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滨
摘要:目的通过在心肺复苏教学课程中使用SimMan模拟人进行技能教学和考核,提高学生临床急救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情况。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医学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47名学生进行SimMan模拟人教学并给予调查问卷形式调查。结果91.4%的学生认可应用SimMan模拟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74.4%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实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技能,70.2%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合作抢救能力,91.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临床真实抢救能力,66%对模拟诊室的布局及电子设施满意。结论采用SimMan模拟人,可提高学生的实际临床抢救技能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SimMan模拟人:心肺复苏教学
SimMan模拟人是由挪威诺度公司设计并制造的高级生理驱动模拟系统,可模拟患者各种生理变化,能够对诊疗过程中所做的治疗措施和救治用药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同时,通过连接的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显示的参数变化展现临床环境下的诊疗过程和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接近真实临床实践的机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3年从挪威诺度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超级多功能模拟人SimMan模拟人,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共同探索将其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课程教学,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苏州大学医学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7名,已完成相关基础课程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课程学习,于2014年进入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学习。
1.2教学方法 47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两组学生轮流在模拟人设备上进行实践操作。以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为教学病例,提前就授课老师准备与实际临床病例相近的教学实例,授课与考核时宣讲病例发生时的场景,并实现准备好可能会用到的常用抢救药物。在模拟人操作前,授课老师应先和授课学员辅导病例的病理生理知识及病情发生过程中各种场景应给予的抢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或除颤等)及应给予的用药的品种、剂量、原理和用药后患者出现各种反应后的措施等专业知识。并应模仿实际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的实际情况,将3-5名学员编为一个治疗小组,各司其职,与真实抢救过程中有1名高年资医师负责指挥抢救,2名医师负责胸外心脏按压,1名医生负责气道(气管插管就呼吸机或人工呼吸球囊),1名医生或护士负责用药为一个基本抢救单元为例,予以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整个SimMan模拟人模拟抢救过程分为“接诊-病情判断-治疗”三个阶段。每一治疗小组学员轮流进行训练及考核,带教老师在各组训练和考核时将病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一一演示。在各组学员抢救治疗中记录存在的问题,让其他组学员记录。诊治过程结束后予以问答,各组及当时学员一起总结予以讨论。并且SimMan模拟人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由带教老师随时停止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提示学员抢救措施的不当之处,并加深治疗组学员对错误操作的印象。
2.教学结果评定
2.1评定SimMan模拟人的教学结果 实践操作课程结束后予以考核并调查摸底教学结果,以书面评分表的形式给每个学员,填好后统一收回予以统计分析,共5大类:①应用SimMan模拟人教授心跳呼吸骤停病例的教学结果优于传统书面上课?②是否提高实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技能?③各组学员的合作抢救能力是否提高?④应用SimMan模拟人教授课程对临床真实抢救能力有否提高?⑤操作中的模拟诊室的布局及电子设施是否满意?同时,学员还可以写其他的建议。
2.2发放书面评分表47份,收回47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91.4%的学生认可SimMan模拟人教授心跳呼吸骤停病例,74.4%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实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技能,70.2%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合作抢救能力,91.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临床真实抢救能力,66%对模拟诊室的布局及电子设施满意。部分学生建议小组急救技能模拟训练前应进行单项心肺脑复苏(CPR)、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专项技能培训等,见表1。
3.教学总结
3.1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治疗措施应随着病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实战性强。常规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遇到了很大挑战,探索新型的临床急救技能教学与训练模式很有必要。
3.2我院自2013年引进挪威诺度Sim Man模拟人,依照重症医学科的设置进行了情景布置。该模拟人不但可以实现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操作,而且能更逼真地展现疾病在各个阶段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相应反应,并且完全实现无线控制。通过后台操作,不但可用作临床急救综合教学训练,更重要的是,他可创设高仿真的医疗环境,训练学员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除模拟人等标准配置外,还配备了除颤仪、呼吸机、呼吸球囊面罩等急救器材,同时室内配备了全景式摄像头和液晶显示屏,进行实时监控录像,为开展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3.3临床医学教育在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紧贴临床实际的病情发生情况作出治疗选择。比如心跳骤停后的按压,按压后的病情变化,出现室颤后的除颤和药物的选择,除颤后给予的按压和人工辅助通气的措施等等,都可以根据SimMan模拟人连接的电子设施给予处理。simMan模拟人在实际操作中,各治疗小组的学员根据模拟人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处理,模拟人也会根据相应的治疗措施显示出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反应小组成员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这样增加了学员到临床上面对真正病人时的临床经验,并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3.4学生可反复训练,学生在轮流承担不同职责参与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抢救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成员所担当的责任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在模拟抢救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在配合同事的过程中是否有所不足。这样会加强每个学员的合作及沟通能力,便于他们应付更为复制的病情变化。
3.5SimMan模拟人教学还需要在临床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学员的问卷中吸取经验,反馈给教师队伍,共同总结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是教学相长的前提。本次调查结果仅66%的学生对模拟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或较为满意,如何建立更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完备的教学设施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SimMan模拟人进行急诊危重病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贴近临床,以真实病例为主导,得到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效果显著,实践证明SimMan模拟人综合实验设置在心肺复苏教学课程中实用性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