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反教权主义在19世纪小说中的体现

2017-05-16 01:41杜莹莹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

【摘 要】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的政治局势多番动荡,文人不仅普遍关注国家的政治变化,并且还将他们的政治意识体现于其著作中。尤其是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尽管当中并不是直接叙述当时的社会状况,但多数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背景,以各种形式将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人物的塑造表现出来,并还赋予一定的象征代表意味,揭露社会现实。因此,我们从19世纪的小说中,剥离其文学艺术的成分,便可体会到作家们所要展示的社会革命浪潮与各方力量相互斗争的过程。

【关键词】反教权主义;文学作品;社会革命

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或是文学家,大多都会在其著作中表露出一定的政治目的与政治倾向,或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形态,从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主要是史诗以及战争史的记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与风土人情;中世纪时期几乎所有的文献作品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色彩浓厚,宣扬上帝和教会的统治;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本思想同时也是攻击基督教统治的有力武器;随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世俗与宗教的矛盾也在史学、文学等作品的争锋相对中显露无疑,为各自所想要建立的社会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宗教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长期是政教合一,并由此引发了教权与王权长期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的关系。反教权主义是指因为教士过多干预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或有此种嫌疑,因为教士坚持教义至上主义,因为教士享有特权或拥有财富,或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反对教权的理论体系1。法国大革命以后,教会遭受重创,雅各宾派严酷的专政使得人们逐渐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重新投向宗教寻求慰藉,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促进了教会的复兴。雨果的著作《九三年》便直接反映了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揭露了革命党人疯狂的杀戮,批判过于激进的行为,大力宣扬人道主义精神。而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的真谛》当中更是宣传复兴基督教的代表作,印证大量文学作品,从各方面论证基督教的神圣,旨在让人们领略它的美。

教会的权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到了七月王朝,主教们对法国政府宗教事务直接干预越来越难以容忍,一些原本被认为具有高卢主义倾向的教士在成为主教之后转变立场,转而支持教宗对普世教会的领导权威2。教会开始不断地干涉政治和社会生活,教权至上论的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左拉的《普拉桑的征服》反映的便是第二帝国时期法国的政治生活,充分体现了教士对世俗权力的控制。小说中的富雅神甫通过自己在普拉桑教区的苦心经营,一步步地获得了专区政府和正统派对立双方的认可,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在此之后,他利用自己的权威操控全城贵族,包括操纵政治选举和神职任命等。对于莫莱一家,他起初以蒙蔽手段,达到目的以后则利用宗教对马尔泰实行严厉精神控制,最终导致莫莱一家走向疯狂与死亡。同时书中也表现了教会内部为争夺职权的明争暗斗,揭露了第二帝国时期教会的丑陋和对人们的压迫。

教会的控制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19世纪反教权主义表现得尤为激烈。在《普拉桑的征服》中已有多处反对教权的体现,主要是以人们逐渐脱离教士的控制表达出来的。首先,在故事的开场,普拉桑的普遍民众对寒碜的富雅神甫一直采取的是轻视和质疑的态度,还多次诋毁他,这说明教士的身份已不再纯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代表,人们的信仰也不单纯是出于宗教的热忱。第二,莫莱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作为一家之主,男权主义的代表者,他也反对妻子信教,认为教士会夺去对她的控制权,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第三,马尔泰对宗教的狂热和对富雅的爱使她越来越不受富雅的控制,她最终意识到富雅对她的欺骗。第四,富雅的妹妹和妹夫原本惧怕富雅的权威,接受其对他们的种种管制和束缚,但逐渐地开始大胆反抗,违反他的指令,并且还站在共和党的政治立场宣扬对富雅不利的舆论。第五,富雅分别为青年男女所筹划建立的俱乐部和圣母慈善机构,原本是为了管制青年,但最后二者都出现了堕落腐化的现象。最后,也是整本书中最直接体现反对教权的部分,当富雅死于大火中,全城的民众并不感到哀伤,而是解脱。“他变得叫人无法忍受了,咱们都成了奴隶。……总之,普拉桑解放了!”3,这充分表达了对教权主义控制人们生活的控诉和对冲破宗教束缚的渴望。

除了左拉,还有许多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封建教会势力,如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等,都在著作中深刻地表现了现实中革命力量与封建教会反动势力的斗争。尤其是法朗士,作为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他发表了大量反教权的文学作品,如《科林斯人的婚礼》、《苔依丝》等,反对宗教束缚,怀疑、嘲讽宗教中的不合理性,揭露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

在19世纪法国的现实社会中,由于不同阶层与教会矛盾的立足点不同,因此反教权主义并不是一种系统的、统一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诉求4。对于共和党派人士来说,教会支持保皇党,极大地阻碍了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对于一些受理性思潮影响的文人或自由思想者而言,教会束缚人性的自由,与理性和人本思想相悖。而在一般民众看来,教会在很大程度上侵占了大量权益,并对他们的生活做出许多限制,使得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

随着反对教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自 19 世纪中叶起,反教权主义的共和派与支持君主制的教权派之间的斗争成为了法国政治生活中心内容之一。反教权主义坚定捍卫法国大革命的原则,视天主教为专制、不宽容和社会保守的代表。随着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一场真正的反教权运动拉开了帷幕。共和国政权不断推进世俗化政策,天主教会从教育和政治等公共领域彻底退却5。

作者简介:杜莹莹(1993-),女,籍贯广东,浙江大学2015级教育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

参考文献:

[1]左拉.普拉桑的征服[M].石家莊: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

[2]郑崧.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J].世界历史,2007(1).

[3]沈坚.世俗化与法国天主教的现代定位[J].世界历史,2007(1).

[4]彭小瑜.19世纪高卢主义滞留和衰落的启示——以1801年政教协约为个案[J].史学集刊,2013(1).

注释:

1.郑崧.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J].世界历史,2007(1).

2.彭小瑜.19世纪高卢主义滞留和衰落的启示——以1801年政教协约为个案[J].史学集刊,2013(1).

3.左拉.普拉桑的征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08页.

4.郑崧.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J].世界历史,2007(1).

5.沈坚.世俗化与法国天主教的现代定位[J].世界历史,2007(1).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从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看当代观赏石的鉴赏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与数学
姜敬爱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美国文学作品中“美国梦”的形成与蜕变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文学作品阅读中对“主要形象”的考查例谈——以近三年高考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