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堂里的手工活动

2017-05-16 09:26郭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手抄报历史课程

郭玲

一、探索动机

1993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提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计划》指出: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

2015年11月,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

以上文件是指导思想,是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动机:试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思路,创造轻松和谐课堂,创设生动活泼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中体会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迈进中学的大门,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讲仍保留着小学特点,以兴趣学习为先导,直观记忆为主。历史学科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式,教材以对人类过去概括和总结为主,这就与直观性原则产生了矛盾。执着的历史教师往往用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而故事有局限性,它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经过了人们的意识加工,更有甚者来自于人类的想象和民间的杜撰,这对于知识传授要求科学性、准确性又是一种挑战。课堂中引入实践活动,学生心、眼、手、口都参与,能有效地弥补这个缺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再是单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三、具体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历史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历史文物仿制课

完成一阶段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学习后,我穿插了一堂历史文物制作课,提前宣布我们要自己动手仿制文物重现历史。学生们好奇心膨胀到了极点,课堂欢呼雀跃,有些孩子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学生们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做什么文物?用什么做?怎么做?我们会做得好吗?问题提出来了,紧接着是按步骤进行部署,进入准备阶段:(1)原则:人人要动手,就近原则分组创作。(2)在教材已教范围或者相关资料上寻找模仿目标,依据目标准备材料,难度大者先制成雏形。(3)作品完成后,要求运用历史知识,自制标签,写好文物简介(时期、名称、功能或其它)。(4)可多方面查询资料,可申请家长或老师辅助。但主导者必须是你们自己。(5)进行评比,选出各类仿制文物中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开放日公开展览。

两天后,再回课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和材料超乎想象。工具刀有剪、小锤、刀片、铁丝、锯片甚至专业木工工具刨等;材料有墨鱼骨、橡皮泥、萝卜、龟甲、油泥、竹片、黄泥、木板等,不一而足。一声开工,整个教室热火朝天,但大家神态是共同的-----兴奋和认真。给了一个小时的制作时间。甚至连受邀参观的几个家长和年级领导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动起手来。

当一件件作品摆在评选老师眼前时,大家忍不住发出惊叹:钱菁菁的秦兵马俑栩栩如生;刘谢白景的半坡氏族圆顶屋惟妙惟肖;李梦龙的耧车模型让人感慨……一件件作品作品背后,学生们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查资料、问老师、找材料的艰辛,材料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2.编辑历史手抄报活动

有了第一次实践课的体验,第二次的《编辑历史手抄报》则进展更加顺利,质量更高,当然要求也相应提高。

这次自由组合,可一人一报,也可多人共创,但不得超过三人以上。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准确,排版大方美观。三百学生,一百七十份手抄报送到评选桌上,其中再评选三十份优秀作品加以展览并送上级参加中学历史活动成果展。

这些精美的手抄报,内容包罗万象,有历史常识介绍,历史专题浅谈,历史资料剪辑,历史名人小传,历史名词解释,历史小故事。上至夏商下至民国,知识丰富而且准确,排版大方美观,不知凝聚了孩子们多少的汗水。一位获得优秀奖的学生告诉我,他那份手抄报花了一周的业余时间,跑了新华书店、图书馆,还动用了老爸当参谋,在排版与写字方面,他使尽了浑身招数,还请教了美术老师呢!还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到:虽然没得奖,但在编辑过程中,学了很多东西,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以后一定要多读书报、认真听课,掌握丰富的知识。

过去数年,这个学生现在竟然真的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哈哈。

四、总结

不论是文物仿制也好,还是编辑历史手抄报,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一起参与,同时,学生在各方面的素养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优秀者则更加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尝到了知识积累的甜头。通过以上两堂实践课,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明了知识的获取渠道除了课堂还有图书馆、报刊、网络。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协作精神、创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每次的优秀展,不仅让老师感到教有所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我早期在历史教学领域对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点探索。

猜你喜欢
手抄报历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