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合义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从最初的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输出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以及企业的“用人荒”的现象也给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成为各大院校思考的首要问题,大学教育学院需要在传承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本文将从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的必要性出发,对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教育规划、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才培养;转型
一、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的必要性
当下大学教育人才培养转型是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学分评价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但是这种转型的发展不单单指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也不仅仅是以掌握技术为主要培养目的的技术培训型教育。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型是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全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型人才。并且逐渐完善这一新的教育体制。大学教育人才培养转型有利有弊,在转型的过程中既给我国的高等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可以便于应对当下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也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日渐增多的今天为大学教育院校开创新的发展模式,缩短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体系中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差距。
二、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的转型
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后,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也逐渐转变。传统的理念灌输教育模式逐渐被新的模式所取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个性化教育。同时也改变了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同构性”的局面。教师也将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办学理念的转变逐渐引导教育方式的转型,所以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型关键是办学理念的转型。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
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后首先要弄清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即转型后的高等教育想要培养哪种类型的人才。随着高校的转型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在以往的技术型人才和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以应用型为主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主要特征是以应用为主导,学以致用,将理论培养转移到实践、技术应用的层面。这与传统的培养理论研究型专家学者的培养目标大大不同。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人们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划到高等教育之外的歧视性,打破了社会大众对人才持有偏见的局面。
四、人才培养转型后的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转型后教育院校会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使生产实践、理论学习与科学讲究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在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以团体小组等新型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这种互动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法中将加大企业实习环节的比重,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和创新训练。并且鼓励各类院校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园,充分做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其自主创新。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型是需要长期发展才能逐步完善的项目。人才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的基本保障。
五、人才培养转型下硬件设施建设
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以应用技术为主,这也对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设备应该紧跟当代潮流,让学生掌握当下正在应用的科学技术,传统的教育中不管是技术和仪器都与时代脱节,导致学生所学在实践中无法与社会要求相匹配。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革并增设一些实用学科,将实验室建设的更加完善,同时增多学生兴趣活动课程,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大学教育院校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物质保障。
六、人才培养转型现状
在我国理论型人才的教育年代久远,各界社会民众对职业技术型人才仍然存有偏见,认为职业技术的教育属于中等教育范畴,在社会大环境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仍需要面临诸多问题。而且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部受重视,部分院校将个性化教育趋于形式化,缺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并且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相应的制度也不健全。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和大学教育院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应用型人才和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并加大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力度,做好相关制度完善工作,合理建立奖励机制,为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型提供制度保证。
结束语
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必然会与以往的教育体制发生一些冲突,会对传统的教育形式造成一些冲击,也可能遭到人们的抵制。可能会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制约。
为了满足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需求,大学教育院校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办学理念,加强学科建设,加快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实现大学教育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校企合作,增大实践课程所占比例,顺应时代需要,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小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239+237.
[2]张海霞,解晨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06:80-83.
[3]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