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知识复习中的盲区

2017-05-16 18:05任岩兵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本题解析

任岩兵

河北

一、世界古代史

1.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很多学生误认为其是当时雅典所有人的民主。伯利克里推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为雅典的繁荣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并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的本质仍然是占少数的奴隶主、贵族对广大平民和奴隶的专政,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资格参与其中的。

【例1】(2016·四川成都·13)“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他们( )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伯利克里”和“雅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羅马教廷,很多学生误认为是当时的国王。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

【例2】(2015·山东威海·10)中古欧洲社会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D.法兰克等国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因而A项正确。在中世纪的西欧,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因而B项正确。中古西欧的城市是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废墟上建成的,它们都位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C项正确。中古西欧,由于国王不断向教会赐赠地产,加上教会的巧取豪夺,罗马天主教会在经济上拥有西欧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在思想文化上,更是处于垄断地位,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教会的僧侣,罗马教廷和教皇成了西欧的精神领袖,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因而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阿拉伯人充当了桥梁的作用,很多学生误以为阿拉伯数字就是由他们发明的。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并对它加以改造。

【例3】(2016·贵州安顺·6)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征服地中海

【解析】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但阿拉伯人却将它传到了欧洲,这一文明的传播属于和平交流的方式;选项中其余三项则属于武力冲突。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4.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很多学生误以为是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朝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建立。

【例4】(2016·山东东营·17)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达摩·悉达多——佛教

B.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C.古希腊——《荷马史诗》

D.波斯帝国——象形文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诞生于古埃及,而非波斯帝国。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有学生误认为其是古希腊的故事集。《天方夜谭》不仅反映了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也折射出希腊、印度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生活。

【例5】(2016·湖南株洲·16)赵成小时候听妈妈给他讲过“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出自( )

A.《荷马史诗》

B.《伊索寓言》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解析】本题是对常识性内容的考查。“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都是《天方夜谭》故事集中的优秀故事,故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二、世界近代史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的发生。很多学生误以为苏格兰人民起义和《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开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就限制王权展开斗争,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8年的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革命结束。

【例6】(2016·山东潍坊·21)“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新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戏剧”结束后颁布了(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光荣革命),另立了新的国王,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戏剧”结束后颁布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很多学生误以为是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法国资产阶级与人民结成联盟,人民不断将革命推向深入,所以通常将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作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例7】(2016·山东济宁·16)“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

A.制宪议会制定《人权宣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雾月政变”

D.“热月政变”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掀开了轰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3.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很多学生误以为是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最早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宣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例8】(2016·山东泰安·3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它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该宣言是独立战争的一面旗帜,对当时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4.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很多学生误认为是英国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主要以限制王权为主要内容,在完整性、系统性和反封建内涵方面,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特征。而美国1787年宪法吸收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理论成果,形式和内容都趋于成熟。

【例9】(2016·山东淄博·11)“第一条……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则材料选自(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会”“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最高法院”等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故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有的学生误认为是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瓦特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问题,是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

【例10】(2016·四川南充·14)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改良型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影响。英国人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型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6.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是历史的前进,有的学生误认为其是历史的倒退。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采取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并保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因此拿破仑称帝是历史的前进而非倒退。

【例11】(2015·贵州遵义·24)拿破仑曾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请问这“一样东西”是指( )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商法典》 D.《民法典》

【解析】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1799年他通过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特别是《民法典》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胜利,废除了封建特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7.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统一,有的学生误认为是废除黑人奴隶制。1861年,支持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作为总统的林肯必须要维护国家的统一,避免分裂。

【例12】(2016·广西贺州·12)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了林肯( )

A.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B.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C.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主张

D.与南方奴隶主妥协的主张

【解析】由题干中林肯竞选总统的主题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着南北分裂的可能,作为总统竞选者,林肯认清了这一状况并且表现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8.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统治,很多学生误认为是发展资本主义。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面对这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只好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例13】(2016·湖北黄石·15)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B.没有任何成效

C.废除了农奴制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特点。最后一句说明了此次改革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此次改革注定会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故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9.明治维新中最能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是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的学生误认为是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的措施中,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资产阶级力量成长和壮大,这就决定了此次改革的性质。

【例14】(2016·湖北荆州·21)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本题题干叙述了19世纪日本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结合时间可以确定,这一变化与明治维新中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关,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10.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有的学生误认为是由马克思单独创立的。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例15】(2016·辽宁沈阳·12)列宁是这样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它的科学”是指(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题干中已经提到了两位伟人分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A项是孙中山的革命理论;C项是列宁等人的思想理论;D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均排除。

【答案】B

三、世界现代史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很多学生误认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一项特殊政策,该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前线的供给。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根据当时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例16】(2016·江苏泰州·45)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由题干可知,当时苏俄允许农民公开销售他们的产品、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等,这些都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有关。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削弱了一战的战败国,很多学生误认为该体系改变了世界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的落后国家和地区。

【例17】(2016·江苏盐城·20)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确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解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损害了当时弱小国家的利益,因此C項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3.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很多学生误以为是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说明了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因为只有恰当地解决了经济危机,才能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恢复信心,才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

【例18】(2016·广西南宁·12)罗斯福新政时期,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的“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发展对外贸易

D.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4.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安全,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将法西斯战争的祸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将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祸水引向苏联,以此换取自身的安全。

【例19】(2016·江西南昌·10)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的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和“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等信息,可以确定本题考查的是1938年召开的慕尼黑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等实行的是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绥靖政策。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5.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形势的扭转开始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很多学生误认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例20】(2016·湖南永州·22)“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答案】D

6.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很多学生误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只是加速了二者同盟关系的破裂。

【例21】(2016·福建厦门·30)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 )

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冷战”政策,是不同社会制度间的斗争,而非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纷争。故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7.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很多学生误认为其已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例22】(2016·湖北孝感·22)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的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中的第一句说明了A项观点错误;由“权力的转移和扩散”可以确定,本题表述的内容应该与国际政治格局有关,而非与经济发展有关,故排除B项;C项观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8.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的学生误认为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无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处于不利地位,但经济全球化也为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例23】(2016·四川巴中·34)“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B.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C.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的影响

D.當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解析】本题为否定型选择题。题干中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两者皆有益,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9.爵士乐起源于非洲,很多学生误认为其起源于美国,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并很快风行美国。

【例24】(2016·北京西城区毕业会考·25)爵士乐起源于( )

A.拉丁音乐

B.非洲音乐

C.吉普赛音乐

D.夏威夷音乐

【解析】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它是随着非洲黑奴而到达美洲的,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多个国家。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猜你喜欢
本题解析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今天是几月几日
请你算一算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