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的信义

2017-05-17 13:30刘绍义
知识窗 2017年5期
关键词:钱袋生意人信义

刘绍义

山东聊城,有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的山陕会馆,历时66年才建成,共耗银6万多两。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大一座会馆,最醒目的16处碑刻中,没有帝王题词,没有文人诗词,只有一笔笔流水账,反映着8次扩建和维修中财务的“收支两条线”。在支出一栏中,打油、打酒的几厘银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在昭示后人,做生意要讲公平、守信用,哪怕极小的细节之处,也不要轻易放过,这也符合古代晋帮商人的规矩。

据史书记载,山西商人“轻财尚义,业商而无市井之气”。也就是说,他们非常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并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一个人一旦有了欺诈行为,就会被同行所耻,乡里所鄙,亲人所指,甚至失去经营权,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商人如果没有了信义,也就没有了德,那就别想在世间做生意了。据《摭青杂说》记载,北宋熙宁元丰年间(1068年~1085年),一位姓李的士人与朋友在东京(开封)一家小茶坊饮茶时,把一个装有几十两黄金的钱袋子遗忘在了桌子上。几年之后,他又来到这家茶馆,无意中与朋友说起这件事。没想到,店主听见了,连忙过来问道:“官人说的这个钱袋,被小可拾到了,如果你说的钱数与袋里的钱相符,现在就可领去。”

说完,店主走上阁楼,取出钱袋。原来这么多年顾客的遗忘之物,都在阁楼上保管得完好无损,雨伞、木屐、衣服、器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每一件还都标明某年某月某日某种长相的人遗失等。李某见到自己几年前丢失的钱袋还原封未动地放在这里,高兴得当即报出钱数。店主见其所报钱数与钱袋里的钱正好相符,便毫不犹豫地把钱袋交给了李某。李某正准备掏钱表达感谢之义时,被店主制止了:“我要是看重这些钱,还会把钱袋放到现在吗?”

在古代商人的心目中,福、禄、寿三星就是公平、公正的象征,因为古代所说的“半斤八两”中的“八兩”,就是十六两为一斤的“半斤”。这种十六两秤就由十六颗星组成,十六星除了七颗北斗星和六颗南斗星之外,就是福、禄、寿三星了。如果商人少给一两,就是缺福;少给二两,就是既缺福又缺禄;少给三两,就是福禄寿俱缺矣。如此一来,谁敢昧着良心做事?

其实,生意人关键是“意”字。明朝开杂货店的生意人王心发说得好:“‘意字上边一个‘立字,就是见到买主一定要立起来,不能坐着接待顾客;中间一个‘曰字,就是立起来后要主动与买主讲话,而且讲话要和颜悦色;下边一个‘心字,是说做生意要与买方共心,讲究信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把生意做强做大,所以古代生意人最重视的就是“信义”。

猜你喜欢
钱袋生意人信义
信义兄弟
50万元支票
50万元支票
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钱袋宝
小钱袋
手上的证据
尴尬官司:40万元买不断一桩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