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柳+朱凡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公众公民素质的不断增强,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与行为,设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及行为量表》,选取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长江大学、武汉商学院、长江职业工程学院6所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参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程度,文中影响因子的提取可为志愿者激励机制及长效机制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
目前,志愿者参与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外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类型的研究经历了双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三个阶段。Clary等人提出了价值、理解、职业、社会、增强、保护六维动机,并设计了志愿动机量表。上述研究对志愿者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总体来看尚存不足: 其一,研究方法比较单一,量化结论不足;其二,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缺少对某一群体志愿者的动机与行为关系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利用深度访谈与结构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索了志愿行为影响机制及其与不同参与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志愿者动机研究
国内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规模的研究集中于2000 年以后,这与我国相继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有关,吴文琪把大型运动会中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归纳为个体自我成长需要、追求技能的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等三类[1]。在实证研究方面,吴鲁平运用深度访谈等方法将志愿者动机分为以责任感为轴心的传统性动机、以发展为轴心的现代性动机和以快乐为轴心的后现代动机等三类[2]。谭建光等人抽取了865 名深圳市志愿者协会注册的志愿者进行动机研究,还将这些动机归纳为利己、利他和社会责任等三类[3]。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问卷调查——《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及行为量表》,对湖北6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4题,志愿动机测量30题,志愿行为测量5题。表中总计30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7 级评分制,根据预调查的情况将删除10 个区分度不高的项目,添加2个新项目,最终形成由6个维度及25个项目构成的参与动机测量量表,每个题项均采用7级评分制。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 年10月对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长江大学、武汉商学院、长江职业工程学院共6所高校各发放200份问卷,共1200份,共收回1137份问卷,其中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达980人,占比86.2%,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三)大学生志愿参与动机与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值为0.833,Bartlett 值为1065.99,P 值为0,输出的6个因子解释25个变量的累计百分比是65.59%,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18.0 软件,分析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外生变量的Cronbachα 检验值均大于0.7,说明数据有较高的可靠度。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各因子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拟合指数如下: χ2 /df = 3.68,RMSEA = 0.058,NFI = 0.97,NNFI = 0.96,CFI = 0.97, IFI = 0.96,RFI = 0.95,AGFI = 0.92,P = 0.00,六个维度的因子负载量分别在0.505到0.801 之间,说明数据有较高的汇聚效应,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六个维度的结构得到了数据的支撑,可用来进行下一步测量。
(四)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是由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组成。其数学形式由公式(1)至(3)组成[4]:
测量方程:
y = Λyη + ε (1)
x = Λxξ + δ (2)
结构方程:
η = Bη + Гξ + ζ (3)
其中,η 和ξ 分别是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y 和x 为观测变量,Λx和Λy是载荷矩阵,Β 和Г 是路径系数矩阵,ε 和ζ是残差。外因变量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及自我保护与自我增强,内因变量为行为。
二、结果分析
( 一) 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属性与参与动机的描述性分析
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属性对其参与动机与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在性别比较上,男女生行为差异,在价值表达与社会交往维度,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二是在年级及不同学历的比较上,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理解与自我保护与增强,大学三四年级学生价值表达动机更为显著;三是在生源地比较上,农村与城镇学生差异不明显,但在参与动机上呈现差异,在学习理解及自我保护与增强维度差异较显著,而在价值表达与职业生涯维度,两者差异不大;四是在学生身份的比较上,学生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效果更好、参与动机更强,在价值表达、社会交往、保护与增强等三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结果见表2。
(二)志愿服务平均参与时长时长及类型与潜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还进行志愿服务平均参与时长及服务类型与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服务持续时长分别量化处理,1~3 次及以下、3~5 次、5 次以上,再对量化值与7个潜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三、结论与讨论
“参与动机—行为”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假设被验证成立,价值表达、自我保护、自我增强及学习理解对行为的正影响显著。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平均得分依次排序为学习理解、社会交往、保护、增强、价值表达与职业生涯,表明不少当代志愿者还没有真正领悟志愿服务的精神实质和内涵,缺少志愿服务精神的引领。
志愿行为具有长期性特点,其动机也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发展变化,通过本文研究,可采取以下两方面提升志愿服务成效:(1)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配以相应的志愿服务证明以及适量的综合素质加分,同时避免恶性竞争;(2)拓宽信息获取及参与渠道,树立志愿服务正确意识,解决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供不应求”的现状。参考文献
[1]吴文琪.大学生参與大型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的动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 6):644-650.
[2]吴鲁平.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现象研究--对24 名青年志愿者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 5):31-37.
[3]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 AMOS 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