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7-05-17 18:04常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我护理能力

常霞

【摘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结果:试验组对血液透析的认识率(96.15%)、对并发症的认识率(82.69%)、遵医嘱用药率(100%)、合理饮食率(92.31%)、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回避、屈服、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尿毒症血液透析; 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应激反应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66-02

近年来,尿毒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以及本身肾功能严重下降,需要通过长期透析来进行治疗,再加上患者需要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导致患者出现各方面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心理,而长期持续的不良心理会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甚至加重病情,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为了更好地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特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近两年的10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收集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33~72岁,平均(48.35±14.73)岁;试验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4~73岁,平均(47.92±14.1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同时每周充分、规律进行血液透析2~3次,并且病情也相对比较稳定,排除标准:有严重的疾病、残疾患者;智力认知障碍,患有精神障碍史;最近1个月内服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或长期服用可导致抑郁的药物,如利血平、西比灵等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告知所有患者将进行一项科学研究,但不告知其具体研究的过程、目的,防止患者出现心理暗示,最后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即理性情绪训练、放松训练、健康教育。理性情绪训练: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进而改善其情绪障碍,解决其行为上的问题。(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快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如患者缺乏营养知识、不能主动遵医嘱、情绪障碍等,并详细记录。(2)帮助患者进行合理认知:与患者共同讨论一些典型案例,使患者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哪些情绪是不良的、进而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3)改变患者不合理信念:举行讲座、讨论等,修正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并对其不合理的信念采用不断辩论的方法,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是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应对方式是不利于疾病治疗的,进而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重建理性认知。(4)最后帮助患者掌握并养成不断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习惯,摆脱原来的非理性认知,强化理性情绪认知的形成。放松训练:在理性情绪训练后进行20 min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使其精神放松。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向患者详细讲解训练的要领,并指导患者在床上随意舒适地平躺,轻轻闭上双眼,再随着指导进行有意识地紧张放松肌肉,进而逐渐地放松全身,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相关知识指导,如为什么发病、有什么表现、如何治疗、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等,同时根据患者的治疗进程,告知患者必须使用的药物,让患者对其有一个正确认识。认知行为干预每周进行1次,每次30~40 min。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护理能力:包括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并发症的认识、是否遵医嘱用药、是否合理饮食等情况。心理应激反应的指标:根据SA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的测量表(MCMQ)的评分,即面对、回避、屈服的分数。MCMQ共20个项目,主要包含三种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并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定记分,其中反向记分的有8条,然后对相对应的项目进行累加得分。SAS(焦虑自评量表):一共由30道试题组成,是用来测量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情绪状态等。若患者的得分越高,那么其焦虑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试验组对血液透析的认识率、对并发症的认识率、遵医嘱用药率、合理饮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干预后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进而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过度应激反应[3]。在很多的生活事件上,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常常是因为患者本身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而不是由于事件本身因素[4]。而认知行为干预(CBT)主要通过理性情绪疗法来改变患者对生活事件的错误认知,再加上行为训练,如肌肉放松训练等,使患者能够改变原有的不理性认知,进而以理性的思维去处理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5]。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后对血液透析的认识率、对并发症的认识率、遵医嘱用药率、合理饮食率、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后;其干预后的回避、屈服、SA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因为认知行为干预首先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和肌肉放松训练来改变患者以往错误的认知,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进而会采用理智的思维来面对所患疾病,更好地调节自我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出现,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6-7]。再通过健康教育的落实,使每一位患者能够基本掌握其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8]。

因此,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来说,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其理性的应对,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秀羽,王旭斐,楊秀华.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2]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9-831.

[3]刘丽,安丽伟,刘璐,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625-626.

[4]王新歌,樊少磊,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7-209.

[5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37-839.

[6]黄丽,赖静.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2):309-311,314.

[7]刘丽,矫健梅,安丽伟,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5A):1230,1232.

[8]王新歌,樊少磊,张守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4,746.

(收稿日期:2016-11-23)

猜你喜欢
自我护理能力
电话随访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系统性护理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循证护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