.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3-4,49.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造园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天津卷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天津之眼》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天津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