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整合

2017-05-17 10:02韩培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散文文本教材

韩培华

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阅读,而当前学生面对的阅读内容浩如烟海:教材、名著、报刊……不知该如何取舍。许多教师急于引领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眉毛胡子一把抓,常常忽略了对教材的整体研读,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阅读就需要整合,需要对繁杂的阅读文本进行归类、合并,对阅读资源重新组合,从而目标明确地引领学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

一、书海航行靠舵手,单元目标要整合

我们的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对不同作者、不同内容或题材进行的文本组合,每个单元都有独特的阅读方向和方法指导,但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生阅读,也不见得篇篇都可以当作范例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合理整合,引领学生在更多相关题材(或主题)的文本的阅读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教师首先认真研读单元教学目标和所选例文的教学目标,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整合,提取单元学习精粹,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引领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依据单元导读我们可以整合出两个学习重点: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学习多种表达方式并体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阅读本单元《云南的歌会》和《端午的鸭蛋》两篇文章,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引领学生品味沈从文、汪曾祺语言风格的佳作;《吆喝》一文可以引领学生学习人物形象描写、品味冯骥才的语言特点;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则需要我们引领学生阅读更多的文本,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较为陌生,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如下:1. 关注民俗,在阅读中体验有声有色的民俗生活,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2. 体会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3.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传承。4.品味沈从文、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二、例文学习有典范,教材文本巧整合

教材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范本和参考,所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们首先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整合,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步》和《秋天的怀念》是落实朗读训练目标的散文代表作品,在具体学习《散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在吟咏体悟中品味散文的语言美,从而学会如何读懂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下一步自主阅读同题材的散文做好铺垫。《秋天的怀念》则作为自主阅读的散文代表篇目,其目的是巩固、提升学生散文朗读的兴趣。泰戈尔的《母亲》和《冰心诗四首》是诗歌朗读学习的例子,精读、展示朗读都可以,重点是通过对文本的整合,避免了烦琐的文本分析,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感受母爱的美好,品味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则是开启学生文言文学习大门的钥匙,通过文本整合,可以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拓展阅读有方向,主题引领大整合

所有的整合都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阅读更多的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我们阅读的核心,教材内文本的整合点则是我们拓展阅读的基点,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一些可以给孩子更多精神养料的好文章,选择与例文内容相同或者相关的文本,以主题学习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可以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步》和《秋天的怀念》作为散文阅读的例文,分别整合与之相关性更强的阅读资源,如以“平凡的温暖”为话题,精讲《散步》,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家园落日》《爱的信笺》《我在散场后等你》;其次,以“好好活着就是爱”为主题,将《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好好活着就是爱》等文章整合到课堂中,和学生共同阅读。关于诗歌阅读,可以以“母爱情深”为主题,整合学习《金色花》(泰戈尔)、《冰心诗四首》一系列描写母爱的诗歌。为了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即“学习圈点勾画以及作评注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和“重视亲情,珍惜亲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亲情悠悠”“名仕风采”等主题,整合丛书及《世说新语》,引导学生开展更广泛的文本阅读。以教材为核心,精读、略读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我们就可实现对丛书及更多文章的有序阅读,并为本单元关于亲情主题的写作提供更集中、更广阔的素材选择。

四、具体阅读有核心,主题引领微整合

因为整合了更多文本,我们在一节课内的阅读内容几乎翻倍增加,如果还是像从前一样面面俱到地分析,必将是形式化的浅阅读、假阅读,只能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学习主题简化教学程序和问题设计,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整合微观阅读内容,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入文本,在明晰的方向引领中关注文字的内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并能从多角度理解文本的阅读价值。

首先,要对教材内文本进行整合。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文本整合的典范,我们可以在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主问题: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有什么不同?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还是周敦颐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并巧妙插入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中自然地感悟两位作家的高尚人格。

其次,对群文阅读的问题进行整合。根据单元及文本学习目标,我在上《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基础上,又以“永恒的坚守”为主题整合了《干干净净的傅雷》《永恒的坚守》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可读点非常多,若逐一细讲,不但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语言美,也势必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我通过设计主问题对两篇文章的阅读点进行了整合:1. 为什么作者用“干干净净”这个词语来形容傅雷?(批注议论性语句和叙述性文字,并进行阐述)2. 自主阅读《永恒的坚守》,请评价你最钦佩的人物形象,并说出钦佩的原因?就这样,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大问题,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充分进行阅读,这种指向性明确的主问题,不但可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也给能力不同的孩子一個逐层加深的发展平台,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思考、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又有了可以互相学习、逐步提升认识的契机。这节课,教师并没细讲,学生的资源共享、争论交流、思想交锋成了主旋律,每个孩子都受益匪浅。

在大语文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代,在繁杂的阅读资源已经走入我们课堂的今天,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整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及阅读资源做出合理的取舍,让自己的语文教学灵动、从容,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猜你喜欢
散文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