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贸经济学角度研究流通经济学新进展

2017-05-17 07:52李晓雯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进展现状

李晓雯

内容摘要:关于流通经济学的构建,一直是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但从当前流通经济学发展现状来看,流通经济学依然存在研究进展缺乏的问题,尤其近年来流通经济学研究越来越边缘化。学界在流通经济学理论的进展方向上,始终存在不同的观点。商贸经济学的发展给流通经济学的进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支撑,是改变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流通经济学现状,从商贸经济学角度对流通经济学的新进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流通经济学 现状 商贸经济学 进展

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流通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流通作用,而是关系着产业价值创造的同时,也关系着信息传递,且为两者之间的核心环节。与流通本身的大发展相比,流通经济学理论研究步伐却明显滞后,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多维化时代,迫切需要对流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不过,流通在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抽象,与西方经济学显学现象格格不入。在我国经济学中,对流通的研究相对西方更为丰富,在流通经济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整体来说,流通经济学当前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明确流通经济学理论进展方向迫在眉睫。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化了商贸经济在我国的功能和地位,从商贸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流通经济学进展进行研究,对流通经济学来说能够显著地拓宽其研究领域和空间,使流通经济学研究方向边缘化的问题得以改善。

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

当前针对流通学科所做的各项研究中,国际贸易为热点所在,相对来说在国内贸易的研究方面则比较冷清。这种突出的研究现象背后,是流通经济学研究不管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方面均大幅度降低,无法将流通经济学当成一个单独的学科,流通学科研究进展的缺乏日益明显,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重。

首先,在主流经济学中流通经济这一问题被抽象化,在其基本概念与范畴方面缺乏规范和统一的认识。对于主流经济学来说,零交易费用假设为其建立前提,这种交易的完成市场属于理想市场,不需要耗费成本,因而并不需要将商品流通过程考虑其中。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下,资源配置是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与流通关联不大。但事实上,当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时,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依靠商业联系起来,才能促进经济学市场的形成,也才能使价格机制的作用得以发挥。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不仅忽略了流通、貿易、商业的内涵研究,而且忽略了其区别与联系的研究,这些都是流通经济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经济学在目前的研究中,又被称之为贸易经济学或者商业经济学,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均属于同一个学科,即便流通经济学内行研究者也无法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关系。虽然在很多流通研究者的研究中,流通即为商品流通,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流通不仅指商品的流动,还包含着资金、人力的流动。从这点来说,流通不仅涵盖着资金流、商品流,还涵盖着人流与信息流。

其次,对流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还不够准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经济理论都从新古典经济框架中独立出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是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独立经济学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框架中的零交易费用和完全理性这种不现实的假设进行了割舍。对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进行重构,是这些新经济学派研究的重点。在这种经济学派不统一的大环境中,有些学者将流通经济学定位于产业经济学中,甚至对其进行了细分,如流通产业结构、政策等;有些学者将流通经济学定位于政治经济学中,将流通经济学纳入交换经济学中;还有些学者从空间经济学入手对流通经济学进行定位。流通经济学到底属于哪个领域,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在学科定位上的不同观点,使流通经济学研究陷入了杂乱无章的境地。

最后,西方流通理论比较边缘化,在研究范式上缺乏科学性。在流通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做过探讨。此后,一些营销学者主要从分销或者渠道两大视角,对流通问题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研究。不过,在主流经济学的统领下,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比较边缘化,在研究范式上也缺乏科学性。经纪人假设,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都是其研究范式,主要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加以分析,在此过程中寻求优化度最高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在产业经济学中,SCP分析框架为其研究范式。但在流通经济学中,其分析范式却并不固定也不够科学。我国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流通假设,借助SCP分析框架,对流通产业问题进行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应对流通经济学进行系统、成型的建设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流通问题的研究上,可以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等,不过该种研究观点大多比较分散,较难形成体系。流通经济研究范式的不统一和缺乏科学性,导致流通理论被一定程度地分割,较难建立宏观的流通经济理论体系。

研究流通经济学新进展的必要性

在流通经济学研究中,流通地位是很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针对流通地位所展开的相关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流通与生产两大视角的争论,开始在全部产业中对流通加以研究。但从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流通经济学当前正处于困惑时期。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普遍不被主流经济学者承认,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中早已经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纳入其中;而对于一些仍然继续对流通经济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说,他们依然在对流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虽然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堪忧,但不并代表着流通经济学科研究没有必要。相反,研究流通经济学新进展非常必要。

第一,从实践的视角来说,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商业活动解释都需要依靠流通经济理论。以政府需求来说,流通经济理论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中的不少管理工作都具有支撑作用。我国正在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小康社会进行全面建设的今天,研究流通经济进展新方向,不仅有利于流通和生产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而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对地区商业发展规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国民经济中流通产业重要性的界定,而且会涉及流通产业规模以及业态分布,同时会涉及流通产业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出台流通产业政策后,很多问题都需要流通经济理论给予明确解释,如对零工关系的处理、如何建设流通体系等。以企业需求来说,不仅其商业选址、商业集聚会涉及流通经济理论,物流体系建设、流通渠道等问题也会涉及流通经济理论。虽然部分答案可以从市场营销学中找到,但论说服力还是流通经济学理论更加专业,特别在业态选择上,企业尤其需要依靠流通经济这一理论支撑。

第二,从理论的视角来说,流通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色。商品价值的实现,从生产者手中开始转移,其向消费者转移中所经历的过程和阶段即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宏观经济角度下,这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正是流通产业的功劳;在微观经济角度下,这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是企业产品流通渠道。在西方经济学中,流通经济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并不包含其中。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流进行直接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在整个研究中直接省略了流通过程。而在市场营销学中,虽然也涉及一些流通理论,但其对流通渠道问题的分析,多立足于生产者角度,一方面忽视了从消费者视角对流通渠道进行探讨的便利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忽视了在整个国家流通体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分析视角相对流通经济学本身比较狭窄。

第三,西方也不是全盘否定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已经强调过流通经济。在《国富论》中,主要论述的是分工与市场,其中第一编是整本书最为精炼的部分,主要内容为分工理论。斯密认为经济进步的根源就是分工,此后的章节便开始对交换进行研究,强调了交换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这双手的协调下才出现了各种交易组织。在第三编中,斯密对国内贸易或流通问题作出了具体论述,肯定了流通经济的存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针对流通研究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流传较广的有德国R·埃伦堡所作的《商业论》等。日本学者针对流通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形成了“流通经济论”等比较系统的学科体系,日本甚至专门开设了流通经济大学。这些都表明,发达国家也承认流通经济学的存在并认同其作用,期待流通经济学的回归与新进展。

商贸经济学推动流通经济学研究进展的可能性

商贸具体来说指商业零售业,宽泛来说指与买卖商品服务有关的所有商业事务,或者指所有和商业以及服务相关的行为。商贸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即贸易和商业。如学者Palmer认为,商贸是一种交换活动,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对市场空间的拓展;营销专家Kotler提出,商贸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企业将商品与服务更加顺利地交换出去。在美国商务部的各项职责中,其中之一为对世界各级市场负责,帮助企业寻求最为适合进入的市场,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贸易事务辅导,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均能满足各种消费者。

相比流通、商业或者贸易等概念,商贸对交换活动的外延能够给予更加准确的概括,且对于交换的内涵也能够更加正确地反映。商贸所反映的事务,基本都与交换有关,所以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这些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存在的特有环节都可以在此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商贸这一概念中还纳入服务,而不管在流通经济学还是在商业经济学研究中,住宿餐饮等服务业都是比较薄弱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以及国内的服务发展来说,通过商贸这个术语还能促进其统一整合研究的实现。商贸在内涵上也比较清晰,商业事务是商贸的本质研究,即其本质在于对交换活动进行研究,与流通、商业、贸易拥有同样的重心。且在内涵方面,商贸对国际贸易及国内贸易并没有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可促进国家贸易研究更加有效,对国内贸易与流通经济学两者之间的融合研究更加注重。从学科研究视角进一步说,流通、贸易、商业这些术语当前依然比较混乱,而商贸概念则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这一现象。这些不同的概念,从本质上来看都在对一样的内容进行研究,如果用商贸这一术语来对其进行统一,也可以促进业内认识的统一,更容易被业外所理解和接受,使流通经济学的定位更加明确。

当前,商贸经济学在国内还较少作为一种确切的学科展开研究。在国外,针对商贸经济学已经设定了明确的课程和专业。商贸经济学课程当前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电子商贸经济学,其开设目的在于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商业贸易和服务问题进行解决,具有工具类课程性质;第二种是对国际商贸进行研究的课程;第三种是对商贸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流通与服务领域中的交换活动。在商贸经济学中,整个流通及服务领域里的经济学都包含其中。商贸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商业活动规律,而且包括与服务相关的经济理论。前者主要是与商品交换相关的所有流通活动规律,后者主要指在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中所呈现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服务业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和服务业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商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国内贸易外,还包括国际贸易。即国内商业和服务活动之外,国际商业与服务活动也是商贸研究内容。对于商贸经济学理论研究来说,国内、国际贸易以及服务业发展变化规律都是其研究重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国际贸易如何与一国经济增长保持协调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要求,成为商贸经济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另外,商贸经济学还会对国内外商贸活动关系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商贸经济学中的研究,除了涉及商贸发展理论,同时需要根据信息化背景对电子商务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推动贸易和服务的发展。在当前商贸活动中,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新生产力,很多流通活动开始实现从交通工具向通讯工具转变,从人员流通向信息流动转变,商品流通也開始从实物流动向商品信息传输转变,促进了新生产力的形成。

面对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通过商贸经济学来推动流通经济学研究进展是流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转折。在流通经济学的研究中,商贸经济学能够拓宽其研究领域。传统流通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仅仅为实体商品的流通过程,在服务流通方面的研究不多。商贸经济学则是从商品与服务两者结合的视角,对商品和服务的流通问题进行研究。在实际流通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服务过程,服务商品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尤为凸显,比重越来越大,对服务贸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借助服务贸易推动商品流通向更好方向发展就越来越重要。关于电子交易方式的研究,传统流通经济学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在整个商品流通活动中,传统流通经济学并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电子商务在传统流通经济中仅仅是一种流通方式,而未留意到电子商务中蕴含着巨大的流通生产潜力。传统流通经济学理论不仅无法解释电子商务催促下形成的新兴商业模式,而且也难以回答当今时代下流通制度创新问题。而商贸经济学则对电子商务问题展开了具体的研究,能够给整个流通活动规律带来一种新的诠释。

商贸经济学还能发挥对流通经济学研究空间进行拓展的作用,推动内外贸的统一与结合。在原有的流通经济学研究中,主要聚焦在国内商品流通,较少将研究视野放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在商贸经济学中,国内外流通和服务都被称之为商贸,对整个商品流通活动的研究来说更加有利。以城市商业中心区在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为例,商贸经济学即可研究商业中心的国内贸易功能,也可以研究其国际贸易功能,还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加贴合商业中心区商业发展与流通涉及面较广的实际。以商贸经济学为基础对流通经济学进行拓展,与社会大众的认知习惯也更加吻合。对于商贸这一概念,社会大众普遍比较熟知也更加认同,“商贸部”、“商贸中心”等名词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借助商贸经济学这一术语能够使流通经济学的教育得到更广与更快地普及。

商贸经济学视角下流通经济学研究创新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以实际和现实为基础,对我国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要实现重新定位就需要突破中介环节,放眼整个流通活动。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创新必须选择好切入点,不能继续走在过去流通经济学的困境中。新的流通经济学,应秉持延续和深化基础经济学的原则。主流经济学非常注重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以供求分析或价格机制为基础;但基于商贸经济学推动流通经济学研究进展的可能性,国内一些学者倡导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核心范畴锁定在资源配置上,主张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纳入商业或流通理论。不过,虽然这些研究给流通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但如何确定流通经济理论进展方向仍然是一个问题。

站在商贸经济学的角度确定流通经济学进展方向,首先需要一套科学的分析框架。其着眼点可以放在商贸和商贸活动这一核心概念上,对商品和服务流通过程中的运行机理进行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商贸活动具体方式、规模和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站在区域的视角对不同空间范围中的商贸活动进行研究,接着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贸活动进行研究。

在商贸和商贸活动核心概念上,主要对商贸的内涵与外延,商贸的本质属性、商贸活动产生及发展历程等进行研究。在商贸运行的基本原理上,可以以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为依托,对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商业和服务业如何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社会福利增加的原因。商贸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体现的是一种迂回的生产过程。在商贸活动的方式研究上,主要对商贸活动具体方式进行研究,该研究中以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对店铺交易和无店铺交易进行研究;对集中交易及分散交易进行研究;对批发与零售交易进行研究。在商贸活动的规模研究上,对商贸活动的规模适宜性进行研究。该项研究主要探究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商贸活动的规模是否与其适应,在经营过程中商贸企业经营规模是否适当,对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商贸活动规模大小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在商贸活动的结构研究上,主要研究两项结构:其一为商贸主体结构,其二为商贸客体结构。前者又主要包括三点研究内容,即制造商、中间商以及零售商;后者主要包括两点研究内容,即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在不同空间下的商贸活动研究方面,主要对区域、国家及国际空间环境中商贸活动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空间结构下的商贸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在电子商贸经济学上,研究环境主要为电子商贸背景,对商贸流通和服务处于新环境中所发生的新变化与新运行规律和模式进行研究,同时对电子商贸中具体操作规程进行研究。

商贸流通是流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经济学可以丰富流通经济学的内容,在流通经济学领域之内,更加重视商贸流通是必要的,丰富其内容也是必要的。基于商贸经济学角度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新进展,是从流通经济学研究缺陷出发的,也是流通经济学研究本身的需求,给流通经济学进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参考文献:

1.杨丽杰,王劲松,后宗刚.重构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J].商业时代,2014(15)

2.孙志伟.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8)

3.郑书莉,王心良.流通产业研究文献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4(12)

4.丁涛.流通理论的缺失与其思想渊源:主流经济学研究传统的致命要害[R].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5

5.马勇.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流通经济学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6.韩锋,张永庆.物流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J].中国流通经济, 2015(9)

7.任保平.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1(2)

8.魏迎霞.从流通经济学传统研究方法困境看中间组织理论的创新贡献[J].商业经济研究, 2015(23)

9.余东华.经济学转向与重构—模型、事实与社会实在论[J].学术月刊,2014(4)

10.董濤.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时代金融,2014 (3X)

猜你喜欢
进展现状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