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旭
摘 要 风水形势学是风水理论中的“形”与“势”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实际运用。都市农业设计尺度是指在进行都市农业景观规划时客观农业景观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的尺度关系。本文从外部空间理论、人体工程学和静态空间视觉理论方面,对都市农业设计尺度与风水形势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风水形势学 ;都市农业设计 ;关系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4.024
Relations Between Geomantic Situation and Scale of
Urban Agricultural Design
Deng Xu
(Southern Subtropicals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Abstract Geomantic situation is a subject which 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wo basic concepts, form and tendency. Scale of urban agricultural design is something that when urban agriculture landscape is being designed a scale relation comes into being between the subjective agriculture landscape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human beings. The relation of geomantic situation and scale of urban agriculture design was discussed from the theory of external space, erg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static visual space.
Keywords Geomantic situation ; urban agriculture design ; relation
1 風水的概述
风水是中国民俗世界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中国古代规划、建筑、园林等各个学科的统一的重要内容,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强调人类居住的空间应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它揭示了中国一切改变和进步表象之下,不为所动的民族信念本体,揭示了汉民族性格、心理和思维深处的内容[1]。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环境观[2]。
1.1 风水的概念
1.1.1 历史上风水的概念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曾经主持过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风水一词正来自于其《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说,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3]。最初的“风水”观是为了寻找有风有水的地方,来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居住地,因为风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
1.1.2 现代学者对风水的定义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着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4]。
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通”李约瑟博士说:“风水实际上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是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美国当代生态建筑学家托德夫妇在《生态学设计基础》中说:“风水世界观源于对天地的仰观俯察……它是一种大自然和谐协调的方法。”另一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开文·林奇在《都市意象》中说:“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5]。
1.2 风水形势学说
风水中的“形”与“势”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实际运用,称为风水形势学。形,指近观的、小的、个体性的、局部性的和细节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一般在百尺以内;势,指远观的、大的、群体性的、总体性的和轮廓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受效果,一般以千尺为率。风水形势学就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运用建筑形体及其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山川植被等,进行空间组合,使在体量、尺度、造型形式等方面大小高低、远近离合、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都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效果上,特别是视觉感觉效果上,引起审美愉悦,并臻于艺术上的完善[6]。
2 都市农业设计尺度
都市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结合,满足了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双重需求。一方面,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随着各种压力的增大、收入的增加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渴望在繁忙之余得到一份宁静,体验自然淳朴的乡村田园生活,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另一方面,都市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战略需要。都市农业作为当前国内外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是城市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回归自然的一种途径。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实现现有农业产业资源与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全面利用,延伸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链,开发旅游业新产品,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宽广和深化的产业体。
尺度,引申为标准、准则、法度[7]。所谓都市农业设计尺度,是指我们在做都市农业设计时,无论是对于建筑、小品等,还是整个设计本身,必须注重它们的尺度要合宜,使客观设计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尺度关系,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使人得到美感[8]。一般来说,都市农业设计尺度包括外部空间理论、人体工程学、静态空间视觉理论、动态空间视觉理论、比例律等多个理论,但本文限于篇幅的关系,只对其中三个方面与风水形势学关系进行论述。
3 风水形势学与都市农业设计尺度关系
3.1 风水形势说与外部空间理论
事实上在中国风水形势学理论中,就具有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古人非常注重尺度合宜,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由诸多史籍载述而分析,风水形势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所谓“外部模数”以十进制为基础,由室内空间的尺度外延形成,即由尺而丈,再而百尺、千尺,这与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是一致的。芦原义信先生指出的在室外可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也称为“十分之一理论”[9]。
关于建筑的视觉,19世纪德国建筑师麦尔登斯在布鲁曼菲尔特的《城市规划中的尺度》中曾阐述,当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比例看全部,即成为45°仰角。如果考虑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比D/H=2、仰角为27°时,则可以整体的看到建筑。据海吉曼与匹兹的《美国维特鲁威城市规划建筑师手册》,如果相距不到建筑高度2倍的距离,就不能看到建筑整体。亦即仰角为27°。若从看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时,一般认为距离约为D=3H,亦即仰角为18°。这些数字也曾在兹卡的《城市与广场》中出现,在今天的设计中也不是不能应用,不过,重要的是,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简单的了解该空间大体的素质。
同理,景物高度(H)与人与景物的距离(D),以D/H=1为界线,在其小于1的空间和大于1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随着其比1增大,即成远离之感,随着它比1减少,则成迫近之感;当D/H=1时,景物高度与间距之间有某种匀称存在。在实际景观总平面规划中,D/H=1、2、3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而在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另一方面,当D/H小于1时,景观的两个部分开始相互干涉,再靠近就会产生一种封闭恐怖现象。一到D/H小于1时,其对面景物形状、材质、大小及位置、太阳入射角等都成为应关心的问题。这在古代通过风水进行設计或城镇规划,是运用比较普遍的。
而卡米洛·希泰做了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他认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当D/H<1时,从广场来说,成了建筑与建筑相互干涉过强的空间。D/H=2时,则有点过于分离,作为广场的封闭性就不容易起作用了。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平衡,是最紧凑的尺寸。这不但和芦原义信先生的外部空间理论相符合,与古时的城市布局也是一致的[10]。
现以紫禁城为例,通过其风水形势的设计,分析其“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以进深而论,太和殿为最大,通进深33.33 m,其余各单体建筑在这个范围内。以近观视距而论,如东和西六宫的绝大多数内庭院,通面阔,通进深就都在35 m限内。而最为显赫的三大殿,自其三台迤南而至北端,自东而西,进深和面阔逐段划分,也均在此限。其中三台南丹陛通深33 m、台上层南边阶条至太和殿通深29 m、太和殿台明通深35 m、太和殿北丹陛到中和殿陛间距31 m、中和殿台明通进深23 m、中和殿迤北至保和展台明南边共深33.8 m、保和殿台明通深25 m、北面丹陛通深30 m、丹陛北至乾清门台明34.8 m等等,无不严格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控制整个城市景观天际轮廓线作用的最高大的城楼、钟楼、鼓楼等,皆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如天坛祈天殿,从台阶到宝顶全高为31.78 m,就正合清代营造尺(光绪年间1营造尺=31.83 cm)九丈九尺九寸。至于街道、胡同、广场、庭院等等平面划分及空间围合尺度,很少有违反风水形势基本原则[11]。
3.2 风水形势学与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ergonmics)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环境中的人、机器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科学技术、生理学、心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人类学、材料学等,为一门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人体工程学是都市农业设计尺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内容包含着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内容。人体工程学从20 世纪60、70 年代开始发展显著,对艺术设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2]。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人体比例模度数列理论。他假设人高1.83 m,举手指尖高2.26 m,肚脐距地面高1.13 m。这三个基本尺度的关系是:脐高是指尖高的一半,指尖到头顶距432 mm,头顶到肚脐距698 mm,两者比值为1.615。另外,由肚脐到地面1 130 mm,与脐到顶高698 mm的比值恰为1.618。这两个比值接近和等于黄金比,把两个基数形成的数列分别作红尺和蓝尺,再用这些尺寸来划分风格,可得到很多长宽比不同的矩形。由于这些尺寸是因黄金分隔而保持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因而相互间必然包含着和谐的因素[13]。
人的使用功能常常是决定事物比例尺度的决定原因,如人体的尺寸同活动规律决定了房屋三度空间长、宽和高的比例,门和窗洞的高和宽应有的比例,坐凳、桌子和床的比例尺寸,种种实用产品的比例,以及美术字体和各种书籍的长和宽比例关系等。这说明对各种事物或景物来说,决定比例关系的因素是很多的,因此,比例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细心观察,就可以从现在广东和广西原来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传统“风水”民居的房高、窗高和宽、门高、门槛高、门前空地的形状大小等中发现这些理论的痕迹。而在现代所做的一些都市农业中,所做的假山、花门、牌坊等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人体功能学,甚至在道路的宽度和转角也较多的运用了人体模数。甚至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也可以发现包括触觉的材料感、尺度感等,变成了他们自身的身体感觉,这就引入了人体工程学[14]。
3.3 风水形势与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风水形势原理的运用是从整体性引发出来的对建筑形象的设计控制。中国哲匠总结长期经验,提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设计原则,即对个体设计的形象视觉效应在30 m左右最佳,对群体形象求其轮廓起伏动势的视觉效应300 m左右最佳,它们都有自己的尺度感和平衡范围,否则就会相互冲突,影响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这与现代都市农业设计中尺度的静态空间视觉规律理论是一致的。
3.3.1 最宜视距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 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 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250~270 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 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 200~2 000 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利用人的视距规律进行造景和借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2 最佳视域
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但是即使在静态空间内,也允许游人在不同部位赏景。建筑师认为,对景物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18°(景物高的3倍距离)、27°(景物高的2倍距离)和45°(景物高的1倍距离)。如果是纪念雕塑,则可以在上述三个视点距离为游人创造较开阔平坦的休息场地。这在古代风水应用上也有具体体现,比如故宫的设计,天安门城楼的规划都在这方面有明确的体现,还有熙和园、园明园等,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古人从风水角度进行皇家园林的设计,展现古代皇家的气派与威严。在考察我国内陆发展都市农业较早的成都市的市郊“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都市农业区时,也可以明显看到现代设计师也通过对景物的“最佳视域”的控制来体现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的景观,突出都市农业休闲和写意的氛围。
3.3.3 三远视景
除了正常的静物对视外,还要为游人创造更丰富的视景条件,以满足游赏需要。画论三远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为大于45°、60°、80°和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若大于90°,则产生下压的危机感。这种视景法又叫虫视法。在中国皇家宫苑和宗教园林中常用此法突出皇权神威,或在山水园中创造群峰万壑、小中见大的意境。如北京颐和园的中心建筑群,在山下德辉殿后看佛香阁,则仰角为62°,产生宏伟感,同时也产生自我渺小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看大地,为人们的一大游兴。园林中也利用地形或人工造景,创造至高点以供人俯视。俯视也有远视、中视和近视的不同效果。一般俯视角<45°、<30°和<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和凌空感;当<0°时,则产生欲缀危机感。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居天都而有升仙神游之感,也产生人定胜天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夾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利用或创造平视观景的机会,将给人以广阔宁静的感受、坦荡开朗的胸怀。园林中常要创造宽阔的水面、平缓的草坪、开敞的视野和远望的条件,这就把天边的水色云光、远方的山廓塔影借来身边,一饱眼福。
三远视景都能产生良好的借景效果,那当然根据“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对远景的观赏应有选择,但这往往没有近景那么严格,因为远景给人的是抽象概括的朦胧美,而近景才给人以具象细微的质地美[15]。
3.3.4 静态空间尺度规律
既然风景空间是由风景界面构成的,那么界面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必然会给游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在一个空旷的草坪上或在一个浅盆盆景底盘上进行植物或山石造景时,其景物的高度H和底面D的关系在1∶3~1∶6时,景观效果最好[15]。在看成都都市农业典范“幸福梅林”时,也可以看到它的入口处理尺度正是运用静态空间尺度规律来设计的,而“荷塘月色”的景物设置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另外在室内和室外布置展品时,因其环境的不同而对景物的合适视距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室内视路L=展品高度H×2为宜;而到室外草坪广场上布置展品则L=3.7(H-h)为宜(h为人视点高)。
以人的视距为D、四周的景物高为H,则当D/H=1时,视角为45°给人以室内封闭感;比值为2~3时,视角为18°~26°给人以庭院亲切感;比值为4~8时,视角≤6°~5.5°给人以空旷开扩感。这也是同风水形势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是相一致的。
4 结语
中国的古代学科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分科的。象天文、数学、建筑等学科,在古代都是包含在“风水”中的。正如本文所述一样,现代景观尺度的相关理论在“风水”理论中也有所體现,这就是风水形势学。当然,“都市农业设计尺度”和“风水形势学”的全部内容远远不止文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文中所涉及的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本文立意旨在通过对两种学说的尺度方面的初步探讨,使更多的学者注意并全面深入的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通过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推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行业在继承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苏斌. 风水学中的心理场因素——风水理论研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 汉宝德. 风水与环境[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 历泉恩. 风水与环境设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1):110-112.
[4] 高友谦. 中国风水文化[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5] 王深法. 风水与人居环境[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6] 俞孔坚.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 夏征农.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9] 盖光著.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J]. 2005(3):105-110.
[10]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1] 亢 羽. 易学堪舆与建筑[M]. 北京:中国书店,2002.
[12] 天津大学建筑系. 风水理论研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3] 刘 佳,李宏伟. 人体工程学今昔研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9):62-64.
[14] 安藤忠雄著,白林译. 安藤忠雄论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 胡长龙. 园林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