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性潘玉良

2017-05-15 07:17Sarah
艺术品鉴(见今) 2017年3期
关键词:潘玉良女画家徐悲鸿

文/Sarah

传奇女性潘玉良

文/Sarah

在巴黎一座安眠着许多杰出艺术家的墓地,一块宏伟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镶嵌着一位长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雕像的下方,悬挂着几十枚造型各异而又美观的奖章:右边是一行用中文镌刻的碑文:世界艺术家潘玉良之墓(1895~1977)。

从脂粉到油彩的传奇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湖,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

在妓院4年之中,因拒绝接客,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正当她走投无路之时,一位改变了其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先生走进了她的生活之中。潘赞化时任芜湖海关监督,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他将玉良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玉良为表感激之情,遂将潘字冠以名前,改名潘玉良。1913年和张玉良结成伉俪,张改姓潘,证婚人是陈独秀。

1920年,潘玉良考取上海美术学校西洋画系,成为该校第一批男女同校生。一年后,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先后在法国里昂、巴黎和意大利罗马等地的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和雕塑。八年国外求学生涯,潘玉良先后结识了徐悲鸿、常玉、张道藩、郭有守、苏雪林等一批有识青年,并创作了《白菊》《黑女》《酒徒》等油画,为后来立足国内画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28年,潘玉良回国,次年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教授,并参加首届全国美展,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

1937年,潘玉良为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自己的画展,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越是暮年,玉良思乡之心越切,尤其到了最后的岁月,自知来日不多。女画家的枕头下面,总是留有一张字条,下面写着:“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烦朋友们将这封信寄给小孙潘忠玉留作纪念。中国,安庆市,郭家桥41号。”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贫之中离开了人间。

1984年,潘玉良4000余件遗作回国,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此前一年,石楠的小说《画魂——张玉良传》发表,后经多家报刊转载,形成“潘玉良热”。之后的20余年里,该书先后出版十余种单行本,并有电影《画魂》、音乐连续剧《潘张玉良》等播映,潘玉良随之成为美术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人物。

漫长艺术经历的自我坚守

特殊的生活经历及处境,使潘玉良的画面充满自怜、自爱、自守的气息,那是她对自我生命的叹息和独自承担。她一直以自画像为主要的构图方式,其实就与这种表达方式有关。就个性而言,潘玉良并不是那种低眉顺眼的人,而是率性豪放的。她的学生郁风称她“很少流泪,并不柔弱娇美、多愁善感”,她既没有试图去改变命运给予她的尴尬身份,甚至一直以潘夫人自称,也不卑不亢地经由艺术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人独一无二的性情。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她与别的西画家所不同的是,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无所不精,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都大胆探索、游刃有余,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纵横自如中西艺术结合榜样

晚年的潘赞化经常作诗,并在1954年为潘玉良赋诗十首,纪念玉良入潘门四十余年的往事,最后一首名为“皆大团圆”。他解释到,我国人思想,不论个人,国与家都是最后一句要团圆的,史历上是如此演进,个人更是如此,“我想我们也不能例外啊”。潘赞化没有等到那一天,于1959年与世长辞,而在1959年潘玉良寄来的照片背后写着“赞兄,你的意中人的心,时刻在你身边”,似乎是冥冥天意中最后的道别。

陈独秀曾经这样评价过潘玉良的中国画:“余识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不止也”。“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体,玉良以为然乎?廿六年初夏独秀。”

潘玉良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友谊深厚,他们曾一起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一起在台湾举办画展,并多次互赠画作或合作绘画,前后交往达30多年。潘玉良比张大千大4岁,他们以“大千弟”、“玉良大姊”相称,情同姐弟。潘玉良逝世后,人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有张大千写给她的许多信件,以及赠给她的国画《墨荷图》和画册等。同样,张大千逝世后,人们同样也在他的遗物中发现有潘玉良写给他的信件和馈赠给他的一些画作。

著名英国美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一书中称“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结合的少数中国画家中的一位杰出榜样”。

Tips——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

民国时期,出国接受美术高等教育的画家本来不多,女画家尤其罕见。算来算去,这些女画家在人数上并没有超过二十人,杰出者,似乎只有我们熟知或不那么熟知的“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潘玉良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关紫兰(1903-1985)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画家。1963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直至去世。

蔡威廉(1904-1939),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蔡威廉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毕业后成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1939年病逝于昆明。

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福建霞浦人。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1933年,孙多慈与徐悲鸿产生感情。全面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与徐悲鸿的联系一度中断。后因父亲坚决反对她与所爱的老师徐悲鸿恋爱,又因徐悲鸿尚有家室之累,于是1940年孙多慈与许绍棣结婚。1949年,孙多慈随丈夫许绍棣前往台湾,1975年在台湾去世。

猜你喜欢
潘玉良女画家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玉汝于成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献给母亲的歌
——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名女画家作品展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动物与人
英国女画家笔下的中国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作品选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