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沙
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从去年开始在行业内流传,而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成了行业领袖们热议的话题。关于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马云称之为“用好互联网技术者得天下”,李彦宏称之为“结束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人工智能时代”,而周鸿祎称之为“补贴与免费模式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
其实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会有它固有的表现和特征。就像处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依托“人口红利”和“用户红利”,互联网企业仅仅通过粗放式、扩张式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成功一样,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则要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
创新是互联网“下半场”的
生存法则
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其实是美团点评CEO王兴提出来的。而对于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在哪里,企业又要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峰会上,王兴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简单概括为就是“上天、入地、全球化”。
所谓“上天”就是要依靠高科技。在王兴看来,之前的中国互联网是应用传统科技,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并不是真正的高科技。而就整个中国来讲,以往更多的也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本质上不是科技创新。在互联网下半场,更多的是要关注底层科技,比如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所谓“入地”就是“接地气”,甚至是扎到地底下去。“现在仅仅做表层连接的事情已经不够了,如果仅仅停留在C端,有微信就够了。创业要‘入地,要真正做连接、改造并且提高效率,真正创造价值。”
另外,从全球互联网格局来看,只有中、美两国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而且无论是模式还是技术,都是中美两国的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未来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还将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展开。不过,王兴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速成的事情,至少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来做,而且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向上做还是向下做的问题。
从王兴的理解中不难看出,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不仅要对时代特征和新的商业模式有准确把握,制定出新的战略布局和规划,最重要的还要有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产品。如今,量子通信、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等新技术发展迅猛,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也只是时间问题,只有运用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产品,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帮助线上线下各行业各环节降低成本、减少冗余、提高效率、提升体验。
新经济变革下要学会归零
有时,一个人思考的事情太多就会很容易使大脑疲劳,久而久之会导致专注度和办事效率的下降,这时候就有必要放空一下自己,将自己归零,重新出发。这种情况下的归零是清空自己已有观念的束缚,从而可以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变化。而在谈到互联网企业处于新经济变革之下如何认识并真正做到归零的时候,似乎就不像个人的归零那么简单。
昆仑决创始人兼CEO姜华提到:“‘归零是一种警示。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一个创業者,还没有成功。即使成功了,还是要警醒自己,不要有一点点小小成就沾沾自喜。 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世界的脚步都变快了,你稍微不慎就可能被落下,被后者超越。”
“‘归零其实分为两类,大归和小归。前者一般是由世界级的技术革命或者是基础模式变革带来的众多核心建设,也就是所谓的颠覆性建设。但这并不是心态上的‘归零。心态上的‘归零更多时候是小‘归零,这种‘归零实际上是初心的拖拽。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过度自我封闭导致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和自己最初想做的不一样。所以需要不断反观真正需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优信集团董事长兼CEO戴琨如此说道。
另外,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表示,他在创办“孩子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要学会从经营商品到经营顾客。在妇幼保健医院能看到“孩子王”的员工端茶倒水,通过线下互动有利地传播了品牌。这说明什么?就是要忘记你的惯性思维。
关于“归零”,以上提到了关于心态、思维、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层面的“归零”。其实,“归零”的目的是要找回初心,因为要想创业成功并不是摊子铺的越大越好,而是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做到持续深入创新。
投资人看互联网“下半场”
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创业者思维的转变,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在此次峰会上,来自高榕资本、蓝驰创投、泰和资本、高瓴资本以及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也各自谈到了他们对于新经济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看法和见解。
从投资人的角度去审视互联网行业,他们认为在互联网“下半场”当中,行业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一方面是从轻到重发展。最开始被互联网化的行业都是轻量的,如社交、信息、娱乐、传媒等。现在随着行业充分的互联网化,投资重点将进入相对重的产业,比如说过去几年衣食住行互联网化的进程,典型体现为 O2O。到今天互联网化进入到更重度垂直的领域,需要扎根更垂直的产业,并以 2B 交易的形式推动这些垂直产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另一方面就是从 2C 到 2B。消费者端是最先互联网化的,一旦消费互联网比较成熟后,就会倒逼产业链上游,推动企业端的互联网化,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必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相关链接
创业者的自我剖析和反省
贝贝网创始人兼CEO张良伦:在过去三年里我犯了很大的错误是,我们虽然优化了竞争,可能完全把对手打败了,但今天看来,你把所有的牌都押在桌子上。把对手打败的过程中你也会觉得累,人员和效率的干扰都会带来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会让你迷失自己。
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 刚开始只是想做搜索,帮助钢铁行业的人更好地找到想要的钢材。后来钢铁产能过剩,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就做了B2B电商。这一块门槛很高,变成类似京东、一号店、大众点评等混合平台。
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ofo成立初期的定位是骑行旅游,但是融资并不顺利。本来想A轮融两千万,后来改成500万都没有融到。我开始反思自行车最本质的需求是代步出行,真需求是“need”,而伪需求是“want”,当自行车回归到人们最本质的需求,代步回家、上下班的时候,才真正给用户创造了便利。我觉得我们不算消费升级,是一种新所有权的共享经济。
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早些时候,虽然我是一个CEO和创始人,但是我更沉迷于做产品,而不是做战略。第三年的时候,我当时在公司想快速找到盈利模式,就说了两个创新的想法,结果最后发现是“掉坑”里去了。
货车帮创始人兼CEO戴文建:很多时候自己在成功的时候会膨胀。因为在这个项目之前,我做物流,每年可以有十个亿的销售额。后来我到美国看了一下,回来创立了货车帮因为我觉得自己太懂了,所以开始用GPS整合货车,但是技术是一个管理工具,它不适合于双向打通,连接货主与司机,所以在2007年到2009年损失了大概五千万,那是我最惨痛的一次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