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我国在十八以来加快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地方国有企业要走出深化改革存在的困境,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其中可行的一条道路,然而地方国企长期存在的问题对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本文在分析地方国有企业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为地方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问题 对策
背景一:2015年9月23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国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并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提出八条二十九点意见。
背景二:据光明日报2016年8月7日《民间投资:隐忧中见机遇》一文消息,进入2016年后,民间投资增速由2015年增长10.1%下降到1~6月份的仅增长2.8%。与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相对应的是,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从去年全年的10.9%大幅拉升至今年1~6月份的23.5%,与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形成巨大反差。
背景三:某市在市国资下属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改革推进中,印发了《×××市国资国企整合重组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将国资委直管的企业按照资源优化的原则进行整合,通过国有产权的划转,组建成多个主业突出、分工明确的企业集团公司,目标是将市直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并向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经过整合及政策方面的大力推动下,几大集团公司迅速组建,包括原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国有控股企业,一并将股权揉合入部分集团公司,国资委直接管控的架构转变为直接对几大集团公司的控制。
国企改革,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打破高度集权的国有国营体制,企业普遍实行了扩大经营自主权的政策,到政企分开及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然后是《公司法》的出台,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2003年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推行股分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企改革从央企试点,然后遍及全国,地方国有企业紧随其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主要的改革决策,就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地方国有企业,不管是公益性或是竞争性产业的企业,很大部分提供产品与服务都是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地方国企可以看成最接地气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交叉持股,让不同所有制经济体相互融合的一种改革形式,多年来,地方国企改革也是在不斷的重组和改制中缓慢进行,似乎在尝试了多条改革路线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解药,在挫折中吸取经验已然成为失败的托词。推进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否能治得地方国企的“病”,还是最终改革失败而成为要了地方国企的“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其实,地方国企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是否取得突破,关键还是在解决自身存在的“病”,地方国企在管经历多阶段的改革后,仍然如下问题:
首先是政企并没有真正的分开,政企分开其实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已经提出,但是到现在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有目标,地方国企在政企分离的改革滞后情况更为严重,中国一向有山高皇帝远的说法,中央政策的制定本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最终到地方执行时往往都是变了味。地方政府在本世纪初曾经掀起学习新加坡谈马锡的模式来管理企业,谈马锡控股公司的所有权归新加坡财政部,虽然在董事会成员中多数为政府官员,但是公司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是一个实在的企业,按照市场行为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然而我们却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履行政府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国资委同样是一个政府隶属机构,组成人员全部是国家公务人员,完全运营模式与企业有天壤之别,只不过是换了另一个政府机构对企业进行管理,政企并没有真正的分开,只是用一个表面的现象掩盖了本质的不变的内容。
其次是地方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和理念,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形成的分权制衡才能使公司经营管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地方国有企业中,真正的法人治理成功的企业并不存在,主要表现在企业高管的任免权上,受党管干部的思维引导下,企业用人完全混淆了企业家和官员的界线,企业领导实际上就是政府官员,更不能做到在人力市场上聘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例如,在某市的国资委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任免上,公司董事会成员及经营层正副职均由市党委组织部任命,使得本应该只委派董事长而聘用经营层对企业进行管理经营方式无法得以实施。并且在任命企业高管时不能从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员出发,多数情况下利用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形成地方国有企业腐败滋生的温床。
再次是绝大多数地方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并不能真正的盈利,企业的产值连年的增长往往是一种数字游戏,地方国企占有大量的资源、政府的政策扶持及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支持,投入与产出其实并不配比,比较某市国资委监管企业2014年及2015年的收入及利润数据,2014年收入约50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利润率为5%,2015年收入约55亿元,利润总额4.4亿无,利润率为8%,从数据上看企业有了一定收入和利润,但经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企业大部分的利润却是来自对资产的处置而形成的,实际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利润并不是主要的来源,例如地方国有企业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这些土地基本处于城市的经济中心地段,由于土地财政继续存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房地行业的成了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许多地方国有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依靠土地资产的虚增来维持数据利润。由于企业领导层是企业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国有体制下既得利益者目的是不同,政府任命的企业领导者往往更看种的是政治前途,而不是企业经营过程真实的经济指标,即使是处于经济发展低迷形式下,也要一味追求数据的增长,因而在实际经营不乐观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做产值”的现象,在均有“需求”的地方国企之间开展“空转”贸易,使得同一荐销售收入在多个环节成倍的虚增,达到了数字的“好看”,既得利益者也得到相应的利益,所谓的增长也只是水分十足。
最后是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其实地方国企改革并非要做大做强,因为于民营企业而言,地方国企拥有太多有优势资源,但是国企并未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就业机会,国企做大做强只能是对市场垄断的进一步加深,民营企业逐渐萎缩,非公有资本的投资欲望下降,如背景资料二中光明日报的调查数据,国有控股额度与民营投资数量是成反比例方向发展的,国进民退只会使市场经济失去就有的活力,阻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地方国企更应该选择公益性产业项目的投入,稳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使管理更加灵活、成本效益更高的其他类型企业和资本进入,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丰富国家的财税收入。因此有些地方國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不分企业行业类型,盲目地将企业集团化,扩大企业规模,以做大做强为改革的目标其实是阻碍了国企改革的发展。
当然,作为与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的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其逐利的本质是明显的,也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民营资本在运营方面具有灵活性,在管理方面与国企相比更注重实效性,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守不住法律的底线,有些更是在灰色地带中游走而乐此不疲,即使与国企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的情况下,也只想利用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做文章,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也是民营企业和非公资本经营过程中的硬伤,也是地方国企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当前是必要的,也是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是做为国有企业,拿什么样的东西来混是关键,混合之后民营资本占比是对国企胆略上的考量,混合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是标志合作的成功与否。综上所述地方国企本身存在的“病”,如果在当前国家加强国企深化改革的大好政策下,还不能审时度势进行深入的治理,依然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法人治理理念难以树立,虚假经济数据的情况无法改善,存在做大做强的着“大哥”的心理,无法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非公资本必要的信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了,混合所有制才有出路,才是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剂强心针。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改革新启蒙—思想市场驱动中国变革[J].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2]吴敬琏,张维迎等.改革是最大的政策[J].东方出版社,2014年5月.
[3]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
作者简介:韦典(1977-),男,广西环江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