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RAH 图/本刊图库
风情万种,西方油画中的女性之美
文/SARAH 图/本刊图库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句出自《诗经》的《硕人》里的佳句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是古时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用来比喻女子双手白嫩如春荑,皮肤像凝结的油脂又细又腻。用这句中国古诗词用来形容欧洲古典油画里的美人儿也是恰当不过的。
她们有着明眸皓齿,温润的脸庞、白如葱段的手指,或在薄纱下透出柔软身段,或身着华服、珠光宝气。皮肤、发丝、薄纱、蕾丝、珠玉、金属,不同材质被艺术大师们展现的淋漓尽致。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
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艺术品鉴》为大家奉上一组描绘女性形象的世界知名油画,让我们在欣赏画作之余,跟随画家们的足迹,一同去领略他们所处时代的风土人情,了解关于他们的点点滴滴。
《莫特西埃夫人》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有史学家盛赞安格尔:他的肖像画成就就是他最大的丰碑,这话是不错的。只要看看这幅《莫特西埃夫人》,便可见其名不虚传。灰褐色的墙壁,陪衬着黑色衣裙、白皮肤的莫特西埃夫人,这种由黑、褐两色构成的沉稳基调,对比出夫人高雅的气质与稳重的性格。画面因此显得凝重大方,主题突出。
《梳妆的维纳斯》 弗朗索瓦·布歇(法国)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布歇就这幅名为《梳妆的维纳斯》的作品画题作过多幅变体画,这幅《梳妆的维纳斯》最具典型性。画中维纳斯被置于丝绸锦缎和珠宝首饰之中,简直就是从天上下凡的仙女,她矫揉造作,怀抱鸽子搔耳转首,小爱神围着她装饰打扮,甚是欢乐,体现出爱与美的象征。法国作家龚古尔挖苦这位教授院长说:“他是用猥亵的暗示与刺激来减轻路易十五的伤感。
《女人与鹦鹉》 居斯塔夫·库尔贝(法国)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1819年生于法国的奥尔南。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23岁时,他已经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1860年,库尔贝在一个展览会上拿出了这幅令人惊讶的女人体油画《女人与鹦鹉》。 画上这个裸女仰躺在一张铺着白色褥单的床上,女人体在白色反衬下显得更富挑逗性。整个造型表现是精到的,女人的头发与左手上的鹦鹉,加强了人体的魅力,因而给人以某种色情的意味。毫无疑问,这一幅《女人与鹦鹉》是他艺术生涯后期的杰作,尽管这种艺术态度遭到了十分支持他的作家左拉的责备。
《维纳斯和丘比特》 洛伦佐·洛托(意大利)
洛伦佐·洛托是威尼斯画坛上一位不随波逐流、终生怀才不遇,被人们称作是流浪和孤独的画家。他创作了一些著名的宗教绘画,但他的主要成就来自现实主义肖像画。他的肖像画能够准确地捕捉人物的个性,多数采用冷色调制造发光效果,常常使用柔和的光影塑造人物形象。《维纳斯和丘比特》是一副充满世俗气息的关于希腊神话的绘画。这里的维纳斯是一位没有宗教冷寂气息的现实少女,躯体丰满,曲线柔和流畅,以一种优美的姿势,侧卧于榻,流露出一种人世间的欢悦气息。画家巧妙地把爱神丘比特与维纳斯的嬉戏作为瞬间定格于画面上,戏剧气氛浓厚,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
《情侣的秋千》 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法国)
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法国学院艺术画家,绘画主要以神迹为主题,以肖像画著名。他出生于Bédarieux ,最初在法国图卢兹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然后来到巴黎。他师从雷欧、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和威廉-阿道夫 。
库特的油画《情侣的秋千》描绘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把胳膊挂在情人的脖子上,投出微笑迷人的明媚眼光,半裸地依隈着情人。她是在撒娇、还是在倾听甜美的情话?一位俊俏的小伙子,她的情人,雄健有力的双臂紧紧拉着秋千的绳索,好像是在支撑守卫着他们的爱情。小伙子略向姑娘歪着头,是在享受她的撒娇、还是在告诉她什么秘密?……
《忏悔的玛格达林》 提香·韦切利奥 (意大利)
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早期作品受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以后他的作品比起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作品,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玛格达林是圣经新约中的人物,她原是一个弃邪归正的妓女。因此被教会看作是一位通过仟悔而得“超升”的典型。 提香着意表现了玛格达林那一头秀美如云的浓发,急促地娇喘著的胸部,一对热情的、对幸福抱有幻想的眼圈发 充盈着泪水的眼睛。欣赏者可以感到一种渴望, 深深地被她急居起伏的胸膛和绸缎般柔滑地覆 全身的金发所吸引,美丽蛊惑着。
《亨利奥夫人像》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亨利奥夫人像》是印象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于1876年创作的一幅肖像画。在这副肖像画上,可以看到雷诺阿所运用的早年从陶器艺术中学得的手法。亨利奥夫人恬静地坐在那里,色调极其柔和,色彩纯净透明,给人以一种充满着雾一样的大气感觉,把周围的一切都融合了。背景几乎和这位娇美的形象混成一体,而脸部刻画入微。给人以起伏感的胸部不是靠平涂,而是以多种细笔触的调和色构成的。这是雷诺阿在这一时期的肖像画的造型特色。
《玛索利尔夫人和她的女儿》 让·马克·纳迪尔(法国)
让·马克·纳迪尔 (Jean Marc Nattier,1685~1766),法国画家。他出身于绘画世家,自小有着非凡的天赋,纳迪尔从临摹卢森堡画廊里鲁本斯的绘画作品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1720年之后,由于财务原因,他不得不成为了一名职业宫廷肖像画家,服务于路易十五的皇宫。这幅肖像画是纳迪尔为一个名叫玛索利尔的“富婆”和她女儿画的。这幅1750年在巴黎的沙龙展出的肖像画,竭力显示豪华的织物和她们珍珠般的肌肤。这对于这对富裕的夫妇来说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有财力委托当时法国王室的杰出画家纳迪尔这么画。
《杜莎夫人》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涅·勒布伦(法国)
维涅·勒布伦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之家,其父是有名的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涅,师承名画家格勒兹,后来嫁给画家和画商的勒布伦。生活在罗可可年代的维涅·勒布伦,没有追随那种浮夸、矫揉的画风,而是致力于人物的外形特征、人物性格的刻画。将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精致、优雅和丰富的情感跃然于画上,笔下的各式人物充满个性、真实和感人。给当时的法国画坛带来一股纯朴、清新而富有古典韵味的气息,把法国绘画引向新古典主义之路。
《玫瑰》 玛丽·卡萨特 (美国)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被法国印象派画家邀请参加作品展的美国人。她大多数油画、彩色蜡笔画和版画的主题都是母亲和孩子。法国作家左拉也对卡萨特的绘画极为赞赏,塞尚、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主将也将她引为知己。
将女人比喻为花是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绘画的共同主题。它们反映了当代艺术对女性领域的定义:休闲,美丽,审美,和谐的家庭环境。
《伊莎贝拉·德·波塞尔》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西班牙)
《伊莎贝拉·德·波塞尔》这幅作品的画中人是西班牙一位翻译家的妻子、画家的朋友。戈雅以豪爽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塑造了一个西班牙年轻妇女的美的典型。画中人侧身转首看着画外,这使半身肖像产生动态的变化美。少妇充满青春生命力的健美身体和袒露的胸颈,隐含着诱人的魅力,她没有宫廷贵妇的娇媚和矜持,更没有珠光宝气,在朴实无华中表现出画家的审美理想和画中人的精神气质,是西方肖像画中的精品。柯尔宾斯基曾评论这幅肖像:“波塞尔的自然美和饱满的生命力,使我们心神迷恋。”
《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人》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