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 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如:课程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课程结构混乱等,本论文拟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入手,探究在高校建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的可行性,使之更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方法
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如:课程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课程结构混乱等,本论文拟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入手,探究在高校建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的可行性,使之更具有针对性。
1高校开设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意义
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开设这类选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效果。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包括摄影技艺、影视摄制与后期制作、电影电视画面语言、动画动漫制作、传媒广告策划、当代音乐舞蹈、音乐音效制作、舞台背景设计与制作、舞台灯光音效技艺、家庭装修艺术设计、商业装潢装修艺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艺设计、书法技法、插花艺术与培育技术、陶瓷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设计、民间民俗艺术设计与制作、古玩字画的鉴赏、玉器石料雕刻技艺等。这类课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提高学生品赏鉴别高层次艺术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创业就业的技能,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2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
2.1缺少校本教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材的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艺术欣赏作为一门高校公共选修课,必须要有足够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供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与处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欣赏教材均为校外专家编写的全国通用的教材,这些教材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单一化模式,但是在具体的论述中,在内容方面仅仅是就门类论門类,就作品论作品,而忽视了一种审美和文化内涵的深化。
2.2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学中,往往又侧重作者介绍和作品主题,与有关作品艺术特色的总结分析往往被忽略。诚然,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作品背后隐藏的故事有助于理解、欣赏艺术作品,但是教师对作者过多的介绍,只是满足学生对画家本人的好奇心,无法形成有效教学,无助于学生实际欣赏能力的提升,从而使艺术欣赏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同时,忽略地域文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会使教学内容失去吸引力。
2.3教学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还发现,高校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原本充满乐趣的艺术欣赏课变成了“从理论到理论”的“一言堂”,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有师生互动的环节,但多停留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上,教学还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制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1突出方法性,讲好“首堂课”
在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教学中,首堂课应以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实用性和社会需要性为主要目的,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感到可以掌握一门技艺,将来到社会上也可以为自己的创业就业所用。因此,教师切不可把课程的技艺描述得难度系数极高,非常难学,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个别学生还会产生恐惧心理,大大削弱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应把课程中符合学生兴趣的部分以及可能出现的兴奋点有意地摘选出来,并在课堂上突出描述,并配合表述语态,提高教学的感染力,达到激发学生上课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上准备讲授第一堂课时,切不可敷衍了事,一带而过,匆忙进入主要课程内容的讲述,而要把首堂课当成课程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热爱这门课程的热忱,从而给这门课程重新定位,甚至学生会调整他们的业余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学好这门课程。
3.2突出实用性,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应根据课程的需要和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内容改革,基本指导思想是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艺术类公共课程的课时数一般在32—48课时,因此,在有限的课时数当中如何把握好内容的关键部分,并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艺术设计类公共选修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通用的和流行的一些设计软件,在有限的课时中把基本的设计方案和样式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一些实用技术,同时又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3.3综合应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充分应用校内外资源,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校内资源包括现有的艺术类实验教学设备,如电视演播室、影棚、舞蹈排练厅、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系统实验室、动漫设计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音乐录音棚、多媒体艺术实验室等实验教学设施,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要与教务主管部门协调好,通过学校统一部署,给予政策支持,畅通使用渠道,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保证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学生也有上实验课的机会。
3.4注重“尾部”教学环节,实行多样化考试改革
艺术类公共课程的考试方式也应多样化,不要一味地停留在纸质考试上。可以采取考作品创作和设计,以在电脑上答题选择为主,也可以实际操作加答题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这样的考试能考核学生真正掌握了哪些技艺,真正地考核学生在今后的创业和就业中能否立足于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摄影艺术和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划定拍摄的场景或实物造型,规定主题,由学生自由地创作拍摄。规定后期处理的程度,创作出的作品要自己找地方洗印出统一规格的照片,在最后一堂课交给教师,统一判分处理。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的主观创作意识与思考能力都得到拓展和提高,因此,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就发挥得比较完善,从而达到检验教学和学习成果的目的。
总之,高校实用性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切实地认识到它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并能成全他们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切实地认识到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务实措施与教育变革,切实认识到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化的实用型人才,切实地认识到它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新常态的具体行动与实践。正是它的这种意义和思想,才能带动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处理好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之间的关系,要把公共选修课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实用效能的“孵化器”、教育教学的试金石、把握经济脉搏的新动力。教师要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丰富知识,提高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也应不断积累实用性教学的经验与认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丽娜.在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王阿楠.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4.
[3]高丽.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王敏.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之教学方法探讨[J].音乐时空,2015,22:15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