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内不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比较

2017-05-14 01:11毕雪昊梅艳
价值工程 2017年3期
关键词:响应压力江苏省

毕雪昊 梅艳

摘要: 针对江苏省内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特点和问题,在国内有关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基础上,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加权求和,求得无锡、南通、徐州2000-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无锡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从0.4709下降至0.4273,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风险级;南通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从0.4101上升至0.6728,达到良好级;徐州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从0.5554上升至0.6032,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良好级。到2014年,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存在较大差距。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城镇化水平等对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land resour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his paper uses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to construct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indexes and weighted sum the normalized data to obtain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 of Wuxi, Nantong and Xuzhou in 2000-2014 and it carries out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ecological indexes of Wuxi decreased from 0.4709 to 0.4273 during 2000-2014, the land of ecological safety is in risk level in 2014. The land ecological indexes of Nantong increased from 0.4101 to 0.6728 during 2000-2014, the land of ecological safety is in performing safety level in 2014. The land ecological indexes of Xuzhou increased from 0.5554 to 0.6032 during 2000-2014, the land of ecological safety is in performing safety level in 2014. By 2014, there is a big gap among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hree cities. From all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per capita arable land area, urbanization level, effective irrigation rat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江苏省;压力-状态-响应

Key words: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Jiangsu Province;P-S-R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63-04

0 引言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1]。土地生态安全是指陆地表层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包括土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包括土地生态系统是否能保证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的问题。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3]。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省内土地利用分布不均,各区域内经济密度差异大。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江苏省分为三大区域,即苏南、苏北、苏中地区。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率先实行了区域现代化。但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以及高城镇化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等问题日益凸显。苏中地区位于长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省内中上等,然而伴随城市发展,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的缺乏也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苏北地区地域广阔,但经济发展落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以苏南地区的无锡市、苏中地区的南通市和苏北地区的徐州市为研究区,对其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各地区土地安全现状,并将三个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比较,提出有益于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1 研究区域介绍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苏州,靠近上海,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土地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2014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205.31亿元,位列江苏省第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6389元,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81874元)。2014年,无锡市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243公顷,是省内13个城市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城市。耕地面积比重也产生大幅度减少,由37.71%(2000年)下降至25.08%(2014年)。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滨黄海,南依长江,是苏中地区的重要城市。土地总面积8544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达767.63万人,占江苏省总人口的9.64%,城镇化水平达到61.1%。2014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江苏省第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638元,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81874元)。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4省交界区域。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258平方公里。作为省内能源城市,煤炭资源储量占江苏省的近90%,是江苏省最为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该市面临产业转型问题。至2014年末,该市城镇化水平由25.8%增长至72%,期间大量农业用地非农化给土地生态安全造成压力。2014年徐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655元,与省内平均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3 评价结果分析与比较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得出无锡、南通和徐州2000-2014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图1),并对影响无锡(图2)、南通(图3)、徐州(图4)的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对相关文献[1,5,9]进行参考后,结合江苏省内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确定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表(表2)。

3.1 无锡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从图2可看出,无锡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小幅度下降的变化状态,从0.1408(2000年)下降至0.0931(2014年)。这表明,无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状况略有恶化。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干扰略有加强,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大幅提高。无锡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2.21%。上升为2014年的74.5%,人口密度由2000年的935人/km2增加至2014年的1031人/km2,都表明了大量农转非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加,给土地生态安全带来的压力的加重。

无锡市状态指数由2000年的0.2157急剧下降至2013年的0.1049,其对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贡献率也由0.46降至0.25(贡献率=子系统指数/综合指数)。表明无锡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恶化严重,如无锡市耕地面积比重下降严重,2000年无锡市耕地面积比重为37.71%。到2014年,无锡市耕地面积比重仅有25.08%。且无锡人均耕地面积位列省内其余城市之后。耕地资源的不足势必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恶劣影响。

无锡市响应指数在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贡献率为0.24,2013年提高到0.54。响应层下的各项指标,除人均粮食产量,和第一产业GDP受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呈现恶化趋势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对无锡市土地生态安全产生有益的影响。

3.2 南通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从图3可知,南通市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在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0.0649上升至2014年的0.1865,其对土地生态安全的贡献率从0.16(2000年)上升至0.27(2014年)。这表明南通市土地生态面临的压力在不断改善,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的干扰在弱化。南通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开始呈现负增长,相应的,人口密度也在逐年递减,人口问题在弱化,对土地生态产生的压力也在递减。

南通市状态指数从2000年的0.2238下降到2014年的0.1899,这说明南通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有所恶化。同无锡一样,南通市的耕地面积比重有所下降,人均耕地面积从2000年的0.0615公顷减少到2014年的0.574公顷。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导致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变化。

南通市响应指数从2000年的0.1214攀升至2014年的0.2963,其贡献率也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13年的0.44。人均GDP从9176元(2000年)到73638元(2014年),增幅703%,超过无锡与徐州,这表明进入21世纪,南通经济在迅猛发展。

3.3 徐州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从图3可看出,徐州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呈下降的变化状态,从0.1709(2000年)下降至0.1175(2014年)。这表明,徐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状况在恶化。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水平增长过快、人口增长速度快。徐州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25.8%增加到2013年的72%。而到2014年,徐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17.27‰。大量人口非农化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平衡,进而加剧城市扩张使得农业土地非农化,影响土地生态安全。

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0年后趋向平稳,这表明,对于土地生态安全现状的恶化,有关部门采取了响应措施抑制生态安全的进一步恶化。除了人均水资源减少严重,从2000年的534.33m3下降至2014年的263.5m3,其余指标均维持小幅度变化,如,该市耕地面积比重一直维持在52%到55%之间。

徐州市响应指数在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0.0597上升至2014年的0.2783。其中,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如,人均GDP、第一产业GDP比重、第三产业GDP比重的大幅变化,这体现了产业转型对于土地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同时,农村与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得益于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3.4 无锡、南通、徐州土地生态安全特征比较

由图2可知,无锡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南通市和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呈改善上升趋势,且南通市上升幅度大于徐州市。跟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表(表2),2000-2014年无锡市土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风险级,且2011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南通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波动上升,2005年之前处于风险级,但是2005年后,土地生态安全发生明显好转,2009、2014年进入了良好级,且2013年年后增幅明显,有望达到安全级。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波动较大,2009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良好级。2000年,南通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仅为0.4101(风险级),低于无锡的0.4709(风险级)和徐州的0.5554(邻近安全级)。2007年,南通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达到0.5054(邻近安全级),高于无锡的0.4586(风险级),低于徐州的0.5626(邻近安全级)。2014年,南通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上升到0.6728(良好级),高于徐州的0.6032(良好级)和无锡的0.4273(风险级)。

4 结论与对策

运用P-S-R模型对无锡、南通、徐州2000-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表明:三个城市中无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较差,基本处于风险级,且有恶化趋势;相比之下,南通市和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良好,总体呈改善趋势,最终均基本达到良好级。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有效灌溉率等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完善江苏省内不同区域间的土地生态安全:①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增加单位土地产出;②坚守耕地红线,合理分配耕地保护任务,确保省内每个城市地区均衡合理的耕地保护指标,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化;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于能源型城市要进行资源的合理开采,避免过度开采影响可持续利用;④保障湿地、草地、林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推进维护与修复。

因为缺少长时间的连续数据,研究时段仅为2000-2014年这15年,不能很好地反映这几年无锡、南通、徐州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指标体系和方法仍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784-789.

[2]张军以,苏维词,张婕.2000-1009年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27-140.

[3]杨春红,张正栋,田楠楠,等.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209-214.

[4]王小丹,王艳,张建新,等.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6):106-110.

[5]冯文斌,李升峰.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2):285-290.

[6]史永龙,贾宪威,蔡昕,等.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65-2368.

[7]刘庆,陈利根,舒帮荣,等.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192-1197.

[8]王亮,卞正富.基于灾变理论的盐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域环境,2014,23(2):231-236.

[9]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2):69-75.

[10]许月卿,孙菲菲,孙丕玲.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5):232-238.

猜你喜欢
响应压力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