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萍
游戏是幼儿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时指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教师应本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理念组织开展好各类游戏。在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儿用积木、辅助材料等建构自己喜欢的真实和想象的物体,按照自己的想法建构或重新安排“整个世界”。主题建构为幼儿表现和创造生活提供了可以控制的“舞台”或“场景”,幼儿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体验各种社会角色以及各种角色关系,整合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加深了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有助于社会学习。本文将以“地铁”为主题的建构游戏为例,探讨主题建构游戏操作及运用。
一、顺应、推进游戏,延展游戏之路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求,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因此教师应顺应、推进游戏,延展幼儿的游戏之路。
(一)顺应——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施以尊重
《纲要》中提出“任何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的潜能能发挥到最大。因此,在确定主题时,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建构什么,而是要了解幼儿的想法,寻找他们的兴趣点,确定他们喜欢的搭建主题。
例:开学初,教师走近建构区,发现孩子们用长方体积木搭成了一条长长的、宽阔的马路,又用KT板架在上面,教师问:“为什么要这样搭?”昊文说:“他们要搭地铁,因为地铁是在地底下的。”教师又问:“如果地铁这样建构,里面黑漆漆的,列车司机能看见路况吗?”小浔浔提议:“我们来装灯吧!”于是大家拿来许多小块积木,放在板上,说“装灯了”。教师再问:“灯装在板上,能照到下面吗?”昊文马上反驳:“灯不应该这样装,要吸在上面。”“不要吸的,只要把板移开些,露出些缝,灯光不是可以照下去了吗?”
从幼儿搭建和争辩中可看出,他们对“地铁”产生了兴趣,缘由是幼儿暑期中去了苏州,乘坐了地铁,但显然幼儿对地铁的认知是比较狭隘、不够全面的。以“地铁”为主题的建构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教师应更进一步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推进——关注游戏的“生长点”,给予拓展
如何遵循孩子们的兴趣点,使游戏情节能更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就应注重游戏的“生长点”,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其中课程是有效的途径。课程是游戏的有效延伸,课程可丰富游戏情节、拓宽游戏经验,课程与游戏相辅相成。
例如:幼儿搭建了地铁——苏州轨道一号线,但幼儿对地铁的了解不多,对地铁的某些认知是错误的,关于“地铁”的探讨很有价值。我们采集孩子们的问题并提问,如“地铁就是在地下的”这种说法对不对?“高铁、地铁有什么不一样”等等,并请乘过地铁、高铁的幼儿来介绍。教师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直观、形象的比较,让幼儿对一知半解的问题进行澄清。孩子的建构热点就以“地铁”为基本主题的道路构建,由此生发了许多新情节。
在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创造,及时地鼓励,如此一来,幼儿创造的劲头更高,建构的作品更有特色。
二、丰富材料、提高技能,投进游戏之场
(一)材料——游戏的物质保证
主题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离不开建筑材料,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当确定好一个主题后,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商量需要什么材料,引导他们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作品。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在组织活动中应该遵循:1.材料的投放有层次,可以让幼儿始终对这个主题保持兴趣和新鲜感。2.材料的投放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即,由基本的拼搭材料开始,逐步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
例如:开展“地铁”主题建构游戏后,教师第一次投放了一些主体建筑物的材料,都是班上常用来做大型建筑的,如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积木、拱型木片、圆柱型木棍、大型塑料炮筒、雪花片等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孩子们搭出地铁的主体部分;第二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想想“还可以投放哪些材料,可以较好地搭出以‘地铁为基本主题的道路构建”,幼儿想出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创新,如奶粉罐可以架空,裁剪的三夹板可以铺路,幼儿还想到用旺仔牛奶罐架空,与奶粉罐架空形成高低对比,变成双层立交。第三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地铁为主题的道路周围还有什么配套设施?这些景观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做?”通过引导、讨论,大家找到了大小不同的盒子、卷纸筒、吸管、皱纹纸、橡皮泥等等,他们利用这些做成造型不同的房子、车子、各种各样的路灯、绿化的环境、小区的指示牌、石凳、秋千、各种雕像等。
通过分层次投放材料,孩子们搭建以“地铁”为主题的建筑群时,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完善,构建一次比一次有新意,构建效果一次比一次壮观。
(二)技能——游戏的必要条件
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是开展好建构游戏的必要条件。在建构过程中,幼兒间的相互学习是提高建构水平的捷径。
例:在建构“地铁”中,幼儿搭建道路设施,最初只用了一些木头积木排列、垒高,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统一。讲评时,就有幼儿提出“道路设施样子太单调了,应该有层次感。”马上,幼儿利用收集的奶粉罐、夹板块、牛奶罐等,自由地分成了几组,有的打地基,有的铺路,有的搭立交。搭建中,大家相互学习,建构能力在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及时将幼儿的优秀作品拍摄成照片,欣赏、交流,鼓励相互模仿、学习。在这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抓住时机,让他们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幼儿很快掌握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相关的建构技能,在建构中共同进步。
三、着眼游戏亮点,敞开游戏之阙
(一)明了游戏的功与用——用想象开启“智性”
主题建构游戏,不但能丰富幼儿认知,还能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因此应注重在观察与建构中启发幼儿的想象。
例如:在主题建构游戏“地铁”中,教师利用照片、视频等图片资料,拓展幼儿的认知,请幼儿构建心目中的地铁。幼儿兴趣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随后带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开始建构,能构建地铁站,在地铁周围构建居民住宅区,进行相关的绿化设施,一个个奇思妙想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发现有特别之处时,教师及时地肯定、鼓励,使幼儿创造劲头更高,创作的作品变得各不相同,百花齐放。
(二)协调游戏经验的隐与显——用评价呵护“悟性”
好的评价能获得实际的教育效果,建构游戏的评价是重要的一环。有了评价,能找到每次建构存在的问题,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幼儿的创作,需要鼓励、赞美。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表述建构内容、合作情况、出现的问题、是否解决等。这样既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建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来聚焦,来共同解决。
例如:评价时,教师指着车头问:“这是什么?”“是车头。”“这纸盒哪里来的?”“百宝箱中找的。”“发现游戏中缺东西,马上想到找东西来代替,游戏越来越好玩了。”
建构中的“以物代物”,放到评价时引导幼儿一起学,让他们关注到这个问题,学习动脑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处置游戏建构的聚与散——用游戏调养“心性”
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再以单独游戲为主,而趋向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协商、合作。
例:在建构“地铁”时,这种合作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进区后,评选项目经理,实际项目经理是核心力量,起小老师的作用。搭建中,项目经理负责听取大家意见,协调各成员分歧,综合成员的办法,分配成员各自任务。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成员间看法不同,建构方式各异而起的纷争,但争议能促使幼儿不断思考,完善想法和建构新观念、新策略。在不断思考、争议、协商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
游戏中,大家对地铁周围建筑设施搭建产生了争议,有的要先建建筑,有的要先搭围墙,有的要先进行绿化设施……大家争执不下,最后在项目经理协商下,用游戏“石头剪刀布”来解决。当发现先建绿化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项目经理建议:“我们先建构建筑,再搭围墙,最后进行绿化,这样更合理。”有成员赞同:“对,好办法!”其他成员附和,边修改边议论,怎样搭得更好。经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幼儿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一个场景丰富的建筑群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幼儿在建构中共同分享着团结协作带来的欢乐。有集中、有分散的游戏体现了幼儿间的高度合作水平、团结协作的精神。
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儿无论在认知、创造想象、空间发展,还是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教师给予了幼儿更大、更多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创设了相关的条件,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嬉戏。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他们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幼儿如一条条欢快活泼的鱼儿,浸润在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