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愛武:與武相伴以愛為名

2017-05-16 13:37
华人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會發展澳門

人物簡介

阮愛武先生,澳門出生。澳門工聯體育委員會主任、澳門藤球總會理事長、澳門足毽康體運動協會理事長、澳門健身氣功總會理事長、澳門工人武術健身會會長、澳門龍獅武術文化促進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册按摩師(跌打骨傷科)。榮獲2006年度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頒授體育功績勳章。致力於傳統武術推廣,曾出版著作有——2006年《南拳蔡李佛教材——佛掌連環拳》、2008年《中國舞獅技術推廣教材——醒獅採青賞析》、20lO年《青少年武術健身漫畫——南拳蔡李佛》、2011年《南拳蔡李佛教材——橋手練習與實戰》、2012年《簡易氣功健身入門》、2015年《南拳蔡李佛教材——木人樁法》等書籍。愛”、“武”,或許正如阮愛武的名字一般,一生注定與這兩個字分不開。“武”,阮愛武與武術的情緣一往而深:從小喜歡並習練武術,收徒教學,表演出書,一直熱心於武術的傳播與推廣。“愛”,阮愛武心懷仁愛,所以選擇了行醫治病,從醫於他而言,只為對社會做點有益的事情。與武相伴,以愛為名,守着一顆初心不改,於平淡中顯露最真實的自我。這就是阮愛武,被大家尊稱為“阮師父”。

德藝兼修弘揚傳統武術文化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正如歌曲《中國功夫》裏所唱到的,中國武術門派眾多。武術伴随着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積澱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文化。阮師父所鍾愛並推廣的就是南拳之一——蔡李佛拳。

阮師父走上武術之路,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影響。其祖父阮澤倫乃中山市沙溪象角鄉超藝武館(成立於1887年)開山宗師之一,祖傳洪拳技藝,其後從師學習蔡李佛拳派武術,阮師父是蔡李佛拳派第五代傳人,學成後致力於武術的教學和推廣。幾十年耕耘,早已是桃李滿天下,門下眾多徒子徒孫分別於澳門各大社團及海外任教,弘揚蔡李佛拳術。

蔡李佛創立拳派至今已有180年歷史,在内地南方、港澳、東南亞、歐美及世界各地區流傳廣泛。“蔡李佛拳的誕生,正值十九世紀中國社會風雨飄搖之際,拳派之創立抱着‘以武強族的信念,極力宣揚‘技進可御外侮,退則強身建體的主張,故蔡李佛拳多結合日常生活,拳法以實際實用為主。”阮師父介紹說,“比如常用的纸折扇,也可以作随身武器使用,只要練習得法,儒雅而不失攻防力道。”據了解,蔡李佛拳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家拳術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套路較多,注重攻防配合及技擊的實用性,其特點是快速靈活,柔中帶剛,左右開弓,步法多變,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具有勇猛、機智的風格。

自古以來武術就被當做是保家衛國、強身健體的一種手段,弘揚崇德尚武、自强不息、精忠報國的武術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華夏兒女。“亂世則保家衛國,太平盛世就强身健體。無論哪個時代,習武都要注重德藝兼修。”阮師父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加以引導,“武術,從小的方面能立己助人,從大的方面能夠為國為民,這種精神本身就值得去推廣。”阮師父强調說,習武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場修煉。習武不只是單纯地鍛煉體魄,還應該通過練習武術提高自我約束力,鍛煉自强堅忍的品質,傳承武術精神。

澳門武術發展悠久,習武之風濃烈,習武者注重修為,講求武德。武術是繼承發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澳門舉行的“吴陳比武”轟動一時,不僅帶動武俠小說、連武俠電影也持續風行,延續至上世紀七十代年李小龍功夫電影熱潮席捲全球,受其影響,那時習武的人特別多,

“功夫熱”至今方興未艾。

現今,武術已納入體育競技項目,通過體育的渠道固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推廣方法,但也有不足之處——

其一,因應競賽需要在規範過程中各門派武術容易被同化,難於保留其風格及技藝特點;

其二,着重套路的演練比賽,武術的核心攻防技術逐步被淡化,很多武術運動員沒有搏擊技術;

其三,套路演練為求美觀及競賽的需要,所編排的動作向高難度發展,以經很難與日常生活接軌,缺少群眾基礎,只能在集訓隊中以運動員作教學對象,作為比賽及表演之用。

近年可喜的是在整體競技武術的發展中,針對上述問題的出現,開始以競賽武術及傳統武術雙軌併行,這是有利傳统武術的保育、承傳和發展。

弘揚武術精神,傳承武術文化,這是阮師父素來的心願,也是阮師父一直為之努力的工作方向。醫道萬千以仁心回餚社會

除了學習武術,阮師父還熱愛中醫,阮師父是澳門政府註冊中醫(跌打骨傷科)。“因祖父在家鄉是從事教拳及行醫工作,傳到父親一代因戰走難,未有承繼祖業,只是業餘時間為工友義務教授簡單的健身功法或偶爾免費為工友治療跌打損傷;也許是冥冥中的緣分,讓我又重新走回了行醫及教授武術之路,延續着家族傳統。但無論是教武術還是行醫,我都謹記長輩的教誨,那就是行醫及教拳不可以賺錢為目的,應多想為社會為大眾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阮師父介紹了其中的淵源。

之前阮師父曾在同善堂、工人體育場等機構做過醫療服務。1981年起正式加入行醫行列,懸壺濟世,廣施仁心。

幾十年來,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享受社會醫療資源越來越便利,中醫在澳門的發展和推廣仍保存了傳统。阮師父認為,私人醫館也有自身的優勢:“私人醫生都是憑技術建立口碑生存的,求診者大多是相信你的醫術慕名而來,如果你達不到為病患者解除痛苦疾患,下次病人是不會再來的。對於每一個前來的求診者我們都要頁責任的做好醫生的本份,這不僅是聲譽的問題,更是一個醫生的基本道德責任。”

學無止境,一個醫生醫術再高明,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變化。“中醫也不應該拘泥於傳統的望聞問切,其實很多西醫能用的工具中醫也能用,比如X光、掃描、使用計算機管理病歷系统等等,如果不懂這些現代的科技,保持與時俱進,那麼則會與社會脫節。”當然,這一切都應該遵守醫療執照的規定。

阮師父反對將簡單原理加上很多說辭而故作神秘的做法。阮師父行醫,不喜歡說太多深奥理論,而是將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况如實以告,並给出自己的建議和保健方法。“臨床上,很多人認為看病就像修理機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不然。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越是有經驗越需要按程序進行檢查,盡量減少因主觀而出現診斷錯漏情况;在臨床上很多病患將類風濕、痛風等癥狀錯斷為跌打扭傷,我都會清楚地告訴患者,須治其本,不要耽誤病人治療。

《黃帝內經》中有言:“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防重於治。

阮師父臨床期間見及勞苦大眾多為勞傷舊患所困擾,醫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故後期專注研究防病、治病、强身之簡易醫療體操及氣功健身功法,加以整理,廣為傳播。並經常向求診者教授一些簡單的醫療體操及氣功健身功法。“氣功講究‘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當到達‘三調合一,身體則達至一個平衡,免疫力就會發揮得最好,這和‘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的道理是一致的。”

行醫是一種責任,行醫也是真心地奉獻。“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醫者仁心,治病救人全在於自我約束,不違背良心,不見利忘義,保持初心不改。這是阮師父行醫的信念,並以此自律。

初心不改平淡是真的自我修煉

無論是傳统武術,還是中國醫學,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讓優秀的文化弘揚並傳承下去,阮師父把這當做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阮師父是澳門工聯體育委員會主任、澳門藤球總會理事長、澳門足毽康體運動協會理事長、澳門健身氣功總會理事長、澳門工人武術健身會會長、澳門龍獅武術文化促進會會長……諸多的社會公職,不是一個虛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所以阮師父基本上將自己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给了澳門公益事業的發展和推廣。

除了帶徒,早在2008年國務院公佈“蔡李佛拳”列入非物質文化遗產名錄之前,阮師父已將自己多年習武、練武、教學的心得加以整編,於2006年出版澳門首冊<南拳蔡李佛教材——佛掌連環掌)(書中一招一式皆其親自示範),其後為進一步向青少年推廣,於2010年繼而編著以漫畫形式出版的<青少年武術健身漫畫——南拳蔡李佛),2015年出版《南拳蔡李佛教材

木人樁法》等書籍。從實踐到理論,二者結合,使文化薪火相傳,經久不衰。

阮師父於2006年發起創辦澳門健身氣功總會,總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為澳門市民引進健身氣功這一優質的健體強身項目,十年來,舉辦了諸多的活動,惠及市民不計其數。2012年,阮師父出版了《簡易氣功健身入門》一書,生動形象地讓更多人足不出戶也能練習。

此外,阮師父還將傳统龍獅技藝加以整理,2008年編著出版了《醒獅採青賞析》一書,在書中,阮師父以深入淺出、圖文併茂的方式吸引讀者,希望普及龍獅文化。阮師父的目標很明確,寫書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國粹,讓更多人去了解,了解後有助推動承傳和發展。

社團活動需要出時、出力、出錢、出心,每一個職務不簡單。為了表彰阮師父為澳門體育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阮師父榮獲了2006年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體育功績勳章。

成就、貢獻、讚美、榮譽,這一切阮師父都沒有放在心上,相反,阮師父認為這是自己的本分,就像習武不是為了表演,行醫不是為了賺錢及病患的感激,服務社會不是為了名利,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罷了。人生就是一場自我修煉,而阮師父修煉了一顆平淡之心,平平安安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每一天都活在最好的當下。

平和的心境,澹泊而自然,這是阮師父幾十年生活的智慧積累。正如《幽窗小記》中的那副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猜你喜欢
社會發展澳門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九九存珍檔案展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COMPLAINER’S CALAMITY
社会版
类比联想 发展思维
社会版一
花旗預測2017年賭收2660億
社会版(十二)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发展中的怀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