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
音乐的传播和交流是完全没有任何隔阂的,即使是不同语言,不同种族,对于声音的感知都是不受任何影响的。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见识,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乐感,从而产生声乐方面的美学思维,提升他们的生活品味。现代小学教育中,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但小学音乐教育仍存在很大漏洞和不足之处。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艺术,也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增强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同时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而且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感知到另一个世界,音符的排列组合使他们接触到新的事物,从而开阔眼界。
纵观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师们不断进行改进和努力,但是漏洞依然存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应给成为教师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于学习对以后生活的影响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这个阶段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主要以兴趣引导为主。在一所小学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购置小鼓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拍打,不是作为必修课程,而是课间的一种娱乐项目,让学生接触音乐。这样的形式极好,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一门课业,还让他们在轻松玩耍的时候学会了一些知识,有老师在旁边指导鼓的打法,却不是专门教学,学生就在快乐中接受了教育。
小学生的教学,就要用做游戏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方法。比如在三年级的一课时中,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这首歌是一首江西民歌,反映根据地人民生活和革命工作,节奏比较明快,比较容易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国内战争时期的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歌词向学生介绍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既能联系现实,又能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程度,两全其美。
小学生还处在对万物都感兴趣的年纪,这个时候教授他们知识绝对不能生硬地进行灌输,如果为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硬是给他们灌输乐理知识,或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死板地教他们唱歌,而不给他们进行歌曲的背后故事、歌词含义等的讲解,只会适得其反。
2 时刻渗透,提高素质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于一门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接触的越多,学习的时间越久,掌握的就越好。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音乐知识,只能让学生有一个浅显的认识,不能让他们有深刻而深入的感知,要想长远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时刻注意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如何进行课下的教学渗透呢?可以采取留疑的方式,加强音乐在学生生活中的存在感,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留下一个小小的问题,让他们记得下节课时来回答,经常进行这样的互动,学生就会下意识增加生活中对音乐知识的关注度,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分享时下流行的歌曲,找到和他们的共同语言,实现课上与课下的连接和貫通,当学生在生活中听到上课时听过的歌曲时,会产生与在课上不同的效果,会让学生更有亲切的感觉。
3 加强欣赏,提高审美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也有这样的语句:“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音乐道路上的早期引导人,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一些适合孩子们观看的舞台剧,历史歌舞剧都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虽然不能实现剧院里的效果,但是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也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效果。用这种趣味性比较浓的方式,完成对学生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自然而又有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名家名曲或舞台剧来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也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多兴趣,在三年级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可以借机向学生进行圆舞曲的介绍,将一些相关知识和曲目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使得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形成完美的融合。
4 借助工具,共同进步
时代发展很快,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很好地进行课程的教授,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充电补能,才能以最好的姿态教育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也会遇到一些时下流行的因素,需要向学生“取经”,这个时候就可以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也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也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和遇到的问题,可以感同身受地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工具的更新和使用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效果,在科技日益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更加熟练和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甚至运用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也是不错的选择。
音乐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乐感以及生活中的美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好处。听觉能力的提高能够贯通学生其他感觉,使他们有一个整体素质的提升。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愿他们乘着音符,在音乐的国度尽情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
青苹果·高一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