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从严治党规律的再认识

2017-05-16 22:15姚桓
理论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反腐败

姚桓

〔摘要〕 对从严治党规律的再认识需明确四点,即:站在坚持党的根本性质、完成历史使命的高度,认清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才能坚定决心和信心;科学确立从严治党的目标,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从严治党的水平;正确认识、落实从严治党的功能,集约束、保护、激励为一体,才能不断为党的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采取正确部署和周密措施,才能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从严治党规律,“破窗效应”,反腐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7)03-0062-05

从严治党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一门科学。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践行从严治党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过程。只有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实践,才能取得从严治党的最佳效果。

一、站在坚持党的根本性质、完成历史使命的高度,认清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才能坚定决心和信心

所谓从严治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党章党规的要求去管党治党,做到标准高、要求严。一方面,从严治党并非率意而为,而是党在深刻认识历史必然性基础上的主动抉择。列宁曾经说过,组织能使力量增强十倍。作为担负远大、艰巨历史使命的工人阶级政党,成立时又处在敌对势力的围剿、压迫之下,要取得政权,并进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把队伍锻炼成为思想统一、组织团结、行动一致的战斗整体,才能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攻击点上,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所以工人阶级政党在自身建设和管理方面要比任何其他政党都严格。另一方面,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先进理论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党由有觉悟、承认党的纲领、自觉为之献身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入党时经过严格的考察;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铁一般严格的纪律,党员受到党组织的约束、监督,所以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又是能够做到的;党内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腐败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从严治党得到解决的,如同刘少奇所说,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人的肌体,这是个充满活力的肌体,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医治那些暂时的局部的感染到的病毒,而且在医治病毒之后,更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1 〕415可以说,党的远大历史使命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是基于对历史使命和自身性质的高度自觉,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实行从严治党;如果说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过去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由于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从严治党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实际生活的经验证明,从严治党能否克服阻力取决于三个因素: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健康力量是否在党内占优势,以及党自身的态度是否坚决。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在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中,前两个因素是始终具备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健康力量在党内是占绝对优势的,因此,这里强调“态度决定一切”就更加重要了。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从严治党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总体上看,这个任务完成是好的,因此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可是,无需讳言,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党组织中,种种原因导致从严治党未能完全落实,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实际上走了一条下行线:经济放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放松了—党组织的管理放任了—少数干部放纵了—党组织的责任放弃了,结果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破窗效应”①的恶性释放,似乎让人感到正不压邪,坚持原则的干部遭受孤立,致使不正之风愈演愈烈,极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教训十分沉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极大的忧患意识、非凡的勇气和科学方式践行从严治党,恢复了“共产党最讲认真”的传统,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使管党治党的总体情况显著改观,在反腐倡廉方面呈现出一条上行线,即:从无处不在的外在约束,到无时无刻的强制性的内在自律,再到无需提醒的、以觉悟为基础的自觉,自觉性在实践中的反复重复,上升到无可动摇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反腐败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积重难返的思想、组织、作风方面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或者正在解决之中,党心民心为之大振。据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10-11月在22个省区市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16.5个百分点;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 11.4个百分点。97.9%的群众赞成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2 〕这个从下行线到上行线的转变证明,从严治党能否避免走过场而取得实际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党自身的态度,特别是取决于党践行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而这个决心和信心,又源于对党的性质、使命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身状况的正确估计。或者说,对党的性质、历史使命的认识越深刻,践行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越坚定。

二、科学确立从严治党的目标,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从严治党的水平

从严治党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仅仅定位于严厉地反腐败、查案子、克服不正之风,那么不仅在认识上冲淡了从严治党的意义,而且会严重削弱这个伟大斗争,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纠风也不能彻底。从严治党当然要把反腐败和克服不正之风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从严治党绝不能仅仅限于反腐败和纠风。根据党章的最新规定和要求,其目标可以表述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对于这个根本目标,可以具体细化为三个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推进这一事业;党能够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保持党的先进性;党能够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创新活力。提出这三个要求的根据是:第一,党的建设与党的路线、任务密切相关,是为贯彻党的路线、实现党的任务服务的。党不是清谈馆、俱乐部,是先进的战斗的组织。所以强调“自身硬”,终究是为了打铁。如果忽视、淡化完成党的任务这个目标,从严治党就失去了正确方向和意义。民主革命时期,强调从严治党是为了夺取政权;改革开放新时期,从严治党当然是为了使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完成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第二,这些要求是出于对党面临现实考验的科学研判。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政党执政后都面对防止腐败的问题,面临防止生命力、创造力衰退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考验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使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由于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内滋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大。进一步讲,一个大党、老党执政几十年,积累了许多执政资源,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这是好事,反過来看,一些问题、矛盾也会同时积蓄下来。孟子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讲的是忧患意识不可或缺。一个党长期执政,又处于“太平盛世”,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容易让人陶醉于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之中,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丧失警惕、忽视危险,以致面对危险和危机反应迟钝甚至麻木不仁。苏共即是如此。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其历史无疑是光荣的,她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可惜,这个党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而不能自拔,从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取得政权和建设胜利,到与人民群众疏离而削弱执政基础,最终蜕化到严重背离人民群众而被人民抛弃,执政资源丧失殆尽,最终到了“油干灯草尽”的地步。苏共是1917年取得政权,1991年失败的,历经74年。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近70年,是名副其实的大党、老党。吸取苏共教训并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具体情况,可以认为,今后几十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领导这一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也正处于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关节点上。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周期律问题至今仍有警示意义。明确从严治党的目标和要求,就是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正确回应。

对于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还可以深化理解。第一,无论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是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都着眼于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髙能力。这既难能可贵又十分不易。西方的政党政治和政治学理论,把反腐败希望寄托于多党制,强调反对党、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制约和监督,实际上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中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互相监督,重视人民群众的帮助监督,更强调执政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即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从本质上讲,共产党是不谋私利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种先进性赋予了党自我净化能力,但是只有采取恰当的形式,这种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强调创新,探索如何发挥这种自我净化的能力,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不但能够使党在长期执政下永远保持先进性和创新活力,而且会突破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局限,给人类政治文明增添新财富。第二,从严治党目标和要求所强调的是“不断”。从严治党将伴随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从诞生之日到完成历史使命之时。一方面,反腐败与腐败的斗争、优良作风与不正之风的斗争、先进与错误的斗争具有长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些问题会出现反复;另一方面,实践还会不断给党提出新问题、新考验。由此,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始终努力,不断自我超越,提高从严治党的水平。

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的。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同媒体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首次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后的从严治党在有序推进:在反腐败方面,依纪依法惩治腐败,严查大案要案的力度始终不减,目前已经形成压倒态势,反腐败斗争沿着从让干部不敢腐向着不能腐、不想腐的趋势发展;在作风建设方面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八项规定,对不正之风进行专项整治;在干部工作方面,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在思想教育方面,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教育;在基层党建方面,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党内法规建设方面,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法规,包括《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后,以反腐败为切入点,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法规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步步深入,使从严治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正确认识、落实从严治党的功能,集约束、保护、激励为一体,才能不斷为党的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

从严治党的目标是通过功能即作用实现的。从严治党的功能主要有约束、保护、激励三个方面。

从严治党首先是一种约束,即制约、控制、管束,是“不准”和“禁止”。党章以明确的语言强调了约束的思想、规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章有许多约束性条款,如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上强调: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关于党员基本条件强调: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私利和特权;在党员的义务上强调: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在干部标准上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都是约束性内容。这种约束是刚性的,真正体现了“从严”的含义。

从严治党也是一种保护。这里保护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防止干部因犯错误和滋生腐败而毁掉。从一般的意义说,约束是按照党章党规去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现象,这当然是一种保护。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形势下,发挥这种保护作用尤其重要。市场经济体制使干部的从政环境、党员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发生变化,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同时面前也有了比计划体制下多得多的诱惑,犯错误的几率大为增加。“到处有机遇到处有陷阱”,是对这种复杂环境的形象概括。对此,除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外,党组织必须对干部严加约束,以防患于未然。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次增加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处分的条款,对生活奢靡、贪图享乐、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以及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行为,视具体情节给以处分。应该说,要求非常严格但不是苛求。这种生活上的严格要求是对反腐倡廉斗争的深刻总结。腐败分子通常集政治堕落、经济贪占和生活奢靡于一身,分析其堕落的轨迹,不少人是从生活上被打开缺口的,因贪图享受、追求金钱美色导致革命意志衰退,进而为满足奢靡生活而占用、掠取公共资源,以权谋私、以权谋色,贪污受贿,最终在政治上彻底堕落,背弃党的事业。把生活上的要求纳入党的纪律范围,对干部严加约束,真正体现了党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是对干部的有效保护。

从严治党也是一种激励 ,即调动积极性,鼓励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作贡献。党章规定,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立志改革开放,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并发出通知,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这个规定采取了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一系列措施,要求根据干部的工作实绩和政治思想道德表现及时调整,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这是对干部的极大激励。

把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保护和激励统一起来,会逐步形成全党人人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局面,表明从严治党既是防腐剂,更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四、采取正确部署和周密措施,才能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最佳效果

从严治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采取正确部署和周密措施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七中全会上,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验,提出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得到的重要启示,这“四点启示”应该说是对从严治党认识的深化。对做出从严治党的正确部署,采取周密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守底线是从严治党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即对一切腐败现象零容忍,使腐败分子在党内無藏身之地,守不住底线,一切无从谈起。守底线的关键是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逾越半步。仅守住底线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守住底线基础上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着理想信念宗旨要求的高标准努力,通过全面发挥作用达到:党内从政环境优化、政治生态健康向上;各项法规和制度能够毫无保留地得到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党内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波的政治局面;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风清气正,不正之风失去市场;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强工作能力;基层组织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党的路线和决策能够有效地贯彻,消除“中梗阻”等。不断向高标准前进,就会逐步实现从严治党的目标。

二是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惩治是反腐败的一个基本手段,要求严厉查处腐败,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只靠惩治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为什么出现腐败现象和严重不正之风?除腐败分子和犯错误者自身的原因外,组织上也有责任,如疏于教育、用人失察、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放弃原则、迁就错误、管理失之于宽软乃至失职等等。决不能出现问题后抽象地讲“吸取教训、下不为例”,要分析、追究造成错误的领导者、管理者的责任。要按照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要求,具体分析责任、实行责任倒查,进行必要的处理乃至处分,这才是真正的总结教训,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克服不正之风的有效举措。

三是要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问题。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党必须突破仅仅一般性地提出要求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问题导向使从严治党深化下去。无论单位自我查找、巡视组检查还是群众反映情况、举报,实质上都是在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是解决问题。要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举。这是真正有效的治本之道。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党进行的多次教育整顿活动都包含有密切党群关系、克服脱离群众倾向的内容和要求,也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在一些单位曾呈现出两个“抛物线”现象,即活动:发动-高潮-回落;群众思想情绪:希望-振奋-失望。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存在,而且在活动告一段落之后,不正之风还出现某种反弹。究其原因,是在于纠风仅仅停留在表面,有缺陷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被触动,导致不正之风的根源还存在。党的十八大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吸取了教训,从发现问题入手,在教育、提高认识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整套保证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办法和保证措施的工作系统,是执行制度的方式,有制度无机制,制度还会落空。有鉴于此,许多单位的做法是探索建立、健全这样的机制: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为群众办事服务群众机制、回应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机制、教育动员群众机制。这一整套机制把群众路线的要求制度化、经常化、系统化了,而且提供了执行制度的动力源。健全的机制成为贯彻群众路线的载体,成为防止脱离群众不正之风的最重要的保证。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组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党群关系明显改善,证明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的工作思路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

四是要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使从严治党贯穿干部工作全过程。从严治党的重点是从严治吏。选好人用好人是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作。“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人用人,最重要的是把好政治思想道德关。有缺点的干部并非不能用,但是,如果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有明显缺陷的人放到领导岗位,就会留下巨大隐患。权力与私欲相结合,权力助长私欲的膨胀,私欲又导致滥用权力,恶性循环,是许多人堕落为腐败分子 的直接原因 。还要看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人的思想道德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即使一个干部提拔时大体符合德才兼备的要求,面对复杂的从政环境和权力的考验,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仅要防止“带病提拔”,还要及时给提拔后的干部防病治病。干部晋升得越快,职务越高,对其管理监督越要严格有效。如果重选拔、轻管理,缺乏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任其缺点、私欲发展膨胀,最终会毁掉干部。所以要把好选人用人关,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要加强管理监督,把好干部管得更好。

注 释:

①这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斯坦福大学1969年一项实验提出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正风反腐深得党心民心——2015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纪检监察,2016(1).

责任编辑 陈 鹃

猜你喜欢
反腐败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关于反腐败的思考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我国行贿犯罪的刑法规制
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应保证纪检监察部门有效发挥作用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反腐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