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臻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关键词: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现实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体系,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论才能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对价值的分析是以交换价值为起点的,交换价值是一种比例关系。因为商品能够以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则商品中必然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表现其内容的表现形式,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价值中所包含的劳动的量来计量,使得价值具有了可比性。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包含两个方面,劳动量和劳动生产力。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商品具有二重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包含二重成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1)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科学的剩余价值论。最后劳动二重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2)具体劳动及特点
生产使用价值的是具体有用劳动,它是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其特点如下: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从而生产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有用劳动表现了社会分工;各种具体有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与社会形式或社会制度无关;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的两个要素之一。
将劳动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和交换要求有社会分工和独立产权制度。各种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只有劳动者享有独立产权,他的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才可能进行交换。
(3)抽象劳动及其特点
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它是劳动具体形式,抽象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数倍,各种劳动化为当作他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
其特点如下: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有同一性;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价值可比,是因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可比,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以抽象劳动的耗费时间为计量单位。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会有增长,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同一劳动里进行生产,在同样的时间里提供的使用价值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4)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异质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使用价值的要素,同质的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对于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考察总是从质的方面进行的,对于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考察总是从量的方面。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两重性的根源。
二、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
(一)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1)社会价值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理论指导的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必须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大小加入分配。
(2)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指导作用
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并且是生产力提高的动力。因为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呈正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个生产者能得到比同行业平均水平更多的收益,因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技术科技专利入股等手段,提高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张衔.《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讲义纲要[D].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
[4]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M],人民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